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水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3521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跌水堰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堰面结构,所述堰面结构包括: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一预制件为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凸部且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位于所述第一预制件相对的两端;第二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下表面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凹凸部,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之间通过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预制件分布在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两侧并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第二预制件位于所述阶梯结构的顶部,所述第二预制件通过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三凹凸部与所述第一预制件配合固定。预制件可以提前制作,避免了现场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步骤,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现场施工周期。现场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跌水堰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跌水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区河道底坡较陡,为实现枯水期蓄水和洪水期行洪的功能,在山区河道上修建跌水堰。跌水堰结构应当具有稳定性和防渗能力,因此传统的跌水堰结构通常采用重力式结构,在河道上需要进行大量挖掘,然后进行现浇施工。传统跌水堰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导致了现场施工周期长、施工界面大,要求现场人员技能高、质量要求高。
[0003]因此,急需一种简单易用、施工便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跌水堰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跌水堰施工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跌水堰及其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跌水堰,其包括堰面结构,所述堰面结构包括:
[0006]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一预制件为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凸部且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位于所述第一预制件相对的两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跌水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堰面结构,所述堰面结构包括: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一预制件为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凸部且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位于所述第一预制件相对的两端;第二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下表面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凹凸部,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之间通过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预制件分布在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两侧并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第二预制件位于所述阶梯结构的顶部,所述第二预制件通过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三凹凸部与所述第一预制件配合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堰包括上游侧和下游侧,所述第二预制件两侧的所述第一预制件分别沿所述上游侧和所述下游侧依次分布,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第一预制件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预制件与所述第一凹凸部相对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部为凸榫,所述第二凹凸部为凹槽,所述跌水堰还包括截渗桩,所述截渗桩用于与大坝固定,所述截渗桩的顶部插入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件包括第四凹凸部和第五凹凸部,所述第四凹凸部和所述第五凹凸部位于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侧面且位于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预制件和所述第二预制件的分布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在水平面上垂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堰面结构包括至少两排所述第一预制件,相邻排的所述第一预制件通过所述第四凹凸部和所述第五凹凸部配合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堰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恒王珏徐敏陶柏辰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