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489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将岩心样品粉碎,抽真空后充入氮气,随后进行多温阶加热保温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并将保温后的岩心样品浸于抽提剂中进行抽提,收集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气体组分、抽提液;采用全烃色谱分析法,分别对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抽提液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分别对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气体组分进行分析,获得各个加热温度下热释放可动烃、以及不可动烃的烃类赋存状态和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深度和不同种类的岩心样品,操作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质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油的赋存方式为:游离态、吸附

互溶态与吸附态,由于对页岩油产能起贡献的主要是游离态的油。
[0003]目前,用于表征页岩油含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热解S1法和氯仿沥青“A”法,2种方法都存在明显不足。热解S1法是通过对岩石样品加热(热解),可以将岩石中的挥发性烃类蒸发出来或者将不挥发的有机高聚物(如干酪根)裂解成为挥发性产物,之后进行检测分析;热解S1法中将岩石样品置于热解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如20℃/min)将样品从室温加热到550℃(或600℃),可得S1、S2、S3峰。其中,S1为游离烃(mgHC/g岩石)为升温过程中300℃以前蒸发出来的,已经存在于源岩中的烃类产物;S2为为裂解烃(mgHC/g岩石),为300℃以后的受热过程有机质裂解出来的烃类产物,反应干酪根的剩余成烃潜力。但页岩体系中既有滞留烃又有干酪根有机质,传统烃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岩心样品粉碎后置于密闭容器内,抽真空至5~10kPa,充入氮气,随后加热至190~210℃后进行保温,冷却至室温后,收集密闭容器内的气体,获得气体组分;并将保温后的岩心样品浸于抽提剂中进行抽提,固液分离,获得抽提液和固体组分;步骤2,将所述固体组分洗涤后晾干,再次置于密闭容器内,依次在270~280℃、340~360℃、390~410℃、440~460℃、540~560℃的加热温度下,重复步骤1的操作,并且收集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气体组分、抽提液和固体组分;步骤3,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分别对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气体组分进行分析,获得各个加热温度下热释放可动烃的烃类赋存状态;采用全烃色谱分析法,分别对各个加热温度下对应的抽提液进行分析,获得各个加热温度下热释放不可动烃的烃类赋存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表征原位加热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加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均为1~3h。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睿良陈俊霖张家强李树同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