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10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的步骤:分别对试验车进行车舱静态升温试验、车舱动态升温试验、车舱静态失温试验和车舱动态失温试验;然后根据升温时间和温升建立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根据失温时间和温降建立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再根据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的斜率判断车舱升温性能是否合格,根据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的斜率判断车舱失温性能是否合格。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准确验证车舱的升温和失温性能,为车舱改进提供可靠性参考。进提供可靠性参考。进提供可靠性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低温环境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持续时间长,0℃以下低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可达7个月,

20℃以下低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可达3个月,冬季低温地区汽车用户的用车场景和使用习惯较为特殊,用户对车舱内的温度变化更为关注,车舱温度关系着乘客舒适度,影响着用户体验。
[0003]低温地区大部分用户无室内停车位,平时将车辆停放在户外。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放一晚后,车舱温度基本与环境温度相当,因此,用户在次日早上用车前,通常会使用空调对车辆进行暖车,待车舱温度升高后再上车行驶,如果车舱升温速度慢,或者长时间达不到舒适温度区间,会导致用户等待时间长,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从而引起用户抱怨。
[0004]低温地区用户在用车过程中,短暂停车后再次使用车辆时,如果车舱保温能力不足,失温较快,车舱内温度迅速下降,会导致用户上车前需要再次暖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用户在户外进行临时充电,驾驶员在车内等待时,如果车舱保温性能不佳,车舱失温较快,那么,在充电完成之前必须开启空调暖风取暖,不仅影响充电效率,而且能耗增加,续航里程减少,从而引起用户更大的抱怨。
[0005]其中,车舱升温能力主要由车辆的制热能力和车舱的保温能力决定。不同车型空调制热方式不一致。燃油车采用发动机冷却水导入暖通制热,纯电动车采用PTC或者热泵制热,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结合制热。
[0006]国内各车企,在车辆设计研发过程中,对空调系统进行标定时,标定策略相差较大,有的标定策略侧重于优先保障发动机动力性能,有的策略侧重于优先保障油耗/电耗,而有的策略侧重于空调升温性能,因此,导致各车型空调升/失温性能差异较大。目前,对于车舱升温和失温性能,并没有明确的试验条件,也没有统一客观的性能评价方法和验收标准,从而导致低温地区用户产生不同程度的市场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准确验证车舱的升温和失温性能,为车舱改进提供可靠性参考。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车舱静态升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静置至少第一预设时间,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持续静置第二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一平均温度;
[0011]S2、车舱动态升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静置至少第一预设时间,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并使试验车依次停车怠速第三预设时间、以第一预设车速行驶第
三预设时间和以第二预设车速行驶第三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二平均温度;
[0012]S3、车舱静态失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并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使得试验车车舱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关闭空调,静置第四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三平均温度;
[0013]S4、车舱动态失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并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使得试验车车舱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关闭空调,并使试验车以第三预设车速行驶第五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四平均温度;
[0014]S5、根据第二预设时间、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和第一平均温度建立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根据第三预设时间、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和第二平均温度建立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根据第四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三平均温度建立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根据第五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温度和第四平均温度建立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
[0015]S6、分别根据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的斜率判断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是否合格。
[0016]优选的,所述S1中,在进行车舱静态升温试验前,还包括在车舱内布置温度采集点,所述温度采集点的布置方式为:在离座椅前地板中心点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一温度采集点,在离座椅的座垫中心点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二温度采集点,在离座椅的头枕中心点向前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三温度采集点。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在

30℃~

20℃之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12h。
[0018]优选的,所述S1中,第二预设时间至少为0.5h。
[0019]优选的,所述S2中,第三预设时间至少为10min,第一预设车速至少为30Km/h,第二预设车速至少为60Km/h,所述第一预设车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车速。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在15℃~20℃之间;
[0021]优选的,所述S3中,第四预设时间至少为0.5h;
[0022]优选的,所述S4中,第三预设车速至少为60Km/h,第五预设时间至少为0.5h。
[0023]优选的,所述S5中,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的拟合方程式为:
[0024]其中,t1表示第二预设时间,单位为min,T1表示车舱第一升温平均温度,T1等于第一平均温度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之差,单位为℃。
[0025]优选的,T1=第一平均温度

第一预设环境温度。
[0026]优选的,所述S5中,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的拟合方程式为:
[0027]其中,t2表示3倍的第三预设时间,单位为min,T2表示车舱第二升温平均温度,T2等于第二平均温度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之差,单位为℃。
[0028]优选的,T2=第二平均温度

第一预设环境温度。
[0029]优选的,所述S5中,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的拟合方程式为:
[0030]其中,t3表示第四预设时间,单位为min,T3表示车舱第一失温平均温度,T3等于第三平均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差,单位为℃。
[0031]优选的,T3=第一预设温度

第三平均温度。
[0032]优选的,所述S5中,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的拟合方程式为:
[0033]其中,t4表示第五预设时间,单位为min,T4表示车舱第二失温平均温度,T4等于第四平均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差,单位为℃。
[0034]优选的,T4=第一预设温度

第四平均温度。
[0035]优选的,所述S6中,具体包括:当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的最大斜率大于3时,则判定车舱升温性能合格,否则判定车舱升温性能不合格;
[0036]当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的的最大斜率小于

2时,则判定车舱失温性能合格,否则判定车舱失温性能不合格。
[0037]优选的,所述S6中,具体包括:
[0038]根据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升温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车舱静态升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静置至少第一预设时间,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持续静置第二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一平均温度;S2、车舱动态升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静置至少第一预设时间,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并使试验车依次停车怠速第三预设时间、以第一预设车速行驶第三预设时间和以第二预设车速行驶第三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二平均温度;S3、车舱静态失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并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使得试验车车舱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关闭空调,静置第四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三平均温度;S4、车舱动态失温试验:将试验车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中,并开启试验车车内空调,使得试验车车舱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关闭空调,并使试验车以第三预设车速行驶第五预设时间,获取试验车车舱内的第四平均温度;S5、根据第二预设时间、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和第一平均温度建立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根据第三预设时间、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和第二平均温度建立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根据第四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三平均温度建立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根据第五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温度和第四平均温度建立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S6、分别根据车舱静态升温拟合曲线、车舱动态升温拟合曲线、车舱静态失温拟合曲线和车舱动态失温拟合曲线的斜率判断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是否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进行车舱静态升温试验前,还包括在车舱内布置温度采集点,所述温度采集点的布置方式为:在离座椅前地板中心点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一温度采集点,在离座椅的座垫中心点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二温度采集点,在离座椅的头枕中心点向前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布置第三温度采集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在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方刘铈玮彭静罗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