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356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称取粉碎的银杏叶粉末,以1g:15~25mL的料液比加入蒸馏水,密封超声混匀,调节pH,灭菌,冷却至室温,得银杏叶发酵基质;向银杏叶发酵基质中以接种量1%~3%接种活化嗜酸乳杆菌,于37℃、pH5.5~6.0的条件下静置密封12~36h得发酵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提取率,且操作简单,发酵周期短,对银杏叶资源的开发及提高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义。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银杏(Ginkgo biloba L.)为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的叶、果、树皮均可入药,尤其叶的药用价值最高,性平,味甘、苦、涩,具有活血化瘀,化浊降脂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具有抗炎、抗肿瘤、降血糖、改善记忆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银杏叶化学成分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也是药物制剂和保健食品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以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物为成分的中药制剂、保健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
[0003]目前提取银杏叶总黄酮一般直接采用醇溶液抽提法,细胞内的物质溶出较少,提取效率低。因此,故开发简便高效、效率较高的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明显提高,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及提高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以银杏叶为原料,与水按料液比1g:15~25mL混合,采用菌种发酵;所述菌种为嗜酸乳杆菌。
[0007]具体步骤如下:
[0008](1)将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培养得活化菌种;
[0009](2)称取粉碎的银杏叶粉末,加入蒸馏水,密封超声混匀,调节pH,灭菌,冷却至室温,得银杏叶发酵基质;
[0010](3)向银杏叶发酵基质中接种活化菌种,发酵得发酵液。
[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银杏叶:蒸馏水=1g:15~25mL;更优选地,银杏叶:蒸馏水=1g:20mL。
[0012]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pH调节至6.0。
[0013]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灭菌为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活化菌种的接种量为银杏叶发酵基质总体积的1%~3%;更优选地,活化菌种的接种量为3%。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发酵条件为,密封静置,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36h,pH为5.5~6.0;更优选地,发酵条件为,密封静置,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h,pH为5.5。
[0016]本方法得到的发酵液可进一步干燥得固态成品,用于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制备。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采用液体发酵技术,采用单一食用菌对银杏叶进行发酵,安全性高,明显提高银杏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发酵周期短,所得产物营养价值高,对银杏叶资源的开发及提高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0019](2)本专利技术对银杏叶发酵工艺进行筛选,最优发酵条件下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相比于空白组未发酵的银杏叶明显增加,总黄酮醇苷提取率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可以在银杏叶提取物的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对照品(A)、空白组未发酵样品(B)和发酵样品(C)的黄酮醇苷的HPLC图谱;其中,1为槲皮素,2为山奈酚,3为异鼠李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实施例1
[0023]1.1发酵银杏叶
[0024]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以银杏叶为原料,与水按料液比1g:20mL混合,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
[0025]具体步骤如下:
[0026](1)将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培养得活化菌种;
[0027](2)称取粉碎的银杏叶粉末,以料液比1g:20mL加入蒸馏水,密封超声20min,调节pH至6.0,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得银杏叶发酵基质;
[0028](3)向银杏叶发酵基质中以接种量3%接种活化菌种,于温度37℃、pH5.5的条件下静置密封12h发酵得发酵液。
[0029]1.2发酵液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
[0030]1.2.1发酵样品溶液的制备
[0031]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倒入在105℃下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中,用无水乙醇洗涤广口瓶至发酵液完全转移至蒸发皿中,将发酵液蒸干至恒重。用25mL甲醇将残渣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加热回流提取4h,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即得。
[0032]1.2.2含量测定
[003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为混合对照品计算发酵液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按照公式计算总黄酮醇苷含量,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酚含量+异鼠李素含量)
×
2.51;取1.2.1中发酵样品溶液按以下色谱条件进行洗脱,色谱条件如下:
[0034]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4.6mm
×
250mm,5μm);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60nm;流动相0.4%磷酸水溶液(A)

乙腈(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见表1。
[0035]表1洗脱程序表
[0036][0037]通过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实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色谱图见图1。
[0038]经检测,本实施例下发酵液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为0.58mg
·
g
‑1。
[0039]实施例2
[0040]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以银杏叶为原料,与水按料液比1g:15mL混合,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
[0041]具体步骤如下:
[0042](1)将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培养得活化菌种;
[0043](2)称取粉碎的银杏叶粉末,以料液比1g:15mL加入蒸馏水,密封超声20min,调节pH至6.0,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得银杏叶发酵基质;
[0044](3)向银杏叶发酵基质中以接种量2%接种活化菌种,于温度37℃、pH5.8的条件下静置密封36h发酵得发酵液。
[0045]按实施例1中1.2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发酵液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为0.55mg
·
g
‑1。
[0046]实施例3
[0047]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以银杏叶为原料,与水按料液比1g:25mL混合,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
[0048]具体步骤如下:
[0049](1)将菌种接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银杏叶为原料,与水按料液比1g:15~25mL混合,采用菌种发酵;所述菌种为嗜酸乳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培养得活化菌种;(2)称取粉碎的银杏叶粉末,加入蒸馏水,密封超声混匀,调节pH,灭菌,冷却至室温,得银杏叶发酵基质;(3)向银杏叶发酵基质中接种活化菌种,发酵得发酵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pH调节至6.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灭菌为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勇张芳李佳楠范润泽马丽虹战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