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
,尤其涉及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注塑模在注塑成型带柱状结构的产品后,采用顶针直接进行顶推脱模,而在顶出产品并带动柱状结构脱离模具时,容易使柱状结构拉弯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
[0004]本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包括上模板、设于上模板下表面的上分型面、与所述上模板相对设置的下模板、设于下模板上表面的下分型面,还包括设于下模板下方的限位板,所述下模板上活动嵌设有成型镶件,所述成型镶件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成型镶件向靠近限位板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件;合模时,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贴合以使上分型面和下分型面构成第一型腔,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下模板贴合以推动成型镶件移动至成型镶件上端与下分型面平齐,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成型镶件上端设有向内凹设且与第一型腔相连通的第二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包括上模板(1)、设于上模板(1)下表面的上分型面(31)、与所述上模板(1)相对设置的下模板(2)、设于下模板(2)上表面的下分型面(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下模板(2)下方的限位板(4),所述下模板(2)上活动嵌设有成型镶件(5),所述成型镶件(5)与所述下模板(2)之间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成型镶件(5)向靠近限位板(4)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件(6);合模时,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下模板(2)贴合以使上分型面(31)和下分型面(32)构成第一型腔(3),且所述限位板(4)与所述下模板(2)贴合以推动成型镶件(5)移动至成型镶件(5)上端与下分型面(32)平齐,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6),所述成型镶件(5)上端设有向内凹设且与第一型腔(3)相连通的第二型腔(7);开模时,所述下模板(2)远离所述限位板(4),所述第一弹性件(6)使所述成型镶件(5)保持与限位板(4)相抵,即使所述成型镶件(5)相对所述下模板(2)向远离第一型腔(3)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下端对应所述成型镶件(5)的位置处设有限位镶块(8),所述成型镶件(5)外周侧设有限位凸起(51),所述限位镶块(8)上设有供所述成型镶件(5)穿过的第一限位通孔(81)、以及与第一限位通孔(81)相连通的限位槽(82),当所述限位镶块(8)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81)时,所述限位凸起(51)与所述限位槽(82)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成型镶件(5)向远离第一型腔(3)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下端对应所述成型镶件(5)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弹性件(6)安装的弹性件安装槽(9),所述成型镶件(5)外周侧设有弹性件安装台阶(52),所述第一弹性件(6)套设于所述成型镶件(5)上,且一端与弹性件安装槽(9)相抵,另一端与弹性件安装台阶(52)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圆柱结构出模变形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合模时,所述下模板(2)与所述限位板(4)相贴合,且所述限位凸起(51)下端面与所述限位槽(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李学忠,王杰新,黄际银,贺洪勇,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立元精密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