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顶紧件、退线方法和开方机技术

技术编号:390011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硅棒的开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上顶紧件,基于所述上顶紧件的退线方法,以及包含有所述上顶紧件的开方机。其中,所述上顶紧件,用于对边皮的顶部进行轴向固定,所述边皮的顶部轮廓具有切割边,包括边皮掰开结构、至少两个压块,以及独立地与所述压块相连的竖向驱动结构;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边皮掰开结构上,所述边皮掰开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横向移动;至少一个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与其余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竖向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的底部抵接在所述边皮的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顶紧件结合特定的上退线方法可实现切割线退线过程中对边皮的固定。过程中对边皮的固定。过程中对边皮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顶紧件、退线方法和开方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硅棒的开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上顶紧件,基于所述上顶紧件的退线方法,以及包含有所述上顶紧件的开方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通常需要对单晶硅棒(圆棒)进行开方以获得方棒,其切割余料边皮则被回收。在单晶硅棒的开方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边皮进行轴向固定以避免边皮在开方过程中倾倒等问题的发生,如CN114559569A所公开的单晶硅竖向切割边皮收集方法。参见前述专利图3,前述专利通过预先将二轮系切割系统移动至边皮上夹件530和上夹持件520之间后边皮上夹件530抵接在单晶硅的顶部,此时待切割线将边皮切割后,切割线位于边皮下加件540和回转下夹持件510之间,因此利用二轮系切割系统的优势在取边皮过程中无需进行退线,即不与外部边皮夹持系统产生干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现,二轮系切割系统稳定性不足,因此逐步采用四轮系切割系统。然而四轮系切割系统的劣势是明显的,即其结构复杂且体积大,导致其在取边皮前必须进行退线操作以避免干涉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参见前述专利的图3可知,其受边皮上夹件和边皮下夹件结构的限制,导致其不管是采用上退线策略和下退线策略均存在不可避免地发生边皮侧翻风险。同时,现有的上退线方案由于边皮与主体的切割面相互粘附,导致在上退线过程中切割线退至切割工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退线过程中保持边皮稳定的上顶紧件,基于所述上顶紧件的退线方法,以及包含有所述上顶紧件的开方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上顶紧件,用于对边皮的顶部进行轴向固定,所述边皮的顶部轮廓具有切割边,包括边皮掰开结构、至少两个压块,以及独立地与所述压块相连的竖向驱动结构;
[0005]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边皮掰开结构上,所述边皮掰开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横向移动;
[0006]至少一个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与其余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不同;
[0007]所述竖向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的底部抵接在所述边皮的顶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块被构造成由水平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竖向设置的第二部分组合所形成截面呈L型的块状结构;
[0009]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部分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与其余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不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边皮掰开结构包括横向轨道、连接板和横向驱动结构;
[0011]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横向轨道上;
[0012]所述横向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横向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横向轨道上移动。
[0013]进一步提供一种退线方法,使用前述上顶紧件进行切割线的上退线过程。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退线方法包括利用所述边皮掰开结构在所述边皮和主体之间形成间隙的步骤;
[0015]所述切割线从所述间隙移动至所述边皮上方的步骤;
[0016]以及在所述切割线的上退线过程中,从与所述切割边间距最小的压块至与所述切割边间距最大的压块依次控制所述压块竖向位移的步骤。
[0017]更进一步提供一种开方机,包括前述下顶紧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开方机包括边皮切割结构、上下料结构、转运结构和边皮接收结构;
[0019]所述上顶紧件被安装在所述边皮切割结构中;
[0020]所述转运结构设置在所述上下料结构、边皮切割结构和边皮接收结构之间,所述转运结构用于将圆棒从上下料结构中转运至边皮切割结构中,用于将由边皮切割结构中所切割形成的边皮转运至边皮接收结构中,以及用于将边皮切割结构中所切割形成的方棒转运至上下料结构中。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料结构包括机台、上料结构、下料结构、横向位移结构和至少一个翻转结构;所述上料结构、下料结构和横向位移结构均被安装在所述机台上,所述上料结构和下料结构与所述横向位移结构相铰接,所述翻转结构位于所述机台内并位于所述上料结构和下料结构的下方。
[0022]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结构包括旋转台,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侧面的圆棒夹取结构、边皮夹取结构和方棒夹取结构。
[0023]进一步地,所述边皮切割结构包括主框架、两个相对设置的切割结构、上顶结构、下顶结构和承载台;
[0024]其中,所述切割结构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上顶结构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位于两个所述切割结构之间,所述主框架和下顶结构均固定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下顶结构与所述上顶结构以轴对中安装,所述边皮掰开结构中安装有上顶紧件,所述下顶紧件安装在所述下顶结构上。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顶紧件,结合其特定的退线方法,可有效保证切割线在上退线过程中的稳定进行的同时,有效稳定所述边皮。
附图说明
[0026]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一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二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三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四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五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六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七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八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和退线工序中第九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边皮掰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开方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上下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料结构或下料结构在一种视角下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料结构或下料结构在一种视角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翻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边皮切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边皮接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边皮接收盒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2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总边皮接收结构的具体俯视图;
[0046]图21所示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上顶紧件,用于对边皮的顶部进行轴向固定,所述边皮的顶部轮廓具有切割边,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皮掰开结构、至少两个压块,以及独立地与所述压块相连的竖向驱动结构;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边皮掰开结构上,所述边皮掰开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横向移动;至少一个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与其余所述压块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竖向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块的底部抵接在所述边皮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顶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被构造成由水平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竖向设置的第二部分组合所形成截面呈L型的块状结构;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部分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与其余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切割边之间的间距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顶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皮掰开结构包括横向轨道、连接板和横向驱动结构;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横向轨道上;所述横向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横向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横向轨道上移动。4.退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上顶紧件进行切割线的上退线过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退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所述边皮掰开结构在所述边皮和主体之间形成间隙的步骤;所述切割线从所述间隙移动至所述边皮上方的步骤;以及在所述切割线的上退线过程中,从与所述切割边间距最小的压块至与所述切割边间距最大的压块依次控制所述压块竖向位移的步骤。6.开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威李波梁兴华范舒彬郑光健陈赐恩王文仁林周琛沈锦锋陈超杰何德镜陈武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