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L8抗体的信号转换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25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IL8抗体的信号转换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地涉及一种信号转换受体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免疫效应细胞负调控的抑制性信号通路在近年已经有多项报道将其相应受体的胞外区与正向共刺激信号分子的跨膜区与胞内区连接,构建得到新的融合受体,这类融合受体在免疫效应细胞中表达后起到信号转换器的功能,可将肿瘤微环境内免疫抑制信号转换为免疫激活信号,即该信号转换分子胞外多肽接收肿瘤细胞表面、肿瘤基质细胞表面或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分子信号并传递到胞内,通过共刺激信号分子胞内段激活免疫细胞的第二信号,进而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延长活化免疫效应细胞的存活时间。
[0003]长期的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的标志之一。对肿瘤微环境中众多细胞因子的炎症应答在促进肿瘤生长、进展和免疫抑制中扮演了关键作用。IL

8(CXCL8)是一类属于CXC家族的趋化因子,负责炎症部位粒细胞的招募和激活。在生理条件下,IL

8的分泌基本检测不到,在促炎症因子如TNF

α、IL

1β存在时分泌会被迅速诱导上升。IL

8通过与其相对应的受体CXCR1和CXCR2相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IL

8与CXCR1结合主要效应为增加肿瘤细胞增殖,而与CXCR2结合在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中促进了血管形成。高水平的IL

8往往预示着患癌几率增加的风险和疾病的不良预后。
[0004]为刺激免疫效应细胞的增殖和提升其肿瘤免疫的效果,需要降低IL

8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免疫微环境的抑制,目前仍然需要更多的包括信号转换器分子在内的手段对免疫效应细胞进行改造和激活。但目前仍未见基于将IL

8介导的抑制性信号转换为激活信号的信号转换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离的融合蛋白,包含:胞外区、跨膜区或其突变体、和胞内区,所述胞外区包含抗IL

8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突变体,所述胞内区包含共刺激信号分子的胞内结构域或其保留了共刺激信号分子传递共刺激信号、活化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功能片段或突变体。
[000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包括选自单链抗体(scFv)、单域抗体(sdAb)、纳米抗体(nanobody)、重链抗体(HCAb)、Fab、Fab

和F(ab

)2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具有如下HCDR:H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H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H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具有如下LCDR:L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2所示,L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3所示,L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4所示。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的VH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5所示。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的VL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6所示。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为SEQ ID NO:4所示的单链抗体。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共刺激信号分子包括CD28、CD134(OX40)、CD137(4

1BB)、LCK、ICOS、DAP10、siglec

9、siglec

10、siglec

15、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CD27和CD40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共刺激信号分子包括CD28和/或IL

7Ralpha。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跨膜区包括来自CD28、CD134(OX40)、CD137(4

1BB)、LCK、ICOS、DAP10、siglec

9、siglec

10、siglec

15、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CD27和CD40的跨膜区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是各自的alpha、beta或gamma亚基。
[00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跨膜区来自CD28跨膜区或其突变体或IL

7Ralpha跨膜区或其突变体。
[00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CD28跨膜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00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IL

7Ralpha跨膜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00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IL

7Ralpha跨膜区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00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融合蛋白的胞外区为IL

8单链抗体,所述跨膜区来自CD28跨膜区,所述共刺激分子的胞内结构域为选自CD28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CD134胞内区、CD137胞内区、IL

2Rbeta胞内区、IL

4Rbeta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IL

10Ralpha胞内区、IL

12Rbeta胞内区、IL

15Ralpha胞内区、IL

21Ralpha胞内区、CD27胞内区、CD40胞内区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融合蛋白的胞外区为IL

8单链抗体,所述跨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的融合蛋白,包含:(1)胞外区、(2)跨膜区或其突变体、和(3)胞内区,所述胞外区包含抗IL

8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突变体,所述胞内区包含共刺激信号分子的胞内结构域或其保留了共刺激信号分子传递共刺激信号、活化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功能片段或突变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包括选自单链抗体(scFv)、单域抗体(sdAb)、纳米抗体(nanobody)、重链抗体(HCAb)、Fab、Fab

和F(ab

)2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共刺激信号分子包括CD28、CD134(OX40)、CD137(4

1BB)、LCK、ICOS、DAP10、siglec

9、siglec

10、siglec

15、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CD27和CD4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共刺激信号分子包括CD28和/或IL

7Ralpha,和/或所述跨膜区包括来自CD28、CD134(OX40)、CD137(4

1BB)、LCK、ICOS、DAP10、siglec

9、siglec

10、siglec

15、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CD27和CD40的跨膜区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IL

2R、IL

4R、IL

7R、IL

10R、IL

12R、IL

15R、IL

21R是各自的alpha、beta或gamma亚基;更优选地,所述跨膜区来自CD28跨膜区或其突变体或IL

7Ralpha跨膜区或其突变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胞外区为IL

8单链抗体,所述跨膜区来自CD28跨膜区,所述共刺激分子的胞内结构域为选自CD28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CD134胞内区、CD137胞内区、IL

2Rbeta胞内区、IL

4Rbeta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IL

10Ralpha胞内区、IL

12Rbeta胞内区、IL

15Ralpha胞内区、IL

21Ralpha胞内区、CD27胞内区、CD40胞内区中的任一种,或者所述融合蛋白的胞外区为IL

8单链抗体,所述跨膜区来自IL

7Ralpha跨膜区或其突变体,所述共刺激分子的胞内结构域为选自CD28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CD134胞内区、CD137胞内区、IL

2Rbeta胞内区、IL

4Rbeta胞内区、IL

7Ralpha胞内区、IL

10Ralpha胞内区、IL

12Rbeta胞内区、IL

15Ralpha胞内区、IL

21Ralpha胞内区、CD27胞内区、CD40胞内区中的任一种。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具有如下HCDR:H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H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HCDR3氨基酸序列如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君李建辉黄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君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