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16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1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包括墙体框架,所述墙体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地下室主体框架的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的侧壁与地下室主体框架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水防渗漏板,所述防水防渗漏板的上端插接于地下室主体框架的外壁上且延伸至地下室主体框架的架体中。本申请通过在地下室主体框架与墙体框架之间安装防水防渗漏板,防水防渗漏板减少地下水从墙体框架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渗入墙体框架内部,防水防渗漏板的上端插接在地下室主体框架内,减少地下水从地下室主体框架与防水防渗漏板的接触处进入地下室内部的可能,从而减少由预制墙板搭建时出现地下室防水效果不佳的可能。果不佳的可能。果不佳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外墙的防渗漏是建筑内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们较为重视的环节,为了达到地下室外墙有较好的防水效果,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基本概括为刚柔相济、多层设防、迎水面防、被水面堵、微创少破坏和再造防水层,变形缝内交替再造了两层柔性防水层、两层刚性防水层,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点,设置严密多层防线,变形缝两侧发生不均匀沉降,会使防水层发生剪切变形,当防水层的剪切应力大于防水层剪切强度时,防水层会发生剪切破坏,柔性防水层剪切强度远大于刚性防水层,其主要承受剪切应力,以保护整体防水层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0003]现有的地下室外墙防渗漏结构是利用搭建模板,进行预先浇注地下室主框架,待施工结束之后再后浇的部位通过砌筑砖胎膜,该做法导致地下室外墙混凝土防水性差,接触部位容易产生裂缝导致外观质量差,在后期做防水处理,增加了细节处理的困难,而易造成渗漏隐患,给后期渗水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存在防渗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地下室外墙存在防渗漏效果不佳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包括墙体框架,所述墙体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地下室主体框架的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的侧壁与地下室主体框架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水防渗漏板,所述防水防渗漏板的上端插接于地下室主体框架的外壁上且延伸至地下室主体框架的架体中。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室主体框架与墙体框架之间安装防水防渗漏板,防水防渗漏板减少地下水从墙体框架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渗入墙体框架内部,防水防渗漏板的上端插接在地下室主体框架内,减少地下水从地下室主体框架与防水防渗漏板的接触处进入地下室内部的可能,从而减少由预制墙板搭建时出现地下室防水效果不佳的可能。
[0008]可选的,所述墙体框架上安装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以及排水泵,所述排水管设置于墙体框架底端,所述排水泵设置于排水管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排水管安装在墙体框架外围,使得地下室外围的地下水由排水管导出并远离墙体框架外围,减少由于地下水堆积过多而出现地下室渗水的可能,排水泵安装在排水管上,调节地下水的导出速度,减少地下水堆积较多而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10]可选的,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沿墙体框
架外围分布有多根,所述第一排水管沿远离墙体框架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排水管沿墙体框架的外围水平延伸且与第一排水管的底端连通,所述排水泵设置于第二排水管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第一排水管安装在地下室外围,增大地下水从第一排水管的导出量,倾斜安装的第一排水管便于地下水向下流动,提高地下水的导出速度,减少地下水由于堆积时间较长而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靠近墙体框架的一端的管口处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以及浮动块,所述第一排水管靠近墙体框架的一端上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浮动块设置于第一排水管中且沿第一排水管的轴向滑移设置,所述浮动块位于渗水孔中间部分,所述限位板盖设于第一排水管的管口处且与浮动块通过限位弹簧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室外围的地下水较少时,地下水从浮动块下方的渗水孔中向下流动,当地下室外围的地下水较多时,地下水使得浮动块在第一排水管中向上滑动并挤压限位弹簧,使得地下水流动的渗水孔的数量增多,加快地下水的流动速率,便于地下水导出,限位板减少泥土等落至浮动块上而影响地下室渗漏的速率的可能,当地下水较少时,限位弹簧带动浮动板向下复位,减少泥土等从渗水孔进入第一排水管的可能。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中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下底壁位于浸水孔底端的上方,顶端位于浸水槽的上方,所述浮动块滑移设置于滑移槽中且与滑移槽的顶壁与底壁在第一排水管的轴线方向形成卡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块安装在第一排水管中,减少泥土等进入第一排水管的可能,浮动块在滑移槽中滑动,从而调节渗水的渗水孔的数量,从而调节渗水速率,减少地下水过多且不能及时排除而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16]可选的,所述地下室主体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沿竖直方向沿地下室主体框架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防水防渗漏板的上端插接于第一插接槽中。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防渗漏板插接在第一插接槽中,且倾斜向上沿伸,减少地下水从防水防渗漏板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18]可选的,所述防水防渗漏板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固定设置第一插接槽的内壁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安装在第一插接槽中,减少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防水防渗漏板与第一插接槽的槽壁之间出现缝隙导致渗水的可能。
[0020]可选的,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设置于墙体框架中,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排水管且与第二排水管连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较多且渗入防水槽中时,通过导液管将地下水导出,减少地下水渗入地下室内的可能。
[0022]可选的,所述导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减少导液管堵塞的疏通组件,所述疏通组件包括疏通管、疏通板以及疏通杆,所述疏通管设置于导液管的管口处,所述疏通板设置于疏通管上方且与疏通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地下水流入导液管的间隙,所述疏通杆设置于疏通管与疏通板之间。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通管安装在导液管中,减少地下室主体框架上的混泥
土进入导液管中而导致导液管堵塞的可能,疏通板减少混凝土块进入疏通管的可能,疏通杆减少疏通板堵住疏通管的管口,便于防水槽中的地下水从导液管中导出,从而减少地下水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24]可选的,所述导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疏通管下方。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减少第二排水管中的地下水通过导液管流至防水槽中的可能。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在墙体框架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安装防水防渗漏板,减少地下室从墙体框架与地下室主体框架之间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28]2.在墙体框架外围安装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使得堆积在墙体框架外围的地下水经由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导出,减少地下水堆积在墙体框架外围而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0029]3.导液管上安装单向阀,减少第二排水管中的地下水通过导液管流动至防水槽中而渗入地下室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框架(1),所述墙体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地下室主体框架(2)的防水槽(13),所述防水槽(13)的侧壁与地下室主体框架(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水防渗漏板(3),所述防水防渗漏板(3)的上端插接于地下室主体框架(2)的外壁上且延伸至地下室主体框架(2)的架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框架(1)上安装有排水系统(4),所述排水系统(4)包括排水管(41)以及排水泵(42),所述排水管(41)设置于墙体框架(1)底端,所述排水泵(42)设置于排水管(4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1)包括第一排水管(411)以及第二排水管(412),所述第一排水管(411)沿墙体框架(1)外围分布有多根,所述第一排水管(411)沿远离墙体框架(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排水管(412)沿墙体框架(1)的外围水平延伸且与第一排水管(411)的底端连通,所述排水泵(42)设置于第二排水管(4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411)靠近墙体框架(1)的一端的管口处设置有限位组件(5),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板(51)以及浮动块(52),所述第一排水管(411)靠近墙体框架(1)的一端上开设有渗水孔(55),所述浮动块(52)设置于第一排水管(411)中且沿第一排水管(411)的轴向滑移设置,所述浮动块(52)位于渗水孔(55)中间部分,所述限位板(51)盖设于第一排水管(411)的管口处且与浮动块(52)通过限位弹簧(5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庆国杨凌博鹿贺贵张龙文刘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甬城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