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54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能源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从造纸污泥筛选得到一株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耐盐产氢菌,且具有产中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和异戊酸的能力。该菌的名称为帕姆酒耐热梭菌(Clostridium Thermopalmarium)HCD,保藏号为GDMCC No:63493,于2023年5月24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该菌可在氯化钠浓度在150g/L以下的环境下发酵产氢以及产中短链脂肪酸,对环境的适应度更广,应用潜力更大。潜力更大。潜力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转化
,特别涉及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氢气是一种绿色环保,热值高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因为周期短,成本低,单位产率高而备受科学家的青睐。目前传统的生物制氢原料多为葡萄糖,蔗糖等大宗碳源,成本相较于木质纤维素等可再生能源,并不具备竞争力,因此有必要筛选优良的木质纤维素降解产氢菌,对大量的木质纤维素废弃物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同时,餐厨垃圾因其丰富的成分组成,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受其高含盐量影响,未能很好得到利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关注点是筛选兼具耐盐特性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可以同时利用混合底物,如餐厨垃圾和木质纤维素进行暗发酵产氢的优质菌株,对目标底物进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帕姆酒耐热梭菌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名称为帕姆酒耐热梭菌(Clostridium thermopalmarium) HCD,保藏号为GDMCC No:63493,于2023年5月24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0006]上述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制备氢气中的应用,特别适合在含盐含纤维素环境中制备氢气。/>[0007]所述的含盐含纤维素环境是指含有NaCl的环境。
[0008]所述的环境中的NaCl的浓度优选为150g/L以下;优选为0~130g/L;更优选为30~70g/L。
[0009]所述的纤维素优选为木质纤维素;更优选为甘蔗渣。
[0010]所述的含盐含纤维素环境优选为木质纤维和餐厨垃圾复配形成;更优选为木质纤维和餐厨垃圾按质量比1:1复配形成。
[0011]上述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制备短链脂肪中的应用。
[0012]所述的短链脂肪酸包括丁酸和异戊酸。
[001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HCD单菌能在30 g/L

150 g/L的 NaCl条件下降解木质纤维质材料,能适应中高温厌氧环境(50

60℃),具有独特性。
[001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HCD单菌能有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和餐厨垃圾为底物,进行暗发酵产氢气。
[001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HCD单菌能有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和餐厨垃圾为底物,进行暗
发酵产挥发性中短链脂肪酸,包括丁酸和异戊酸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HCD菌株的照片图;其中,(A)为扫描电镜图,放大20000倍;(B)为光学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照片图,放大100 倍。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帕姆酒耐热梭菌HCD的16S rDNA进化树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帕姆酒耐热梭菌HCD和热纤醋弧菌DSM1313在不同氯化钠浓度下的产氢情况对比结果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帕姆酒耐热梭菌HCD以甘蔗渣和餐厨垃圾为混合底物时的耐盐产氢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1]实施例1:帕姆酒耐热梭菌HCD的分离鉴定(1)造纸污泥的富集培养:污泥初始样本采集于广东省佛山东华造纸厂。将污泥混悬液样本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富集培养基按1g:10mL的比例制备得到菌悬液。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富集培养3天,期间每24h调节一次pH至6.5

7.0。72h后得到富集的厌氧污泥样本A。然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以10 g/L的微晶纤维素为碳源,30g/L NaCl为筛选压力,改进的DSM122培养基为传代培养基,以10%的接种量进行传代培养,每代培养24 h,连续3

5代(每代保持相同的碳源及NaCl添加量),得到稳定的菌群B。其中,富集培养基的成分为:酵母浸粉4.00 g/L、硫酸铵1.30 g/L、二水合氯化钙0.10 g/L、 六水合氯化镁 1.00 g/L、磷酸二氢钾1.50 g/L、L
‑ꢀ
半胱氨酸0.50 g/L、磷酸氢二钾三水合物3.93 g/L,水为溶剂,pH 6.7。改进的DSM122培养基的成分为:酵母浸粉4.50 g/L、硫酸铵1.30 g/L、二水合氯化钙0.13 g/L、六水合氯化镁2.60 g/L、磷酸二氢钾1.43 g/L、磷酸氢二钾三水合物5.50 g/L、L

还原型谷胱甘肽0.25g/L、β

甘油磷酸钠五水合物 6.0 g/L、七水硫酸亚铁1.1 mg/L、浓度为0.01%(w/v)的刃天青1mL/L,pH7.0
±
0.3,溶剂为水。
[0022](2)单菌落的分离:利用0.9%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菌群B。选择10
‑5、10
‑6、10
‑7等三个梯度稀释菌液,随后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提前置于长度为12cm的亨氏厌氧培养管中,盖上几丁质胶塞和铝盖密封,进行三次抽真空和充氮气循环以营造厌氧环境。然后于115℃、20min高压灭菌后,自然降温至70℃左右,随后无菌接入提前稀释好的菌群B菌液0.3~0.5mL,然后迅速反复滚动管身使培养基和菌体混合均匀,并均匀贴在管壁上,直至凝固成型。55 ℃静置培养72 h后观察到菌落长出,分别于无菌环境挑取具有不同颜色和外观形态的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以氢气产量为指标优选出一株细菌,其菌落直径约1.5~2 mm,乳白色且边缘呈圆形,镜检观察该菌呈长度为3~5μm,宽0.5~1.2 μm的梭状,革兰氏阳性细菌,如图1所示。固体培养基组成如下:微晶纤维素10 g/L,氯化钠30 g/L,酵母膏4.5g/L、磷酸氢二钾三水合物5.50 g/L、磷酸二氢钾1.43 g/L、六水合氯化镁2.60 g/L、硫酸铵1.30 g/L、二水合氯化钙0.13 g/L、L

还原型谷胱甘肽0.25g/L、β

甘油磷酸钠五水合物6.00 g/L、七水硫酸亚铁1.10 mg/L、浓度为0.01%(w/v)的刃天青1mL/L,琼脂20 g/L,pH 7.0
±
rpm条件下震荡培养24 h,放大培养,得到种子液。
[0026](2)发酵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成分与发酵培养基相同)的制备:将发酵培养基分装入55 mL血清瓶中(工作体积20mL),用几丁质胶塞和铝盖密封后重复进行抽真空和充入0.01MPa氮气三次操作以保证厌氧环境,随后进行灭菌(115℃、30min),获得发酵培养基。
[0027]种子培养基(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如下:微晶纤维素10 g/L、酵母膏4.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帕姆酒耐热梭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的名称为帕姆酒耐热梭菌(Clostridium Thermopalmarium) HCD,保藏号为GDMCC No:63493,于2023年5月24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制备氢气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制备氢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含盐含纤维素环境中制备氢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在制备氢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盐含纤维素环境是含有NaCl的环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帕姆酒耐热梭菌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军陈胜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