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芯、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雾化芯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07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雾化芯制备方法,通过含氟芳香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在二氧六环(Diox)和叔丁醇(TBA)的混合溶剂中进行醚的氨解反应形成聚酰胺酸(PAA)溶液,将添加有氯化铵颗粒的聚酰胺酸(PAA)溶液搅拌处理得到的PA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芯、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雾化芯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雾化
,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芯、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雾化芯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发生装置使用的雾化芯主要包括发热体和导液件,其是通过导液件将雾化液传输至发热体,发热体在通电发热后将雾化液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当前,导液件一般是采用耐高温性的多孔陶瓷或导液性能优异的导液棉。然而,多孔陶的瓷导液性能不佳,导液棉的耐高温性不佳,因此常规导液件难以兼具优良的耐温性和良好的导液性能,使得雾化芯雾化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制约了雾化芯使用寿命与雾化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兼具优良的耐温性和良好的导液性能的雾化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液件难以兼顾导液性能和耐高温性,导致雾化芯雾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
[0005]发热体,用于在通电后加热并雾化雾化液;以及
[0006]导液件,用于向所述发热体传输雾化液;
[0007]其中,所述导液件为多孔气凝胶,所述多孔气凝胶上贯穿设置有雾化通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中,且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多孔气凝胶中,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用于释放气溶胶的雾化面,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吸附雾化液的吸液面。
[0008]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不锈钢发热件、镍铬合金发热件、铁铬铝合金发热件或镍铁合金发热件。
[0009]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网状发热件,所述网状发热件的厚度为0.05~0.2mm,所述网状发热件的高度为5.5~9mm,所述网状发热件的宽度为5.5~18mm。
[0010]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螺旋状发热丝,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直径为0.1~0.45mm,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圈数为4~10圈,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的节距为0.4~1mm。
[0011]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雾化通道中的居中位置。
[0012]可选地,所述多孔气凝胶的耐高温范围为350~500℃。
[0013]可选地,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储油量为900~1000mg/g。
[0014]可选地,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孔径为0.1~100μm。
[001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雾化芯的雾化器。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
提供的所述雾化芯。
[0017]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雾化芯或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芯或所述雾化器。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采用耐温性的多孔气凝胶作为导液件,在导液件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的情形下,增强导液件的抗干烧性,有效防止导液件出现碳化而导致糊芯,克服了传统导液件难以兼具优良的耐温性和良好的导液性能而容易出现碳化糊芯的缺陷,从而有利于提高雾化芯的雾化效果及使用寿命。此外,将发热体设于多孔气凝胶的雾化通道中,并将发热体至少部分嵌设在多孔气凝胶中,增强发热体与导液件的结合强度,使得发热体与导液件高度贴合,增加发热体与导液件的接触面积,克服发热体与导液件之间固



固相导致的干烧问题。
[002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芯制备方法。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S01:制备聚酰胺酸溶液;
[0024]步骤S02:向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氯化铵颗粒,搅拌均匀,得到PAA

NH4Cl浆料;
[0025]步骤S03:将发热体固定于模具中,并向模具中注入所述PAA

NH4Cl浆料,通过冷冻干燥处理,得到固化成型的雾化芯坯体;
[0026]步骤S04:将所述雾化芯坯体进行脱模,通过热亚胺化处理,得到雾化芯成品。
[0027]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1中,将二氧六环与叔丁醇溶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剂,并向所述混合溶剂中添加含氟芳香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通过醚的氨解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0028]可选地,所述叔丁醇溶液占所述混合溶剂的体积比重在0~30%。
[0029]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2中,搅拌的时间为5~10小时。
[0030]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2中,所述氯化铵颗粒的粒径在60~140μm。
[0031]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4中,热亚胺化处理的温度为250~400℃。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雾化芯制备方法,通过含氟芳香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在二氧六环(Diox)和叔丁醇(TBA)的混合溶剂中进行醚的氨解反应形成聚酰胺酸(PAA)溶液,将添加有氯化铵颗粒的聚酰胺酸(PAA)溶液搅拌处理得到的PAA

NH4Cl浆料,再将PAA

NH4Cl浆料注入预置有发热体的模具中,通过冷冻干燥及热亚胺化处理制备得到导液件与发热体一体化的雾化芯,增强发热体与导液件的结合强度,使得发热体与导液件高度贴合,增加发热体与导液件的接触面积,克服发热体与导液件之间固



固相导致的干烧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
例提供的雾化芯制备方法,可根据使用需要对多孔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孔径大小进行合理调控,制备流程短,工艺简单,不仅可降低不稳定因素导致的产品不稳定性,而且能够降低储液件的制作成本、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芯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芯的分解视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用于在通电后加热并雾化雾化液;以及导液件,用于向所述发热体传输雾化液;其中,所述导液件为多孔气凝胶,所述多孔气凝胶上贯穿设置有雾化通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中,且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多孔气凝胶中,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用于释放气溶胶的雾化面,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吸附雾化液的吸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不锈钢发热件、镍铬合金发热件、铁铬铝合金发热件或镍铁合金发热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网状发热件,所述网状发热件的厚度为0.05~0.2mm,所述网状发热件的高度为5.5~9mm,所述网状发热件的宽度为5.5~18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螺旋状发热丝,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直径为0.1~0.45mm,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圈数为4~10圈,所述螺旋状发热丝的发热丝的节距为0.4~1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气凝胶的耐高温范围为350~500℃。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储油量为900~1000mg/g。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气凝胶的孔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华杨臣齐吉杨志武刘英
申请(专利权)人:卓尔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