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04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3
本申请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复合薄膜由PET层、导电粘结液和外层组成;PET层包含如下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导电微粒、导电纤维、分散剂、助剂;导电纤维是由甘蔗蜡颗粒负载导电纤维丝制得;外层包含如下原料:聚氨酯、增粘颗粒、单硬质酸甘油酯、羟乙基纤维素、抗氧化剂;其制备方法为:制备PET层;制备外层;在PET层一侧表面均匀喷涂导电粘结液,然后覆盖外层,经后处理,制得成品;使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薄膜是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使用的基材主要有塑料薄膜,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VC和聚酯PET等。
[0003]对于一些金属制品或塑料制品来说,如果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保护,常会选用PET保护膜,利用PET保护膜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冲击抗拉强度,以及较好的延展性,达到保护制品不易被划伤、磨损的效果;但是PET膜在与被贴物摩擦、膜卷放卷的剥离、膜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若周围环境存在灰尘或其他颗粒物质,不仅容易影响PET膜的附着效果,而且还容易影响PET膜的保护作用。
[0004]因此,如何制备一种新的复合薄膜,使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制备一种新的复合薄膜,使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薄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薄膜,由PET层、导电粘结液和外层组成;PET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0

120份、导电微粒10

20份、导电纤维5

15份、分散剂1

3份、助剂1

4份;导电纤维是由甘蔗蜡颗粒负载导电纤维丝制得;外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70

100份、增粘颗粒10

20份、单硬质酸甘油酯1

4份、羟乙基纤维素1

3份、抗氧化剂1

2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导电微粒、导电纤维相配合,利用甘蔗蜡的润滑作用,使甘蔗蜡附近位置不易摩擦产生静电,而甘蔗蜡周围的导电纤维附近,利用导电纤维丝和导电微粒的导电效果,使PET层与制品接触一面产生的静电荷被传导至PET层远离制品一侧,外层表面利用聚氨酯、羟乙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吸湿、亲水性,便于在外层表面形成导电水膜,从而使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效果。
[000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导电微粒、导电纤维、聚氨酯、增粘颗粒、单硬脂酸甘油酯、羟乙基纤维素相配合,利用PET层中的助剂和分散剂促进导电微粒和导电纤维较为均匀分散在PET层中,而利用导电微粒和导电纤维的机械强度,能够提高PET层的机械强度;聚氨酯在增粘颗粒的作用下,提高结构粘性,配合单硬质酸甘油酯的润滑分散性,便于羟乙基纤维均匀分散在外层中,而羟乙基纤维素熔点高于聚氨酯加工成型温度,则羟乙基纤维素在外层制备过程中起到填充作用,能够增强外层的机械强度;导电粘结液利用其较好的粘度,便于粘结PET层和外层,进一步提高复合薄膜的机械强度,在复合薄膜使用过程中,也能逐
渐发挥导电效果;使成品复合薄膜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同时尽量避免外界环境中灰尘或其他颗粒物附着在复合薄膜表面,影响复合薄膜品质。
[0009]优选的,所述导电微粒由质量比为1:1

2.8的氧化锌微粉和云母粉组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锌微粉、云母粉相配合,利用二者的导电效果配合二者自身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提高成品复合薄膜的机械强度和抗静电效果,而且使复合薄膜不易变黑,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
[0011]云母粉利用其层状结构配合其表面的羟基,提高云母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结相容度,从而提高云母粉在PET层中的附着稳定性,使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而且具有均匀的抗静电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氧化锌微粉是由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分散到聚乙二醇溶液中,分散均匀后依次经干燥、打散后制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聚乙二醇溶液相配合,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负载聚乙二醇后,利用聚乙二醇中的羟基,便于提高氧化锌微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结相容性,从而提高氧化锌微粉在PET层中的附着稳定性,同时利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较大的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氧化锌微粉与PET层中其他原料的接触面积,从而使PET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0014]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丝是由银纤维丝分散到食品级乙二胺溶液中,分散均匀后,依次经干燥、打散后制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纤维丝、乙二胺溶液相配合,使银纤维丝表面附着乙二胺,利用乙二胺中氨基配合氧化锌微粉和云母粉表面的羟基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羧基,提高导电纤维丝、导电微粒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结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薄膜的交联结构致密度,使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0016]均匀分散的导电纤维和导电微粒,利用银纤维丝的丝状发散结构,配合导电微粒的颗粒填充效果,甘蔗蜡颗粒周围因摩擦而产生的电荷容易传导至导电纤维丝表面,而相邻的导电纤维丝或导电纤维丝附近的导电微粒通过电荷的传递,使得静电逐渐传递至外层表面,尽量避免PET层与制品表面产生电荷不易剥离复合薄膜,而静电利用外层表面的导电效果配合表面的润滑作用,尽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物附着在复合薄膜表面,使成品复合薄膜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聚丙烯蜡较好的分散、外润滑效果,提高PET膜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并且聚丙烯蜡熔点较高,在导电微粒、导线纤维粘结后实现润滑效果,配合甘蔗蜡的内润滑作用,使PET层表面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尽量减少摩擦静电的产生。
[0019]优选的,所述助剂为水白松香树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白松香树脂软化点在100℃左右,软化后配合聚丙烯蜡的润滑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导电微粒和导电纤维的分散均匀度,而且在热熔后,能够提高导电微粒和导电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结稳定性,提高成品复合薄膜的机械强度。
[0021]优选的,所述导电粘结液由质量比为10:1

3:0.5

1.2的液体硅橡胶、纳米银粉和固化剂组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硅橡胶、纳米银粉、固化剂相配合,液体硅橡胶固化后实现PET层和外层的粘结,而纳米银粉配合PET层中的导电微粒和导电纤维以及外层的吸湿水膜导电效果,提高复合薄膜的抗静电效果。
[0023]液体硅橡胶、聚氨酯相配合,利用液体硅橡胶的弹性配合聚氨酯的弹性和韧性,提高成品复合薄膜的抗冲击效果,在覆膜有尖部位置的制件时,尽量避免被复合薄膜被刺破,影响复合薄膜的使用寿命。
[0024]优选的,所述增粘颗粒为TPEE颗粒。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EE颗粒、聚氨酯相配合,利用TPEE较好的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由PET层、导电粘结液和外层组成;PET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0

120份、导电微粒10

20份、导电纤维5

15份、分散剂1

3份、助剂1

4份;导电纤维是由甘蔗蜡颗粒负载导电纤维丝制得;外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70

100份、增粘颗粒10

20份、单硬质酸甘油酯1

4份、羟乙基纤维素1

3份、抗氧化剂0.5

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微粒由质量比为1:1

2.8的氧化锌微粉和云母粉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微粉是由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分散到聚乙二醇溶液中,分散均匀后依次经干燥、打散后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丝是由银纤维丝分散到食品级乙二胺溶液中,分散均匀后,依次经干燥、打散后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蜡。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愿王双齐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兆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