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1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包括壳体、针芯单元和行程调节单元,所述针芯单元滑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在沿所述壳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行程调节单元的位置以调整所述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该活检针上安装有行程调节单元,行程调节单元沿壳体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节,相应地调节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大大增加了针芯单元击发行程的可选择性,使活检取样时,灵活设定取样行程,操作方便,并同时满足取样量和安全性两个需求。安全性两个需求。安全性两个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检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活检针。

技术介绍

[000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一种从患者体内疑似肿瘤病灶处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并做出诊断的癌症检查方法。当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内存在肿瘤病变时,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取样,根据取得的样本组织细胞结构的异常程度对肿瘤是否为恶性及其发展程度做出诊断。目前,活检是准确性和可靠性最高的癌症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人体各器官处癌症病变恶化程度的判定。目前,使用活检针切取样本的针刺活检是最常用的微创活检方法。在针刺活检中,医生需要依靠活检针来完成取样。而在活检时,根据病灶的大小以及病灶附近的危险程度,不同的击发行程可以帮助医生实现不同长度的取样,并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而同时医生往往也希望取得尽量多的样本。半自动活检针往往需要在穿刺之前调整预设的行程选项,来实现不同的取样击发长度。现有的半自动活检针行程调节档位少(通常只有2个行程),不能够根据病灶大小进行设置,并且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活检针的行程较少的缺陷,提供一种活检针。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包括壳体、针芯单元和行程调节单元,所述针芯单元滑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在沿所述壳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行程调节单元的位置以调整所述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
[0006]在本方案中,该活检针上安装有行程调节单元,行程调节单元沿壳体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节,相应地调节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大大增加了针芯单元击发行程的可选择性,使活检取样时,灵活设定取样行程,操作方便,并同时满足取样量和安全性两个需求。
[0007]较佳地,所述针芯单元包括针芯、针芯座和连接杆,所述针芯安装于所述针芯座,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针芯的伸出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针芯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能够与所述行程调节单元抵接。
[0008]在本方案中,由于针芯的一端连接在针芯座上,连接杆的一端也连接在针芯座上,针芯、针芯座和连接杆同步滑动,当针芯滑动向前滑动至连接杆的抵接部抵接于行程调节单元时,行程调节单元通过抵接部、连接杆和针芯座阻止针芯向前滑动,由此限定针芯的滑动行程,由于行程调节单元能够沿壳体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节,相应的增加了针芯的行程调节的灵活性。
[0009]较佳地,所述针芯座远离所述针芯的一端设有握柄。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医生通过握柄推拉针芯。
[0011]较佳地,所述活检针还包括针管单元,所述针管单元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套设于所述针芯的外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针芯滑动,所述针芯的前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针管滑动至所述针芯的前端时,所述针管覆盖所述容置槽。
[0012]在本方案中,针芯上的容置槽用于针芯插入到病灶处时容置活体组织,针管用于在滑动至针芯的前端时对活体组织进行切割,使容置槽内的活体组织与容置槽外的活体组织实现分离,实现穿刺取样。
[0013]较佳地,所述针管单元还包括针管座和弹性元件,所述针管安装于所述针管座,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针管座,以施加一使所述针管滑向所述针芯的前端的作用力。
[0014]在本方案中,当针管滑动至后端并解除锁定时,弹性元件提供一个作用力,使针管滑动至针芯的前端,无需额外再施加外力,操作简单方便。通常情况下,手动操作针管向后滑动,针管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向前滑动,实现活检针的自动击发。
[0015]较佳地,所述针管单元还包括第一锁扣、第二锁扣和解锁件,所述第一锁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锁扣的另一端扣接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远离所述第一锁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针管座,所述解锁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将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的扣接连接解锁。
[0016]在本方案中,当第一锁扣扣接连接于第二锁扣时,使针管处于待击发状态。若触发解锁件,使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的扣接连接解锁,则针管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向前滑动,实现活检针的自动击发。
[0017]较佳地,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解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解锁件向前滑动时,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解锁件带动所述第二锁扣向远离所述第一锁扣的方向移动。
[0018]在本方案中,在推动解锁件向针芯的前端滑动时,第一倾斜面抵接于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会沿第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滑动,使第二锁扣远离第一锁扣方向移动,实现第二锁扣与第一锁扣解锁。优选的,解锁件具有弹性,在松开解锁件时,解锁件又自动恢复至初始的位置,或者解锁件通过弹簧自动恢复至初始的位置,便于进行下一次解锁操作。
[0019]较佳地,所述解锁件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锁扣的方向滑动,所述解锁件沿靠近所述第一锁扣的方向滑动时,所述解锁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锁扣沿远离所述第二锁扣的方向移动。
[0020]在本方案中,在推动解锁件沿靠近第一锁扣的方向滑动时,解锁件推动第一锁扣沿远离第二锁扣方向移动,实现第二锁扣与第一锁扣解锁。优选的,解锁件通过弹簧自动恢复至初始的位置,便于进行下一次解锁操作。
[0021]较佳地,所述针管滑动至所述针芯的前端时,所述针管座抵接于所述抵接部的后侧。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防止针管滑动超出针芯的设定范围,在设定针芯的滑动行程时,同步就将针管的滑动行程设定。
[0023]较佳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行程调节单元滑设于所述安装孔并通过
定位件定位于所述壳体;
[0024]所述行程调节单元上设置有齿形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行程调节单元的伸出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定位件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槽的方向滑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定位件的一端部嵌设于所述卡槽。
[0025]在本方案中,齿形的卡槽,便于通过定位件卡在卡槽内,实现针芯的滑动行程的设定。同时,齿形的卡槽,也便于设置若干个行程,以满足行程的多样化需求。优选的,定位件上安装有弹簧,弹簧将定位件压设于卡槽内。调节行程调节单元时,拔出定位件,然后前后推动行程调节单元至需要的位置,松开定位件,定位件在弹簧的作用力卡在卡槽内,操作简单方便。
[0026]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7]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活检针上安装有行程调节单元,行程调节单元沿壳体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节,相应地调节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大大增加了针芯单元击发行程的可选择性,使活检取样时,灵活设定取样行程,操作方便,并同时满足取样量和安全性两个需求。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活检针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包括壳体、针芯单元和行程调节单元,所述针芯单元滑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在沿所述壳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行程调节单元的位置以调整所述针芯单元的击发行程;所述针芯单元包括针芯、针芯座和连接杆,所述针芯安装于所述针芯座,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针芯的伸出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针芯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能够与所述行程调节单元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座远离所述针芯的一端设有握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还包括针管单元,所述针管单元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套设于所述针芯的外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针芯滑动,所述针芯的前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针管滑动至所述针芯的前端时,所述针管覆盖所述容置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单元还包括针管座和弹性元件,所述针管安装于所述针管座,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针管座,以施加一使所述针管滑向所述针芯的前端的作用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单元还包括第一锁扣、第二锁扣和解锁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