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瓣膜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98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瓣膜假体,包括支架体和瓣膜;支架体具有内腔,支架体包括近端定位部、支撑部和远端定位部;瓣膜至少连接在支撑部上,并将内腔分割为沿近端向远端布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瓣膜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静脉瓣膜假体用于植入目标管腔,目标管腔供目标液体流通,瓣膜受到来自目标液体的沿远端指向近端的压力时,瓣膜处于第一位置,使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连通,以允许目标液体从第二节段流入第一节段,当瓣膜受到来自目标液体的沿近端指向第二节段的压力时,瓣膜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隔离,以阻止目标液体从第一节段流入第二节段。该静脉瓣膜假体可以植入静脉血管并替代病变的静脉瓣膜,进而防止血液回流。止血液回流。止血液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瓣膜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瓣膜假体。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一种因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导致的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肺栓塞。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模仿静脉瓣膜的生物特性,阻止血液回流的静脉瓣膜假体以替代病变的静脉瓣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瓣膜假体,旨在替代异常的静脉瓣膜,阻止血液回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瓣膜假体,包括支架体和瓣膜;所述支架体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且所述支架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定位部、支撑部和远端定位部;所述瓣膜至少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将所述内腔分割为沿近端向远端方向布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瓣膜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06]所述静脉瓣膜假体用于植入目标管腔,所述目标管腔用于供目标液体流通;所述静脉瓣膜假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远端指向近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使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连通,以允许所述目标液体从所述第二节段流入所述第一节段;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近端指向远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使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隔离,以阻止所述目标液体从所述第一节段流入所述第二节段。<br/>[0007]可选地,所述支架体还包括防短缩构件,所述防短缩构件为直线构型,并沿所述支架体的轴向延伸;所述防短缩构件连接在所述近端定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远端连接部中的至少两者上。
[0008]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一个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远端相互分离,并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的不同位置,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支架体的外周面上弯曲地延伸,且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
[0009]所述防短缩构件的远端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上,并位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防短缩构件的近端与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上。
[0010]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支撑杆组,两个所述支撑杆组在所述支架体的周向上等间距地布置;每个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根支撑杆;
[0011]在同一支撑杆组中,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远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每根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支架体的外周面上弯曲地延伸,以使得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
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并使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且所述支撑杆的远端和近端位于所述支架体的周向上的相对两侧。
[0012]可选地,所述瓣膜包括瓣叶和接合部,所述瓣叶连接于一个所述支撑杆组上,且所述瓣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瓣叶的远端,并至少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上;
[0013]所述静脉瓣膜假体用于植入目标管腔,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目标管腔的腔壁分离,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通孔的外周与所述目标管腔的腔壁贴合。
[0014]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中间定位部、第一V型连接件和第二V型连接件;所述中间定位部的近端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与所述近端连接件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的沿所述支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定位部的远端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V型连接件与所述远端定位部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V型连接件沿所述支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0015]可选地,所述中间定位部包括两个以上的波形圈,两个以上的所述波形圈沿所述支架体的轴向依次布置并相互连接;所述波形圈沿周向具有交替布置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波峰朝向所述支架体的近端;
[0016]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中间定位部的最近端的一个波形圈的波峰处,且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的开口朝向所述近端定位部;所述第二V型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中间定位部的最远端的一个所述波形圈的波谷处,且所述第二V型连接的开口朝向所述远端定位部。
[0017]可选地,所述瓣膜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部上。
[0018]可选地,所述瓣膜包括第一定型部和两个小叶;所述第一定型部为圆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定型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架体同轴地布置;两个所述小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型部的内侧,且每个所述小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为圆弧形,并与所述第一定型部连接,且两个所述小叶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拼接形成圆,所述第二边缘部为波浪形,且一个所述小叶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波峰与另一个所述小叶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波谷对应设置;
[0019]所述静脉瓣膜假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小叶均朝向所述支架体的近端隆起,且两个所述小叶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相互分离,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小叶的所述第二边缘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0020]可选地,所述小叶包括第二定型部和小叶本体;所述第二定型部为波浪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定型部在平行于相应的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弦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定型部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所述小叶本体具有相互连接的固定边和自由边,所述固定边构成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自由边为波浪形,且所述自由边上设置所述第二定型部,并构成所述第二边缘部。
[0021]可选地,所述支架体还包括防移位构件,所述防移位构件设置在所述近端定位部、支撑部及远端定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并用于刺入目标管腔的腔壁。
[0022]可选地,所述近端定位部包括至少一个波形圈,所述波形圈沿周向具有交替布置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波峰朝向所述支架体的近端;所述近端定位部的至少部分波谷处设置所述防移位构件;和/或,
[0023]所述远端定位部包括至少一个波形圈,所述波形圈沿周向具有交替布置的波峰和波谷,其中所述波峰朝向所述支架体的近端,所述远端定位部的至少部分波谷处设置所述防移位构件。
[0024]可选地,所述瓣膜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设有抗凝涂层;和/或,所述支架体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设有抗凝涂层。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瓣膜假体具有如下优点:
[0026]前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包括支架体和瓣膜;所述支架体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且所述支架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定位部、支撑部和远端定位部;所述瓣膜至少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将所述内腔分割为沿近端向远端布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且所述瓣膜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静脉瓣膜假体用于植入目标管腔,所述目标管腔用于供目标液体流通;所述静脉瓣膜假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远端指向近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使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连通,以允许所述目标液体从所述第二节段流入所述第一节段,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近端指向远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和瓣膜;所述支架体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且所述支架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定位部、支撑部和远端定位部;所述瓣膜至少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将所述内腔分割为沿近端向远端方向布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瓣膜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静脉瓣膜假体用于植入目标管腔,所述目标管腔用于供目标液体流通;所述静脉瓣膜假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远端指向近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使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连通,以允许所述目标液体从所述第二节段流入所述第一节段;当所述瓣膜受到来自所述目标液体的沿近端指向远端的压力时,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使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隔离,以阻止所述目标液体从所述第一节段流入所述第二节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还包括防短缩构件,所述防短缩构件为直线构型,并沿所述支架体的轴向延伸;所述防短缩构件连接在所述近端定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远端连接部中的至少两者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一个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远端相互分离,并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的不同位置,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支架体的外周面上弯曲地延伸,且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所述防短缩构件的远端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上,并位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防短缩构件的近端与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支撑杆组,两个所述支撑杆组在所述支架体的周向上等间距地布置;每个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根支撑杆;在同一支撑杆组中,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远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每根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支架体的外周面上弯曲地延伸,以使得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并使两根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交汇并连接于所述近端定位部的同一位置,且所述支撑杆的远端和近端位于所述支架体的周向上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包括瓣叶和接合部,所述瓣叶连接于一个所述支撑杆组上,且所述瓣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瓣叶的远端,并至少连接在所述远端定位部上;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目标管腔的腔壁分离,当所述瓣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通孔的外周与所述目标管腔的腔壁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中间定位部、第一V型连接件和第二V型连接件;所述中间定位部的近端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与所述近端连接件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V型连接件的沿所述支架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定位部的远端通过两个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佰思杨帆王丽文徐晓红袁振宇张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