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94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去污反应釜,所述去污反应釜至上而下包括相互拼接的物理反应釜和化学反应釜,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物理反应釜的内圆周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过滤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所述化学反应釜内设置有第二旋转喷射头,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底面;所述去污反应釜旁设置有反应液储料桶,所述反应液储料桶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相连接,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设备针对固液混合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效率较低且固体物质容易损坏设备的问题,同时提出该设备的工作方法。方法。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污水处理按照污水来源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

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

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

纯溶液。
[0004]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矿山污水。
[0005]在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一般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都是通过三者相互结合或者是其中任意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污水处理。
[0006]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310113656.3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处理腔,所述处理腔开设在处理箱的内部,所述进料管的内部与处理腔的内部贯穿连通,所述处理腔的内部连通有喷淋组件,所述处理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环轮,所述环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清理条,所述清理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螺旋槽,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解决了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时,由于浮杆等结构的设置,减少了污水处理量,从而降低污水处理效率,且容易影响沉淀物的运动,加剧沉淀物的残留,同时由于同步搅拌,导致处理后的污水内部含有沉淀物,在回流冲洗过程中,容易造成抽液管堵塞,以及处理箱内部二次污染的问题;上述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内容解决了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抽液管堵塞机箱体二次污染的问题,但是当面临固液混合的生活污水时,上述专利技术无法进行污水处理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设备针对固液混合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效率较低且固体物质容易损坏设备的技术问题,同时提出该设备的工作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去污反应釜,所述去污反应釜至上而下包括相互拼接的物理反应釜和化学反应釜,所述去污反应釜上位于所述化学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口和多个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设置于所述化学反应釜的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通口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口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通口上连接有进水管,各所述第二通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口,所述进水管垂直于水平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口向上延伸至穿透所述第三通口至所述物理反应釜中,所述进水管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管,所述电动伸缩管可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所述电动伸缩管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喷射头,所述物理反应釜的内圆周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过滤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所述化学反应釜内设置有第二旋转喷射头,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底面;所述去污反应釜旁设置有反应液储料桶,所述反应液储料桶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物理反应釜内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反应部和第二反应部,所述第一反应部和所述第二反应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比值为2:1,所述电动伸缩管的伸缩范围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部上。
[0010]进一步的,各所述过滤部呈环形结构环绕设置于所述物理反应釜的内圆周侧面,各所述过滤部均平行于水平面,相邻俩所述过滤部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的高度差值之比为2:1,所述过滤部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承接部和第二承接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所述第二承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30
°
,所述第一承接部上设置有分散凸起和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承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凸起为半圆形凸起,所述分散凸起呈均匀分散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部上,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为3mm

5mm,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为1.5mm

2.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上集成设置有振动电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下凹部和平板部,所述下凹部位于所述隔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平板部环绕设置于所述下凹部四周边缘,所述平板部平行与水平面,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平板部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化学反应釜上位于内圆周侧面上环绕设置有环形导流槽,所述环形导流槽的竖直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环形导流槽上环绕设置有顶流凸起,所述顶流凸起设置于所述环形导流槽的中部位置,所述环形导流槽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导流板。
[0016]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导入污水;将城市排放的固液混合型污水从进水管通入去污反应釜;2)初次物理去污;开启电动伸缩管和第一旋转喷射头,污水顺着进水管向上经第一旋转喷射头喷出呈发散状向四周喷洒,电动伸缩管上下运动,第一旋转喷射头在水平面上360
°
转动;固液混合型污水途径物理反应釜内周侧面上的过滤部向下流动至隔板;
3)二次化学去污;经过物理去污后的固液混合型污水转变为纯液态污水,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向下流至化学反应釜,启动第二旋转喷射头,第二旋转喷射头喷出的反应液与纯液态污水进行化学反应,污水经过化学去污后向下滴落至化学反应釜底部经由出水管排出。
[0017]进一步的,步骤2)中电动伸缩管上下运动速度分别为上升速度为0.8

1.0m/s,下降速度为0.1

0.3m/s。
[0018]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分为物理去污和化学去污两部分,实现了在同一个反应釜中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去污工作,其主要针对生活中的固液混合污水,生活中排放的固液混合污水通常会存在固体沉淀在管道内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固液混合污水以加压水泵的方式使其顺着进水管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去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污反应釜至上而下包括相互拼接的物理反应釜和化学反应釜,所述去污反应釜上位于所述化学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口和多个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设置于所述化学反应釜的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通口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口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通口上连接有进水管,各所述第二通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口,所述进水管垂直于水平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口向上延伸至穿透所述第三通口至所述物理反应釜中,所述进水管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管,所述电动伸缩管可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所述电动伸缩管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喷射头,所述物理反应釜的内圆周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过滤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物理反应釜和所述化学反应釜,所述化学反应釜内设置有第二旋转喷射头,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底面;所述去污反应釜旁设置有反应液储料桶,所述反应液储料桶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旋转喷射头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反应釜内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反应部和第二反应部,所述第一反应部和所述第二反应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比值为2:1,所述电动伸缩管的伸缩范围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滤部呈环形结构环绕设置于所述物理反应釜的内圆周侧面,各所述过滤部均平行于水平面,相邻俩所述过滤部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的高度差值之比为2:1,所述过滤部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承接部和第二承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所述第二承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30
°
,所述第一承接部上设置有分散凸起和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承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孔。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火林家阳洪木清陈添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英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