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76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液冷板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以及口琴扁管,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间隔且平行设置,口琴扁管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口琴扁管沿着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相邻两根口琴扁管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的容置空间,每一根口琴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连接并连通设置;其中,第一集流体设置为扁管结构,且第一集流体上开设有进液口;液冷板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沿着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第一集流体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集流通道,每一个集流通道分别与进液口、口琴扁管连通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板及电池包,冷却液的流动均匀性更好。冷却液的流动均匀性更好。冷却液的流动均匀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包作为动力来源,需要在一个合理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最佳性能。电池包内具有电芯,目前通常采用液冷板来对电池包内的电芯进行散热。液冷板一般包括多个口琴扁管和设置于多个口琴扁管两端的集流体,冷却液由集流体进入口琴扁管内,以此对与口琴扁管相邻的电芯进行降温。
[0003]然而,由于集流体及口琴扁管具有一定的高度,容易导致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入集流体及口琴扁管内时,冷却液分流不均匀,影响电芯的冷却效果,电池包难以发挥最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冷却液分流更均匀的液冷板及电池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电芯;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以及口琴扁管,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口琴扁管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所述口琴扁管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相邻两根所述口琴扁管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置空间,每一根所述口琴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并连通设置;
[0007]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为扁管结构,且所述第一集流体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一集流体在其高度方向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集流通道,每一个所述集流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液口、所述口琴扁管连通设置。
[0008]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分隔板设置于第一集流体上,使得从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能够分流进入独立的集流通道内,提高冷却液流动的均匀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高度等量划分。
[0010]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分隔板在第一集流体上等量划分,使得多个集流通道具有相同的尺寸结构,有利于冷却液均匀分流。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口琴扁管的高度方向,所述口琴扁管内具有多条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集流通道一一对应,且每一条换热通道对应连通一条所述集流通道;
[0012]其中,所述口琴扁管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0013]可以理解的是,将集流通道与换热通道一一对应,可以保证每个换热通道得到相同的冷却液,有利于提高口琴扁管的换热均匀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朝向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一侧面上,且所述进液口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处。
[0015]可以理解的是,将进液口的位置与第一分隔板对应设置,以便于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入后被对应的第一分隔板分流并进入独立的多个集流通道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体上开设有出液口,且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集流体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一侧面上。
[0017]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集流体上开设出液口,使流经多个口琴扁管的冷却液能够汇流至第二集流体内并从出液口排出,且出液口朝内设置,以便于冷却板的结构更紧凑。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琴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焊接连接。
[0019]可以理解的是,将口琴扁管与第一集流体及第二集流体焊接固定,使得口琴扁管与第一集流体及第二集流体的连接处不容易泄露。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一端盖,沿所述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主体端部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端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并将所述开口密封;
[0021]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内,并将所述第一主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集流通道。
[0022]可以理解的是,将端盖设于第一主体端部的开口,起到封堵第一主体两端部开口的作用,避免冷却液从第一集流体的两端开口处泄露。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主体之间形成分液腔,所述分液腔与每个独立的所述集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分液腔连通。
[0024]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端盖和第一主体之间形成分液腔,保证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入后,能够通过分液腔流入每个集流通道内,避免冷却液被第一分隔板阻挡而无法流入每个集流通道。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0026]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7]一种电池包,包括液冷板及电芯,所述液冷板设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口琴扁管贴合,以通过所述口琴扁管对所述电芯散热冷却。
[0028]可以理解的是,应用有上述所述液冷板的电池包,液冷板中的冷却液流动均匀性更好,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热管理能力。
[0029]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0]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液冷板及电池包,通过在第一集流体上设置第一分隔板形成多个集流通道,使得从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能够被第一分隔板分流并进入多个独立的集流通道内,提高冷却液在液冷板内流动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热管理能力。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
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板及电芯的立体图。
[0033]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板及电芯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板的立体图。
[0035]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板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板的局部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100、液冷板;10、第一集流体;11、进液口;12、第一分隔板;13、集流通道;14、第一主体;141、开口;15、第一端盖;20、第二集流体;21、出液口;22、第二主体;23、第二端盖;30、口琴扁管;31、容置空间;2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电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00)包括第一集流体(10)、第二集流体(20)以及口琴扁管(30),所述第一集流体(10)和所述第二集流体(20)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口琴扁管(30)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所述口琴扁管(30)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相邻两根所述口琴扁管(30)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电芯(200)的容置空间(31),每一根所述口琴扁管(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和所述第二集流体(20)连接并连通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10)设置为扁管结构,且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开设有进液口(11);所述液冷板(100)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分隔板(12),所述第一分隔板(12)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一集流体(10)在其高度方向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集流通道(13),每一个所述集流通道(13)分别与所述进液口(11)、所述口琴扁管(30)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分隔板(12)将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高度等量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口琴扁管(30)的高度方向,所述口琴扁管(30)内具有多条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集流通道(13)一一对应,且每一条换热通道对应连通一条所述集流通道(13);其中,所述口琴扁管(30)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高度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冲欧阳坤传苏立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