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66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包括一根反应管(1)和一根分离管(2);所述反应管内沿中心轴设置有贯穿式搅拌桨(3),内壁设有隔流挡板(4),下端设有2个进料口,上端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反应管保温夹套(5);所述分离管中部设有进料口,上下端各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分离管保温夹套(11);反应管的出料口与分离管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路相连;所述反应管的2个进料口分别通过进料管路与原料罐(6)连接,在进料管路上设置有进料泵(7)和流量计(8),所述分离管上下端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路连接储罐(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双相液相萃取分离的连续化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且对设备的要求不苛刻。且对设备的要求不苛刻。且对设备的要求不苛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过程中,液相中固体杂质去除的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量化学反应都有固体参与,因此很多化工过程涉及液相中固体杂质的去除。当下,釜式反应器仍在大规模地使用,因此,作为化工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固体杂质的去除仍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工艺,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由于某些固体杂质的去除会有显著的放热,采用釜式反应器存在一定危险性;而使用釜式反应器时,效率提升通常是通过增加反应设备容积或数量来进行,使用工艺控制更为严苛。在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下,改变杂质去除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对促进行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0003]基于管式反应器进行连续化操作,是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安全性的可行途径。但目前,连续化操作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工序,而在洗涤等工序中应用甚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艺安全性,并提升过程产品稳定性。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包括一根反应管和一根分离管;所述反应管内沿中心轴设置有搅拌桨,内壁设有隔流挡板,下端设有2个进料口,上端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反应管保温夹套;所述分离管中部设有进料口,上下端各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分离管保温夹套;反应管的出料口与分离管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路相连;所述反应管的2个进料口分别通过进料管路与原料罐连接,在进料管路上设置有进料泵和流量计,所述分离管上下端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路连接储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管为搪瓷反应管或石英反应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管为搪瓷分离管或石英分离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为贯穿式搅拌桨,包括中心轴、沿中心轴高度间隔布置的一种搅拌桨叶,中心轴顶部延伸至反应管外与电机连接。
[0010]进一步地,在出料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0011]采用本技术,可将含有固相杂质的液相目标产物和洗涤液按一定比例持续注入反应管,启动搅拌器和循环水,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反应管注满后,完成反应的混合液流向分离管。由于两相的密度差异,混合液在分离管中,形成上下分层。分离管注满后,开启分离管下端出料口至一定程度,重组分由此流出,轻组分由分离管上端出料口流出。
[0012]本技术可实现液相中固体杂质去除的完全连续化进行,提升产品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工艺危险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包括一根反应管1和一根分离管2。所述反应管内沿中心轴设置有搅拌桨3,内壁设有隔流挡板4用于降低液体的圆周运动,下端设有2个进料口,上端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反应管保温夹套5。所述搅拌桨3为贯穿式搅拌桨,包括中心轴3a、沿中心轴高度间隔布置的一种搅拌桨叶3b,中心轴顶部延伸至反应管外与电机10连接。由电机驱动搅拌桨转动。所述分离管中部设有进料口,上下端各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分离管保温夹套11。反应管的出料口与分离管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路相连;所述反应管的2个进料口分别通过进料管路与原料罐6连接,在进料管路上设置有进料泵7和流量计8,所述分离管上下端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路连接储罐9。两个原料罐中,一个用于储存含固相杂质的液相化学品,一个用于储存洗涤液。所述反应管为搪瓷反应管或石英反应管,分离管为搪瓷分离管或石英分离管,可以抗酸、碱腐蚀。在出料管路上可以流量控制阀以控制出料。
实施例
[0016]采用本技术装置去除乙酸乙酯中悬浊的氯化钠。所用反应管材质为石英,高1200mm,反应管内径80mm,扣除搅拌将所占体积,单管持液量(即反应腔容积)约3.6L;所用分离管材质为石英,高1500mm,管内径50mm,单管持液量约2.94L。
[0017]关闭分离管下端出料口,将一个原料罐中储存的含氯化钠的乙酸乙酯和另一个原料罐中储存的洗涤用水分别按40mL/min和60mL/min的速率持续注入反应管,启动电机,搅拌桨转动,调节转速至150rad/min,开启循环水,调节温度至30℃。约40min后,物料到达反应管出口并流向分离管。持续注料。流向分离管的物料在管中分层,上层为乙酸乙酯,下层为含氯化钠的洗涤水。约70min后,物料注满分离管,打开分离管下端的出料口,调整出料量60mL/min。此时,含氯化钠的洗涤水从下端出料口流出,进入到下部的储罐,纯净的乙酸乙酯从上端出料口流出,进入到上部的储罐。
实施例
[0018]采用本技术装置去除乙醚中悬浊的镁屑。所用反应管材质优选石英,高1200mm,反应管内径80mm,扣除搅拌将所占体积,单管持液量(即反应腔容积)约3.6L;所用分离管材质优选石英,高1500mm,管内径50mm,单管持液量约2.94L。反应管和分离管也可采用其他适合的材质,如哈氏合金。
[0019]关闭分离管下端出料口,将分别储存于两个原料罐中的含镁屑的乙醚和洗涤用稀盐酸分别按25mL/min和25mL/min的速率持续注入反应管,启动电机,搅拌桨转动,调节转速至300rad/min,开启循环水,调节温度至5℃。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随从反应管流向分离管,并从分离管上端出料口流出。约80min后,液相物料到达反应管出口并流向分离管。持续
注料。流向分离管的物料在管中分层,上层为乙醚,下层为氯化镁和氯化氢混合溶液。约140min后,物料注满分离管,打开分离管下端的出料口,调整出料量25mL/min。此时,氯化镁和氯化氢混合溶液从下端出料口流出,进入到下部的储罐,纯净的乙醚从上端出料口流出,进入到上部的储罐。
实施例
[0020]采用本技术装置去除丁醚中悬浊的氯化镁。所用反应管材质为搪瓷,高3500mm,反应管内径400mm,扣除搅拌桨将所占体积,单管持液量(即反应腔容积)约220L;所用分离管材质为搪瓷,高3000mm,管内径280mm,单管持液量约185L。
[0021]关闭分离管下端出料口,将分别储存于两个原料罐中的含氯化镁的丁醚和洗涤用水分别按3L/min和12L/min的速率持续注入反应管,启动电机,搅拌桨转动,调节转速至75rad/min,开启循环水,调节温度至25℃。约15min后,液相物料到达反应管出口并流向分离管。持续注料。流向分离管的物料在管中分层,上层为丁醚,下层为氯化镁水溶液。约30min后,物料注满分离管,打开上下端的出料口,调整出料量12L/min。此时,氯化镁水溶液从下端出料口流出,进入到下部的储罐,纯净的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相去除的连续化双相液相萃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根反应管(1)和一根分离管(2);所述反应管内沿中心轴设置有搅拌桨(3),内壁设有隔流挡板(4),下端设有2个进料口,上端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反应管保温夹套(5);所述分离管中部设有进料口,上下端各设有1个出料口,外侧面套有分离管保温夹套(11);反应管的出料口与分离管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路相连;所述反应管的2个进料口分别通过进料管路与原料罐(6)连接,在进料管路上设置有进料泵(7)和流量计(8),所述分离管上下端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路连接储罐(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赵玲彦保丽美江梦李伟超李亚楠杨瑶陈光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