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51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及其应用,所述的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2R,6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害虫防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毛顶蛾科Eriocraniidae属鳞翅目Lepidoptera,属于较原始的小蛾类群。全世界包括5属,约30种,主要分布在全北区,北纬45
°‑
70
°
之间,以北美、欧洲的种类最丰富。我国最早由杨集昆(《华北灯下蛾类图志》)记录了两种:洒金毛顶蛾Eriocrania sparrmannella(Bosc)、半紫毛顶蛾Eriocrania semipurpurrella(Stephens)。1990年徐振国等报道了分布于青海的一个新亚种高山毛顶蛾E.semipurpurrella alpina Xu。高山毛顶蛾分布区域有限,仅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门源县仙米林场和甘肃省天祝县古城林场发生为害,其他区域未见报道。2004年在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巴扎营林区,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白桦,2005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2006

2009年,该虫在北山林场暴发成灾,白桦叶片受害率几乎为100%,红桦受害率为78%,糙皮桦受害率为35%。高山毛顶蛾长期为害可造成树木生长量减少,林木蓄积量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高山毛顶蛾为害后出现夏呈秋景的现象,潜在的生态、社会影响大。
[0003]在高山毛顶蛾发生区域采取了苦参烟碱乳油喷烟防治成虫、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幼虫、黄色粘虫板防治成虫等措施,但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带来高山毛顶蛾耐药性增强的问题;而黄色粘虫板防治成虫存在防效差的缺陷。高山毛顶蛾的天敌有寄生小蜂、镰尾姬蜂,利用天敌防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天敌繁育和释放的要求和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范围的使用。
[0004]昆虫性信息素是由同种昆虫的某一性别个体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作为昆虫的求偶通讯信号物质,性信息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专一性,即同种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性信息素结构不同,近缘种昆虫的性信息素结构亦不同。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高度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种昆虫具有不同的性信息素组份及比例,该组份及比例是昆虫完成种群繁衍并借此与同域近缘种形成生殖隔离的基础。例如海灰翅夜蛾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研究学者发现不同起源的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有不同的变异,Yushima等发现非洲肯尼亚的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中含有Z9,E11

14Ac和Z9,E12

14Ac;Dunkelblum等在以色列发现其性信息素含有Z9,E11

14Ac、Z9

14Ac、E11

14Ac和Z11

14Ac。目前已鉴定信息素的毛顶蛾科昆虫有四种:E.cicatricella Zetterstedt性信息素为(2R,4Z)

庚烯
‑2‑
醇((2R,4Z)

hepten
‑2‑
ol)和(2R)
‑2‑
庚醇((2R)

heptan
‑2‑
ol),洒金毛顶蛾E.sparrmannella(Bosc)性信息素为(2S,4Z)

庚烯
‑2‑
醇((2S,4Z)

hepten
‑2‑
ol)和(2S)
‑2‑
庚醇((2R)

heptan
‑2‑
ol)(Zhu,et al,1995);E.sangii Wood性信息素为(2S,6Z)

壬烯
‑2‑
醇((2S,6Z)

nonen
‑2‑
ol),半紫毛顶蛾E.semipurpurrella(Stephens)性信息素为(2R,6Z)

壬烯
‑2‑
醇((2R,6Z)

nonen
‑2‑
ol)和
(2S,6Z)

壬烯
‑2‑
醇((2S,6Z)

nonen
‑2‑
ol)(Kozlov et al,1996)。通过对比分析E.cicatricella Zetterstedt和洒金毛顶蛾E.sparrmannella(Bosc)之间,以及E.sangii Wood和半紫毛顶蛾E.semipurpurrella(Stephens)之间的性信息素成分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地域共存的近缘种,其信息素间差异也很大。
[0005]昆虫性信息素相关技术产品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可保护环境等优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将其发展为一种防治害虫的新技术,特别是以鳞翅目昆虫为主的许多昆虫性信息素结构被陆续鉴定出来,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合成和田间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数百种性信息素相关产品已被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9年国家森防总站曾针对采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高山毛顶蛾开展过相关工作,但是制备的引诱剂没有效果,无法引诱到成虫。因此,有必要对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成分进行准确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备能高效诱捕高山毛顶蛾的性信息素引诱剂,以用于该虫的虫情测报和无害化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所述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2R,6Z)

壬烯
‑2‑
醇、(R)
‑2‑
壬醇和(S)
‑2‑
壬醇。
[0007]优选的,(2R,6Z)

壬烯
‑2‑
醇、(R)
‑2‑
壬醇、(S)
‑2‑
壬醇的质量比为1:0.5~1:0.25~1。
[0008]更优选的,(2R,6Z)

壬烯
‑2‑
醇、(R)
‑‑
2壬醇、(S)
‑2‑
壬醇的质量比为1:0.5:0.25。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在高山毛顶蛾防治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应用为将前述的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加入到载体中制得高山毛顶蛾引诱剂诱芯,并将所述诱芯放入诱捕器中使用。
[0010]具体的,所述载体为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瓶、聚乙烯缓释袋、聚氯乙烯缓释袋、橡胶塞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载体为聚乙烯管。
[0011]使用时,将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制成诱芯,将装有高山毛顶蛾诱芯的诱捕器悬挂于高山毛顶蛾为害区域,用于高山毛顶蛾的虫情监测、大量诱捕。优选的,所述诱捕器为桶型诱捕器,所述诱捕器悬挂高度距地面1.5m,和/或所述诱捕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2R,6Z)

壬烯
‑2‑
醇、(R)
‑2‑
壬醇和(S)
‑2‑
壬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中,有效成分(2R,6Z)

壬烯
‑2‑
醇:(R)
‑2‑
壬醇:(S)
‑2‑
壬醇的质量比为1:0.5~1:0.2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2R,6Z)

壬烯
‑2‑
醇:(R)
‑2‑
壬醇:(S)
‑2‑
壬醇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张玉海齐培风张真高茜祁藏什姐雷友久孔祥波张苏芳方加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