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27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包括:连接轴,用于安装在传动装置上;两根对称布置的支撑臂,其一端与连接轴铰接;砂轮,安装于支撑臂开合端的内侧;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开合。棒材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实现移动并旋转。操作顺序如下:a、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张开;b、移动传动装置,使棒材端部位于砂轮之间;c、启动传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转;d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逐渐靠拢;e、当支撑臂的夹角达到设定值时,倒棱结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棒材冷却之后进行倒棱,避免了产生新的毛刺的问题,而且取代人工,不仅倒棱质量和精度高,效率也高。效率也高。效率也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倒棱装置
,具体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棒材在轧线上利用飞剪或锯切定尺时,端部会产生大的毛刺,需要进行倒棱处理。
[0003]倒棱一般包括两种工艺,其一为在线倒棱,是指棒材切断后,在下一工序进行自动倒棱,由于倒棱时,棒材的温度较高,磨削会产生新的毛刺,下线后还需人工进行修磨,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其二为线下倒棱,一般为工人手持砂轮机,对棒材端部进行倒棱,此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倒棱的尺寸精度及质量也比较低。
[0004]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包括:
[0007]连接轴,用于安装在传动装置上;
[0008]两根对称布置的支撑臂,其一端与连接轴铰接;
[0009]砂轮,安装于支撑臂开合端的内侧;
[0010]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开合。
[0011]棒材固定,本技术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实现移动并旋转。操作顺序如下:a、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张开;b、移动传动装置,使棒材端部位于砂轮之间;c、启动传动装置,驱动本技术旋转;d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臂逐渐靠拢;e、当支撑臂的夹角达到设定值时,倒棱结束。本技术在棒材冷却之后进行倒棱,避免了产生新的毛刺的问题,而且取代人工,不仅倒棱质量和精度高,效率也高。
[0012]通过传动装置移动,难以控制棒材的倒棱深度,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连接轴上螺纹连接有顶杆,用于抵靠棒材。如此倒棱开始前,移动传动装置,直至顶杆抵靠棒材,即可起到限位作用,以提高倒棱深度的精度。通过调节顶杆,即可调节倒棱深度,从而使本技术可进行不同深度的倒棱,实用性更强。
[0013]传统的驱动组件的动力机构为电动或气动,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基于此,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驱动组件包括弹簧,连接两根支撑臂。顶杆抵靠棒材时,砂轮与棒材接触,并张开,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磨削时,砂轮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靠拢,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倒棱结束。如此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弹簧还起到支撑臂合拢限位的作用,避免棒材过度磨削,影响质量。
[0014]由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固定,因此支撑臂自然状态下夹角也固定,只能适用于同一规格的棒材,基于此,进一步地设计是:弹簧在连接轴轴向的位置可调节。倒棱前,先进行如下操作:a、调节支撑臂的张开角度,为倒棱角度的两倍;b、将棒材放置于砂轮之间,与砂轮
接触但不产生压力;c、调节顶杆的位置,使得顶杆与棒材端部的距离等于倒棱深度;d、调节弹簧的位置,使得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如此,使得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棒材倒棱,还可调节倒棱深度。
[0015]弹簧位置可调节的具体结构为:弹簧安装在顶杆上。这种结构具有以下不足:当倒棱角度变化时,需要调节弹簧自然状态支撑臂的张开角度,倒棱深度不变时,弹簧的位置难以调节,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弹簧设为对称布置的两根,其一端与支撑臂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与顶杆垂直,并螺纹连接。如此,通过调节连杆的螺纹深度,即可调节弹簧的长度,使其处于自然状态。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连接轴;2、支撑臂;3、砂轮;4、顶杆;5、弹簧;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包括连接轴1,其一端用于固定安装在传动装置的卡盘上。传动装置可为车床或数控机床。
[0022]连接轴1的另一端安装有两根对称布置的支撑臂2,支撑臂2的一端与连接轴1铰接,另一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砂轮3,砂轮3与支撑臂2平行。
[0023]支撑臂2之间还连接有弹簧5,实现弹性连接。
[0024]棒材固定,本技术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实现移动并旋转。先移动传动装置,使棒材端部位于砂轮3之间,并使弹簧5处于拉伸状态,再启动传动装置,驱动本技术旋转,对棒材进行磨削;磨削时,支撑臂2在弹簧5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合拢;当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时,倒棱结束。本技术在棒材冷却之后进行倒棱,避免了产生新的毛刺的问题,而且取代人工,不仅倒棱质量和精度高,效率也高。
[0025]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用铰接的气缸取代弹簧5。气缸设为对称布置的两台,安装在支撑臂2的外侧,分别驱动一个支撑臂2。气缸同步伸缩,实现支撑臂2张开或合拢。气缸可用行程可调节气缸,不仅可以调解支撑臂2的合拢角度,使得本技术可进行不同角度的倒棱,还可提高支撑臂2合拢角度的精度,从而提高倒棱精度。
[0026]实施例二:
[0027]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连接轴1上螺纹连接有顶杆4,用于抵靠棒材。如此倒棱开始前,移动传动装置,直至顶杆4抵靠棒材,即可起到限位作用,以提高倒棱深度的精度。通过调节顶杆4,即可调节倒棱深度,从而使本技术可进行不同深度的倒棱,实用性更强。
[0028]实施例三:
[0029]与实施例二相比,区别之处为:弹簧5设为对称布置的两根,其一端与支撑臂2固定
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6,连杆6与顶杆4垂直,并螺纹连接。倒棱前,先进行以下操作:a、调节支撑臂2的张开角度,为倒棱角度的两倍;b、将棒材放置于砂轮3之间,与砂轮3接触但不产生压力;c、调节顶杆4的位置,使得顶杆4与棒材端部的距离等于倒棱深度;d、调节连杆6的螺纹深度,使得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如此,使得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棒材倒棱,还可调节倒棱深度,适用性更广。
[0030]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1),用于安装在传动装置上;两根对称布置的支撑臂(2),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轴(1)铰接;砂轮(3),安装于所述支撑臂(2)开合端的内侧;驱动组件,包括弹簧(5),连接两根所述支撑臂(2),驱动所述支撑臂(2)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棒材倒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上螺纹连接有顶杆(4),用于抵靠棒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永彪周苑陈廷军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