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92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雾装置具有雾汽产生器和喷嘴,该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该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该喷嘴由一喷嘴罩遮盖。该装置还具有一进入口。该进入口构造为当雾汽从该孔口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构造为将雾汽(mist)喷射到例 如人的皮肤上以进行美容护理(beauty care)。
技术介绍
例如,公布于2007年10月11日的日本第2007-260058A号专利申请披露了蒸汽美容装置。该装置具有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包括雾汽产生器(加 热机构),长喷嘴等。该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蒸汽),并且包 括例如加热器和沸腾室。该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 喷射雾汽。该喷嘴为活动喷嘴并与该装置本体中的柔性导管(可弯曲的弹性 件)接合,以便从该装置本体伸出。在该蒸汽美容装置中,在高温雾汽流过长喷嘴时,能够将该高温雾汽降 低至适合的温度。由于该装置还具有活动喷嘴,能够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 可靠地喷射在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例如面部等。然而,由于该装置具有长喷嘴,因此存在着该装置的储存空间变大的问 题。如果为解决此问题而将喷嘴的长度縮短,则喷嘴的孔口会靠近雾汽产生 器,因此从孔口喷出的雾汽的温度会升高。孔口和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之间的 距离被延长,并因此使得难以将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到期望部位上。另外, 因为雾汽在到达期望部位之前会被扩散,使得雾汽不能被喷射到期望部位 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即使喷嘴被縮短也能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 射在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雾装置包括雾汽产生器、喷嘴、外壳、以及筒状喷嘴罩。 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外壳使该雾汽产生器和该喷嘴结合而成一整体。喷嘴罩构 造为覆盖该喷嘴,并控制从孔口喷出的雾汽的喷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进入口 (intakewindow)。该进入口构造为当雾汽从该 孔口被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当雾汽从该孔口被喷出时,外界空气借助于围绕该孔 口产生的负压而被吸入到该喷嘴罩中,因此能够将从该喷嘴排出的雾汽的温 度降低到适合的温度。另外,能够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在使用 者的期望部位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喷嘴的孔口为挤压孔口 (squeeze orifice),并且该 孔口设置于该进入口的上游。在该实施例中,当雾汽从该孔口喷出时能够有 效地在进入口周围产生负压。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喷嘴罩包括内部分隔件或内部环形凸缘,该内部分 隔件或该内部环形凸缘包括一通向该喷嘴的孔口的孔。该进入口包括一缝 隙、或多个缝隙或孔,所述缝隙或孔围绕该内部分隔件或该内部环形凸缘的 孔的边缘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能够防止由于从孔口喷出的雾汽而产生的紊 流。另外,还能够改善从孔口喷射的雾汽的直线化特性(straightening property)。该外壳还可包括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外壳的内部空间通向该进入 口。并且,该外壳还可包括通风管线及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通风管线通 向该进入口。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使通风孔的区域增大,从而使大量外界空 气能够被吸入到喷嘴罩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进入口形成在该喷嘴罩上。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借 助简单的结构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附图说明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将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变得更为透彻易懂,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该喷雾装置的前视图;图3是该喷雾装置的基本部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一实施例的基本部件;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示意图,而图6B示出了该 喷雾装置的变化的示例。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喷雾装置。该装置例如是构 造为将雾汽喷射到人的皮肤上以进行美容护理的美容装置,并且该装置具有 装置本体1和储液箱9。该储液箱9例如是用于储水的水箱,并可拆卸地连 接于装置本体l,例如后上位置的部分。装置本体l包括供水机构2、雾汽产生器3、雾汽排放机构4、高压发 生器(high voltage generator) 5、喷嘴6以及筒状喷嘴罩7,并且还具有容纳 这些构件的外壳8。该外壳8由多个部件结合而形成。供水机构2构造为将储液箱9内的液体(例如水)供给到雾汽产生器3。 例如,供水机构2包括释放销21、储液器(reservoir) 22、第一供给通道 23、第二供给通道24、连续通道(continuous channel) 25、以及预热通道26。 释放销21用于通过将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储液箱9中的锁闭开关(stop cock) 91 (以及一销)向上推来打开由该锁闭开关91关闭的储液箱9的排水口卯。 储液器22设置在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储液箱9的下面。例如,储液器22包 括一凹槽,来自储液箱9的液体在被雾汽产生器3使用之前先储存在该凹槽 内。第一供给通道23接合到储液器22的底端,并且该第一供给通道23设 置在外壳8中的前下部,以使该第一供给通道23的首端(tip) 231位于外壳 8中的前下部。第二供给通道24接合于第一供给通道23的首端231,并沿 竖直方向设置,以使该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位于该第二供给通道24 的尾端(root) 240的上方。连续通道25形成在第二供给通道24的尾端240和雾汽产生器3 (下文描述的沸腾室31)之间。预热通道26接合在第一供给通道23的尾端230及 首端231之间,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预热通道26的首端261位于预热 通道26的尾端260上方。预热通道26的首端261还通向雾汽产生器3的出口 (雾汽产生部)。雾汽产生器3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例如,雾汽产生器3包括沸腾室31 和加热器32。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雾汽产生器可构造为借助超 声波将液体转化为雾汽并加热该雾汽,或者可构造为通过喷嘴射流(nozzle jet)将液体转化为雾汽并加热该雾汽。沸腾室31接合于连续通道25的首端251,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沸 腾室31的顶端311位于与首端251联接的沸腾室31的底端310的上方。沸 腾室31的顶端311为雾汽产生器3的出口 (即雾汽产生部),并且该顶端 311经由至少一个U形通道312通向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加热器 32具有加热表面321和散热表面(radiating surface) 322,并且加热器32设 置在沸腾室31和预热通道26之间,以使加热表面321形成沸腾室31的一 个侧面,且散热表面322形成预热通道26的一个侧面。换言之,沸腾室31 和预热通道26均为扁平(flat)状。在雾汽产生器3中,加热器32通过利用 来自加热表面321的热量使沸腾室31内的水煮沸,并且还通过利用来自散 热表面322的热量将预热通道26内的水预热。由此,来自储液器22的水在 预热通道26内被预热,并在沸腾室31内被煮沸,从而,能够将来自贮液器 22的水有效地煮沸。雾汽排放机构4构造为将由雾汽产生器3产生的高温雾汽导引至形成在 外壳8的前上部的开口 80。例如,雾汽排放机构4包括雾汽导管41和柔性 导管42。雾汽导管41接合于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并设置为使得雾 汽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雾装置,包括: 雾汽产生器,其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 喷嘴,其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 外壳,其使该雾汽产生器和该喷嘴结合而成一整体;以及 筒状喷嘴罩,其构造为遮盖该喷嘴并控制从该孔口喷出 的雾汽的方向;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进入口,该进入口构造为当所述雾汽从该孔口被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坂建志斋藤纯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