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57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大坝坝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包括碾压混凝土层和常态混凝土层,所述常态混凝土层的上部表面铺设有透水混凝土路面,所述上游电缆沟和下游电缆沟的底部内侧通过排水管相连接,所述常态混凝土层的上端右部安装有下游防护栏杆。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管、主排水管、上下游电缆沟和常态混凝土层之间的配合,应用于碾压混凝土层坝顶路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坝顶积水、排水、散热、混凝土耐久性等问题,采用纵横结合的排水结构,将汇集的雨水有序地引排至左右岸大坝下游贴脚处排水沟,解决了雨水集中跌落对下游坝面的污染和冲刷问题。染和冲刷问题。染和冲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大坝坝顶结构
,具体为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大坝坝顶通常需要一定的宽度满足坝顶建筑物布置、结构安全及坝顶交通等综合需求,故坝顶会形成很大的集雨面积。为了解决坝顶的集雨和排水问题,混凝土坝坝顶排水通常采用坝顶混凝土路面设横向坡(向下游),下游侧设沿坝轴线的纵向排水沟汇集雨水,并在排水沟底部分段(20m/段)设排水管引排至坝顶下游,沿下游坝面汇入下游河道。
[0003]目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坝顶排水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
[0004](1)受施工精度和施工工艺影响,坝顶路面平整度难以控制,形成的坝面积水不易及时排净,影响环境美观、混凝土耐久性等;另外,冬天路面结冰还会带来运行安全问题。
[0005](2)坝顶路面一般为常态混凝土层结构,受外界环境温度、雨水等影响,混凝土表面易于出现龟裂、碳化、水流冲刷和气蚀破坏等表损坏,影响混凝土和结构耐久性,且维修需要凿除表面损坏的混凝土,修补加固难度较大。
[0006](3)受限于混凝土大坝坝体结构形式,在坝顶下游分段设置排水管引排的方案,雨水通常都会集中跌落在排水管对应位置下游坝面,污染后的雨水会造成下游坝面局部污染,长期冲刷还会对混凝土耐久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存在的坝顶积水、排水、散热、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以及雨水集中跌落对下游坝面的污染和冲刷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排水结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设计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包括碾压混凝土层和常态混凝土层,所述常态混凝土层的上部表面铺设有透水混凝土路面,所述常态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两侧内部分别设有上游电缆沟和下游电缆沟,所述上游电缆沟和下游电缆沟的内壁上部安装有盖板,所述上游电缆沟和下游电缆沟的底部内侧通过排水管相连接,所述下游电缆沟的底部右侧通过排水管与主排水管相连接,所述常态混凝土层的上端右部安装有下游防护栏杆。
[0010]优选的,所述碾压混凝土层和常态混凝土层之间浇筑形成有混凝土分区界线。
[0011]优选的,所述常态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左部表面浇筑形成有上游坝面。
[0012]优选的,所述常态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右部表面浇筑形成有下游坝面。
[0013]优选的,所述常态混凝土层的上端左部浇筑形成有上游防浪墙。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有益效果在于:
[0015]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管、主排水管、上下游电缆沟和常态混凝土层之间的配
合,碾压混凝土层拱坝坝顶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结构为国内首创,由于透水混凝土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经济耐用、散热性好等优点,应用于碾压混凝土层坝顶路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坝顶积水、排水、散热、混凝土耐久性等问题,采用纵横结合的排水结构,将汇集的雨水有序地引排至左右岸大坝下游贴脚处排水沟,解决了雨水集中跌落对下游坝面的污染和冲刷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碾压混凝土层,2、下游电缆沟,3、上游电缆沟,4、盖板,5、透水混凝土路面,6、常态混凝土层,7、排水管,8、主排水管,9、混凝土分区界线,10、下游坝面,11、下游防护栏杆,12、上游坝面,13、上游防浪墙。
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中,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包括碾压混凝土层1和常态混凝土层6,常态混凝土层6的上部表面铺设有透水混凝土路面5,常态混凝土层6和透水混凝土路面5的两侧内部分别加工有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的内壁上部安装有盖板4,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之间用排水管7相连,大坝下游电缆沟每20m设排水弯管将雨水集中排放至下游坝面10,并在下游坝面10沿坝轴线设置横向主排水管8,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的底部内侧通过排水管7相连接,下游电缆沟2的底部右侧通过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8相连接,常态混凝土层6的上端右部安装有下游防护栏杆11,碾压混凝土层1和常态混凝土层6之间浇筑形成有混凝土分区界线9,常态混凝土层6和透水混凝土路面5的左部表面浇筑形成有上游坝面12,常态混凝土层6和透水混凝土路面5的右部表面浇筑形成有下游坝面10,常态混凝土层6的上端左部浇筑形成有上游防浪墙13,坝顶透水混凝土路面采用的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厚度不小于10cm,路面设单向或双向纵坡,便于排水;坝体内横向排水管7采用管径为110mm的PVC排水管,管口设拦污网,防止管道堵塞;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悬挂于下游坝面的排水主管采用管径不小于DN150
×
3.5的不锈钢无缝钢管;排水管与混凝土连接部位采用密封胶封闭,防止漏水,主排水管8与坝体之间采用锚筋固定牢靠,并用弧形卡箍和螺栓连接固定;
[0021]该坝顶排水结构型式制作和安装工艺简单,已在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成功应用,透水混凝土施工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拌制,用反铲结合人工铺料,用振动碾碾压,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需结合现场试验确定;坝体内横向排水管需要在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定位、埋设,每15~20m间隔埋设,并做好管口保护;固定主排水管的锚筋可在混凝土浇筑时埋设,也可以后期植筋;排水主管连接方式为焊接和锚筋固定,均为常规工艺,施工难度不大;
[0022]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5、排水管7、主排水管8、上下游电缆沟和常态混凝土层6之间的配合,碾压混凝土层拱坝坝顶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结构为国内首创,由于透水混凝土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经济耐用、散热性好等优点,应用于碾压混凝土层坝顶路面结构,有效
地解决了坝顶积水、排水、散热、混凝土耐久性等问题,采用纵横结合的排水结构,将汇集的雨水有序地引排至左右岸大坝下游贴脚处排水沟,解决了雨水集中跌落对下游坝面的污染和冲刷问题。
[0023]工作原理:
[0024]在此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使用时,在坝顶上下游设有电缆沟,坝顶排水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利用坝顶结构,坝顶路面汇集的雨水经透水混凝土路面5下渗或明流进入上下游排水沟,将上下游电缆沟作为排水沟,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之间用排水管7相连,大坝下游电缆沟每20m设排水弯管将雨水集中排放至下游坝面10,并在下游坝面10沿坝轴线设置横向主排水管8,主排水管8的排水方向由坝中至两坝肩,将电缆沟排水集中引排至大坝下游贴脚处排水沟,并沿排水沟排放至下游河道。
[0025]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顶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结构为国内首创,由于透水混凝土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经济耐用、散热性好等优点,应用于碾压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排水结构,包括碾压混凝土层(1)和常态混凝土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态混凝土层(6)的上部表面铺设有透水混凝土路面(5),所述常态混凝土层(6)和透水混凝土路面(5)的两侧内部分别设有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所述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的内壁上部安装有盖板(4),所述上游电缆沟(3)和下游电缆沟(2)的底部内侧通过排水管(7)相连接,所述下游电缆沟(2)的底部右侧通过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8)相连接,所述常态混凝土层(6)的上端右部安装有下游防护栏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汉鼎赵玮毛拥政谭迪平党力杨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