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11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属于混合器技术领域。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外侧设置有混合器腔体,且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下端连接有U型输料管,通过混合液体沿着右旋单元和左旋单元扭转的流向形状面移动时,当流向形状面发生变化时,流体将产生像轴方向旋转的流动,通过这一流动不仅将管道中心的液流推向周边,同时还将周边液流推向管道中心,这样每经过一个单元就会进行一次混合操作,从而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快了液体混合的速率,同时液体混合的过程中无需利用机械进行搅拌,这样会节省机械搅拌的动力能源,进而在一定的基础上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进而在一定的基础上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进而在一定的基础上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混合器装置通常是将一种化工材料与另一种化工材料同步混合成为浓度较为均匀的混合溶液,同时目前绝大多数用于液体混合器是通过机械搅拌,使液体与液体充分混合,但是用于混合液体的机械在搅拌之前需要将一种液体直接倒入另一种液体,且液体与液体混合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搅拌使液体与液体充分混合,但是混合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从而在一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外侧设置有混合器腔体,且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下端连接有U型输料管,所述U型输料管的一端连接有静态混合组件,且所述混合器腔体的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输料管,每个所述输料管的下端设置有U型输料管,每个所述U型输料管的一端连接有静态混合组件;
[0004]所述静态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进料管、L型输料管、混合组件、L型出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下端设置有L型输料管,所述L型输料管的下端连接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下端连接有L型出料管,所述L型出料管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
[0005]优选的,所述静态混合组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料口,且所述混合组件的外侧表面上连接有环形固定块,所述环形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混合器腔体的外侧表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r/>[0006]优选的,所述环形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在混合器腔体的内壁表面上,所述静态混合组件通过环形固定块固定在混合器腔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上端表面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阀门。
[0007]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圆形输料管、混合腔体、第二圆形输料管、左旋单元、右旋单元和第三圆形输料管,所述第一圆形输料管的一端设置有混合腔体,所述混合腔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圆形输料管,且所述混合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左旋单元,左旋单元是将长方形扭转一百八十度的螺旋形状,长度是直径的1.5倍,所述左旋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右旋单元,左旋单元是将长方形扭转一百八十度的螺旋形状,长度是直径的1.5倍,且混合腔体内是将左旋单元与右旋单元相互呈九十度交叉,并将其排列固定在混合腔体的内腔中,此时右旋单元与左旋单元将混合腔体的内腔分为右流动室和左流动室,所述混合腔体的另一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圆形输料管。
[0008]优选的,所述U型输料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形输料管相连接,所述U型输料管通过第二圆形输料管与混合腔体相贯通,所述L型输料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形输料管相连接,所述L型输料管通过第一圆形输料管与混合腔体相贯通,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表面上与第三圆
形输料管相连接,所述出料管通过第三圆形输料管与混合腔体相贯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腔体、圆形转动块、第一转动轮、转动带、第二转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腔体的内腔设置有圆形转动块,所述圆形转动块的一端外侧表面上套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侧表面上套接在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另一端内侧表面套接在第二转动轮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转动轮套接在驱动电机一侧输出端的外侧表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腔体的一端外侧表面上连接有圆形固定块,所述圆形固定块的内腔中安装有矩形转动块,所述矩形转动块的上下两端连接有U型机械臂,且所述圆形转动块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圆形转动块的一端固定在驱动腔体的内壁表面上。
[0011]优选的,所述圆形转动块通过贯穿驱动腔体固定在矩形转动块的外侧表面上,所述U型机械臂固定在混合器腔体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组成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的组成部件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中U型机械臂与第二驱动组件中U型机械臂形成一个环形固定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中U型机械臂与第二驱动组件中U型机械臂形成的环形固定块与混合器腔体的外侧表面相吻合。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混合液体沿着右旋单元和左旋单元扭转的流向形状面移动时,当流向形状面发生变化时,流体将产生像轴方向旋转的流动,通过这一流动不仅将管道中心的液流推向周边,同时还将周边液流推向管道中心,这样每经过一个单元就会进行一次混合操作,从而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快了液体混合的速率,同时液体混合的过程中无需利用机械进行搅拌,这样会节省机械搅拌的动力能源,进而在一定的基础上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0014]2、本专利技术中,当液体与粉末进行混合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从而带动混合器腔体的转动,且混合器腔体的转动会带动混合腔体内的液体和粉末进行来回混合操作,这样可以让液体和粉末进行充分的融合,且液体的来回流动会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来回冲刷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粉末附着在管道的内壁表面上,同时混合器将液体和粉末进行混合操作,可以增加混合器装置混合类型的多样性,并在一定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器装置的实用性。
[0015]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需要混合的液体从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输送到混合腔体的内部,然后关闭阀门,这样可以增强混合器装置的密封性,同时左旋单元与右旋单元不存在表里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液体混合的过程中,无液体沉淀,进而不会因为液体混合后,因为液体沉淀造成下次混合操作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驱动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进料口;2、混合器腔体;3、输料管;4、U型输料管;5、静态混
合组件;501、第一进料管;502、L型输料管;503、混合组件;504、L型出料管;505、出料管;506、第一圆形输料管;507、混合腔体;508、第二圆形输料管;509、左旋单元;510、右旋单元;511、第三圆形输料管;6、第二进料口;7、环形固定块;8、出料口;9、第一驱动组件;901、驱动腔体;902、圆形固定块;903、矩形转动块;904、U型机械臂;905、圆形转动块;906、第一转动轮;907、转动带;908、第二转动轮;909、驱动电机;910、支撑块;10、第二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1,第一进料口1外侧设置有混合器腔体2,且第一进料口1的下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输料管3,输料管3的下端连接有U型输料管4,U型输料管4的一端连接有静态混合组件5,且混合器腔体2的外侧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外侧设置有混合器腔体(2),且所述第一进料口(1)的下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输料管(3),所述输料管(3)的下端连接有U型输料管(4),所述U型输料管(4)的一端连接有静态混合组件(5),且所述混合器腔体(2)的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9);所述静态混合组件(5)包括有第一进料管(501)、L型输料管(502)、混合组件(503)、L型出料管(504)和出料管(505),所述第一进料管(501)下端设置有L型输料管(502),所述L型输料管(502)的下端连接有混合组件(503),所述混合组件(503)的下端连接有L型出料管(504),所述L型出料管(504)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5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组件(5)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料口(6),且所述静态混合组件(5)的外侧表面上连接有环形固定块(7),所述环形固定块(7)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8),所述混合器腔体(2)的外侧表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块(7)的一端固定在混合器腔体(2)的内壁表面上,所述静态混合组件(5)通过环形固定块(7)固定在混合器腔体(2)的内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503)包括有第一圆形输料管(506)、混合腔体(507)、第二圆形输料管(508)、左旋单元(509)、右旋单元(510)和第三圆形输料管(511),所述第一圆形输料管(506)的一端设置有混合腔体(507),所述混合腔体(507)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圆形输料管(508),且所述混合腔体(507)的内腔设置有左旋单元(509)所述左旋单元(509)的一端设置有右旋单元(510),所述混合腔体(507)的另一端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圆形输料管(5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兴林孙广龙孙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四成电工材料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