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81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其结构包括主体、辅助触点、固定板,主体的前端设有辅助触点,固定板连接于主体的后端面,主体包括框体、卡合块、连接头、嵌入块、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内腔、穿入槽、滑动槽、复位弹簧、触点装置、活动杆、按钮,触点装置包括滑动块、连接杆、触头、卡合座,触头包括支撑板、铜片、凹陷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下按钮,使得活动杆能够带动触点装置往两侧进行分开,再将分叉的铜丝往穿入槽插入,再让按钮复位带动触点装置往中间进行聚拢,对铜丝进行夹紧,从而能够便捷的将分叉的铜丝安装在触点装置中。够便捷的将分叉的铜丝安装在触点装置中。够便捷的将分叉的铜丝安装在触点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控制
,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

技术介绍

[0002]电触头是广泛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负荷开关、中低压断路器以及家用电器、汽车电器等开关电器的主导电接触材料,开关电器广泛运用于分析闭合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而电触头又是开关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而继电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将电路与触点之间相连接,才能够让电路通电,电路通常是由铜丝卷绕外表面是绝缘皮,而连接触点的时候,需要将包裹铜丝的绝缘皮抛开,使得铜丝跑路在外表面,且铜丝容易出现分叉的情况,不方便于工作人员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其结构包括主体、辅助触点、固定板,所述主体的前端设有辅助触点,所述固定板连接于主体的后端面,所述主体包括框体、卡合块、连接头、嵌入块、连接装置,所述框体的前端设有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与辅助触点相卡合,所述嵌入块设有两个,且位于框体的前端左右两端,所述连接装置设有六个,且以三个为一组设置在框体的内部上下两端。
[000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内腔、穿入槽、滑动槽、复位弹簧、触点装置、活动杆、按钮,所述内腔设置在框体的内部,所述穿入槽垂直贯穿于框体的顶部端面,所述滑动槽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腔的内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触点装置的底端卡合于滑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卡合于两个触点装置的侧端面,所述按钮贯穿于内腔的前端,且与两个活动杆相卡合。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触点装置包括滑动块、连接杆、触头、卡合座,所述滑动块卡合于滑动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滑动块的端面,所述触头连接于连接杆的末端,所述卡合座设置在连接杆的侧端,且与活动杆相卡合。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触头包括支撑板、铜片、凹陷槽,所述支撑板连接于连接杆的末端,所述铜片贴合于支撑板的端面,所述凹陷槽设有六个,且横向排列于铜片的端面。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复位弹簧与触点装置活动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铜片的端面为V字状。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技术按下按钮,使得活动杆能够带动触点装置往两侧进行分开,再将分叉的铜丝往穿入槽插入,再让按钮复位带动触点装置往中间进行聚拢,对铜丝进行夹紧,从
而能够便捷的将分叉的铜丝安装在触点装置中。
[0012]2.本技术通过两个铜片聚拢将分叉的铜丝往中间进行聚集,使得分叉的铜丝能够聚成一团,避免电路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然后在铜片的端面设置条纹状的凹陷槽,能够加大铜丝与铜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铜丝在铜片中出现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的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的连接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的触点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的触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主体1、辅助触点2、固定板3、框体11、卡合块12、连接头13、嵌入块14、连接装置15、内腔151、穿入槽152、滑动槽153、复位弹簧154、触点装置155、活动杆156、按钮157、滑动块a1、连接杆a2、触头a3、卡合座a4、支撑板a31、铜片a32、凹陷槽a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其结构包括主体1、辅助触点2、固定板3,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辅助触点2,所述固定板3连接于主体1的后端面,所述主体1包括框体11、卡合块12、连接头13、嵌入块14、连接装置15,所述框体11的前端设有卡合块12,所述卡合块12与辅助触点2相卡合,所述嵌入块14设有两个,且位于框体11的前端左右两端,所述连接装置15设有六个,且以三个为一组设置在框体11的内部上下两端。
[0023]所述连接装置15包括内腔151、穿入槽152、滑动槽153、复位弹簧154、触点装置155、活动杆156、按钮157,所述内腔151设置在框体11的内部,所述穿入槽152垂直贯穿于框体11的顶部端面,所述滑动槽15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腔151的内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154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滑动槽153的内部,所述触点装置155的底端卡合于滑动槽153的内部,所述活动杆156设有两个,且分别卡合于两个触点装置155的侧端面,所述按钮157贯穿于内腔151的前端,且与两个活动杆156相卡合。
[0024]所述触点装置155包括滑动块a1、连接杆a2、触头a3、卡合座a4,所述滑动块a1卡合于滑动槽153的内部,所述连接杆a2的一端连接于滑动块a1的端面,所述触头a3连接于连接杆a2的末端,所述卡合座a4设置在连接杆a2的侧端,且与活动杆156相卡合。
[0025]所述触头a3包括支撑板a31、铜片a32、凹陷槽a33,所述支撑板a31连接于连接杆a2的末端,所述铜片a32贴合于支撑板a31的端面,所述凹陷槽a33设有六个,且横向排列于铜片a32的端面。
[0026]所述复位弹簧154与触点装置155活动配合。
[0027]所述铜片a32的端面为V字状。
[0028]工作原理:通过卡合块12与辅助触点2相卡合,可以将辅助触点2从主体1中进行安装与拆卸,当电路的铜丝分叉不易进行安装,可以利用按下按钮157带动两个活动杆156往侧端移动,使得活动杆156能够带动触点装置155往两侧进行分开,再将分叉的铜丝往穿入槽152插入,直到铜丝穿过两个触点装置155之间,然后松开按钮157,让按钮157复位带动触点装置155往中间进行聚拢,对铜丝进行夹紧,从而能够便捷的将电路安装在触点装置155中,且通过滑动块a1与滑动槽153活动卡合,能够让触头a3稳定的对铜丝进行夹紧,再将铜片a32的端面设置为V字状,能够通过两个铜片a32聚拢将分叉的铜丝往中间进行聚集,使得分叉的铜丝能够聚成一团,避免电路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其结构包括主体(1)、辅助触点(2)、固定板(3),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辅助触点(2),所述固定板(3)连接于主体(1)的后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框体(11)、卡合块(12)、连接头(13)、嵌入块(14)、连接装置(15),所述框体(11)的前端设有卡合块(12),所述卡合块(12)与辅助触点(2)相卡合,所述嵌入块(14)设有两个,且位于框体(11)的前端左右两端,所述连接装置(15)设有六个,且以三个为一组设置在框体(11)的内部上下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性能好的配电控制设备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5)包括内腔(151)、穿入槽(152)、滑动槽(153)、复位弹簧(154)、触点装置(155)、活动杆(156)、按钮(157),所述内腔(151)设置在框体(11)的内部,所述穿入槽(152)垂直贯穿于框体(11)的顶部端面,所述滑动槽(15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内腔(151)的内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154)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滑动槽(153)的内部,所述触点装置(155)的底端卡合于滑动槽(153)的内部,所述活动杆(156)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广宁吴顺福张荣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联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