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8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弹机构。该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回弹机构、架体和导向机构等结构的设置,患者将双脚放置于两个对应的踏板表面,当一侧回弹机构上的踏板向下踩踏时,其上的弹簧受到踩踏力后产生拉伸,而其上的拉绳则拉动齿板带动齿轮啮合转动,两个齿轮同步产生啮合同步通过另一个齿板带动其上的拉绳进行活动,使另一个踏板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患者的双腿进行交替的上下活动,使其得到有效恢复锻炼的同时,又可以使患者进行自主训练,方便了患者的使用,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具体为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
[0003]在运动医学护理过程中需要对部分患者进行腿部的护理操作,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护理人员手动的对腿部不断的进行弯曲,使其促进腿部肌肉群康复,但是该种方式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的陪同,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疲惫,且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过护理人员进行长时间护理容易造成疲惫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弹机构,所述架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架体的内部安装有转换机构;
[0008]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架体上表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固定盘,所述固定架的表面靠近上固定盘均套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上固定盘的表面,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盘,所述下固定盘滑动套接于固定架的表面,两个所述下固定盘的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绳;
[0009]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开设于架体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表面滑动套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一侧与对应的拉绳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板的表面啮合有齿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架体表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轴座活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拉绳贯穿壳体且部分搭接于导向轮的表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下表面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
[00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且两个齿轮均通过轴座活动安装于空腔的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的表面开设有空槽,所述架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
[0015]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拉绳活动的通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齿板的表面啮合有与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所述齿槽的数量为若干个。
[00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该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回弹机构、架体和导向机构等结构的设置,患者将双脚放置于两个对应的踏板表面,当一侧回弹机构上的踏板向下踩踏时,其上的弹簧受到踩踏力后产生拉伸,而其上的拉绳则拉动齿板带动齿轮啮合转动,两个齿轮同步产生啮合同步通过另一个齿板带动其上的拉绳进行活动,使另一个踏板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患者的双腿进行交替的上下活动,使其得到有效恢复锻炼的同时,又可以使患者进行自主训练,方便了患者的使用,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回弹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架体;2、回弹机构;201、固定架;203、上固定盘;204、弹簧;205、下固定盘;206、踏板;207、拉绳;3、导向机构;301、连接架;302、壳体;303、导向轮;4、空腔;5、稳定板;6、齿板;7、齿轮;8、空槽;9、推杆;10、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阅图1、2、3、4、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弹机构2,架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3,架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换机构;
[0032]回弹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架体1上表面的固定架201,固定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固定盘203,固定架201的表面靠近上固定盘203均套接有弹簧204,两个弹簧20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上固定盘203的表面,两个弹簧20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盘205,下固定盘205滑动套接于固定架201的表面,两个下固定盘205的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踏板206,踏板2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绳207;
[0033]具体的,使用时患者将脚步放置于踏板206的表面,通过双脚交替的上下移动,使得对应的推板206于固定架201的表面进行上下滑动,同步带动弹簧204进行压缩,从而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康复。
[0034]实施例2
[0035]实施例1内的结构安装完成后,为了可以使两个踏板206可以同步进行上下的升降,使其更好的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恢复锻炼,从而将转换机构进行安装;
[0036]如图1、2、4所示,具体为:转换机构包括开设于架体1内部的空腔4,空腔4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5,稳定板5的表面滑动套接有齿板6,齿板6的一侧与对应的拉绳207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齿板6的表面啮合有齿轮7;
[0037]其中,架体1的下表面活动安装有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弹机构(2),所述架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3),所述架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换机构;所述回弹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架体(1)上表面的固定架(201),所述固定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固定盘(203),所述固定架(201)的表面靠近上固定盘(203)均套接有弹簧(204),两个所述弹簧(20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上固定盘(203)的表面,两个所述弹簧(20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盘(205),所述下固定盘(205)滑动套接于固定架(201)的表面,两个所述下固定盘(205)的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踏板(206),所述踏板(2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绳(207);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开设于架体(1)内部的空腔(4),所述空腔(4)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5),所述稳定板(5)的表面滑动套接有齿板(6),所述齿板(6)的一侧与对应的拉绳(207)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板(6)的表面啮合有齿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医学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春郭丽君康建陈慕芬沈新苑曾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