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69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中,采用特定液晶乳化剂与其它组分合理复配,制得了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氢醌微乳霜同时具备晶体分子排列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氢醌微乳霜稳定性高、使用周期长、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实际生产。有利于实际生产。有利于实际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复方氢醌乳霜的活性成分一般由氢醌、外用皮质类固醇和维甲酸组成。但是由于氢醌不稳定,在制备乳霜和储存过程易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氧化降解生成杂质,而氧化降解产物会与氢醌形成有色复合物,进而影响氢醌及其乳霜产品的纯度、质量、稳定性和性状外观等。
[0003]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水包油型氢醌微乳霜存在氧化变色、稳定性较差和头皮吸收率较低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中国专利CN202011224161.0提出了一种油包水型复方氢醌微乳霜,其由油组分、水相组分和复方活性成分组成,其中复方活性成分包括氢醌、维甲酸和氟轻松等,但维甲酸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高,导致其适用人群大大缩小;另外,氟轻松等原料只能依靠进口,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其对适用年龄或适用范围等也均有限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0004]针对上述氢醌类乳霜产品存在的缺陷,开发一种稳定性好、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且生产成本低的氢醌制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且生产成本低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2%

4%、液晶乳化剂2%

10%、油脂10%

30%;所述液晶乳化剂选自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山梨坦硬脂酸酯、蔗糖椰油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脂选自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甜杏仁油、碳酸二辛酯、角鯊烷、异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特定的液晶乳化剂、油脂与氢醌的合理复配,可形成具有层状液晶相的体系,使所述氢醌微乳霜能够同时具备晶体分子排列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氢醌微乳霜具中层状液晶相与皮肤皮脂的结构相似,且两者的相容性较好,因此,所述微乳霜在使用时可形成保护的亲脂膜,强化皮肤屏障,提供更高的皮肤水合作用;同时,液晶结构也可提高所述微乳霜的保湿效果,增强氢醌等活性物质的透皮能力;另外,液晶结构具有热致变色的特性,与传统乳液相比,本专利技术层状液晶结构有更高的物理稳定性,对加入液晶基质中的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活性物质受到光、热等因素而发生降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山梨坦硬脂酸酯和蔗糖椰油酸酯组成,所述油脂由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4:3:4。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4:4:3。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组成,且所述油脂中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的质量比为角鲨烷:白油:异十六烷=3:4:3。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氢醌微乳霜中稳定的层状液晶相由液晶乳化剂和油脂共同影响,所述微乳霜中界面相是由液晶乳化剂、水和油脂构成,不同极性的油脂与乳化剂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对乳化剂的溶解性也不同,这会影响乳化剂在油、水界面的有序排列,进而影响液晶在乳液中的形成;针对不同极性的油脂,油脂的极性越强,形成液晶结构所需油脂的最大含量越低,同一种油脂,随着油脂重量百分比增大,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液晶结构会从实心的马耳他结构转为空心的马耳他结构,液晶结构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无数次实验发现,在选择了上述最佳液晶乳化剂的基础上,对不同凝固点和极性的油脂进行组合、复配,并调整油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得到了上述液晶乳化剂和油脂的组合,在上述组合下,能够形成层状液晶结构,大大增强了氢醌微乳霜的稳定性,减小了刺激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微乳霜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醋酸地塞米松1%

2%、改性水杨酸0.5%

1%、维生素A0.01%

0.05%、维生素B6 1.5%

7.5%。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改性水杨酸为Beta

Hydroxyde ACSD,Beta

Hydroxyde ACSD为水杨酸与阿拉伯胶通过分子耦合在一起的分子结构,二者质量比为50:50,呈水溶性。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醋酸地塞米松代替现有技术配方中的氟轻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制得的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使氢醌微乳霜的适用范围更广,而且克服了目前氟轻松原料不易得,需要依赖进口而导致成本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改性水杨酸替代现有配方中的维甲酸,不但可明显改善制得的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还能够有效提高氢醌微乳霜的温和性,改善产品的使用肤感;同时,在本专利技术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6同时使用时,两者的协同效应可进一步降低氢醌对皮肤的刺激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乳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4%、液晶乳化剂4%、油酯23%、醋酸地塞米松1.2%、改性水杨酸0.6%、维生素A 0.03%、维生素B6 2.5%;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当加入的各组分在上述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尤其是进一步优选地范围内时,得到的产品稳定性更好,刺激性更低。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乳剂中
还包括透皮吸收剂、防腐剂、保湿剂、增稠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和水。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以微乳霜计,防腐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

5%,保湿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

5%,抗氧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

5%,增稠剂重量百分比为0.1

0.5%、pH调节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

0.5%,透皮吸收剂的重量百分比≤5%。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下述(a)

(e)中的至少一项:
[0022](a)所述透皮吸收剂选自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2%

4%、液晶乳化剂2%

10%、油脂10%

30%;所述液晶乳化剂选自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山梨坦硬脂酸酯、蔗糖椰油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脂选自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甜杏仁油、碳酸二辛酯、角鯊烷、异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山梨坦硬脂酸酯和蔗糖椰油酸酯组成,所述油脂由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4: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4: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所述油脂中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的质量比为角鲨烷:白油:异十六烷=3: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醋酸地塞米松1%

2%、改性水杨酸0.5%

1%、维生素A0.01%

0.05%、维生素B6 1.5%

7.5%。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冠荣尹贝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