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00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申请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装置,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血管连接部件和血管转接部件,血管连接部件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内部连接通道,血管连接部件的第一开口端用于连接血管;血管转接部件具有至少两个转接开口端以及连通转接开口端的内部转接通道,血管转接部件的转接开口端用于与血管连接部件连接,使得内部连接通道与内部转接通道连通。上述血管吻合装置中,利用血管连接部件分别与所需吻合的血管切割端进行连接,再将不同血管连接部件通过血管转接部件形成中转连通,进而实现血管和血管吻合装置的快速、简单、高质量的吻合,能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解决了手工缝合效果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手工缝合效果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手工缝合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吻合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血管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修复手术及动静脉瘘开通手术主要涉及不同尺寸血管的各种形态吻合及修复,目前术者主要采用的手段为手工缝合。对于手工缝合方法而言,虽然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广,但是手工缝合的缝合技巧对术者的要求较高,不同术者的缝合效果均有所不同,熟练掌握微小尺寸血管的显微吻合技术,至少需要术者具备三年到五年的实战训练及经验积累,即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术者,在术中也存在缝合失误的可能,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极有可能直接导致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并直接影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不仅如此,手工缝合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耗时较长,例如微小型血管的端

端吻合,缝合过程的耗时一般在20分钟以上,对于自体动静脉瘘的开通手术,一台手术至少缝合两个血管以上,术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耗费在血管缝合修复上。而且,手工缝合由于缝合针的刺激等,不可避免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并有可能出现术中血管痉挛,甚至引发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血管吻合装置。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血管吻合装置,所述血管吻合装置包括:
[0005]血管连接部件,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部连接通道,所述血管连接部件的第一开口端用于连接血管;
[0006]血管转接部件,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具有至少两个转接开口端以及连通所述转接开口端的内部转接通道,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转接开口端用于与所述血管连接部件连接,使得所述内部连接通道与所述内部转接通道连通。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器件区段和第二器件区段,所述第一器件区段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器件区段与所述第二开口端连接,所述血管连接部件的内部连接通道用于套接在血管的外部,所述第一器件区段用于接合血管外翻的管段。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器件区段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采用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一器件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器件区段的外径;和/或,
[0009]所述第二器件区段与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卡扣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接凹槽卡扣连接;和/或,
[0011]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转接通道套接在所述第一器件区段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的外部,且所述内部转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器件区段过盈配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具有两个转接开口端,所述内部转接通
道为直线通道或曲线通道;或者,
[0013]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具有至少三个转接开口端,所述内部转接通道包含至少三个通道单元,全部所述通道单元的一端汇集连通,每个所述通道单元的另一端均由所述转接开口端贯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转接通道中还包含与至少三个所述通道单元相连通的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的通道宽度大于所述通道单元的通道宽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和所述血管转接部件中至少一者的材料选用为高分子材料;和/或,
[0016]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外表面设置相容性外层;和/或,
[0017]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转接通道的内壁面设置相容性内层;和/或,
[0018]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转接通道内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和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连接位置。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和所述血管转接部件中至少一者的材料选用为聚碳酸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和/或,
[0020]所述相容性外层的材料采用为硅胶;和/或,
[0021]所述相容性内层采用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部连接通道和所述内部转接通道中至少一者的通道内径在1mm至10mm之间。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吻合装置包括:
[0024]衬棒,所述衬棒用于穿设于血管的内腔中,辅助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固定血管。
[0025]上述血管吻合装置中,利用血管连接部件分别与所需吻合的血管切割端进行连接,再将不同血管连接部件通过血管转接部件形成中转连通,进而实现血管和血管吻合装置的快速、简单、高质量的吻合,能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解决了手工缝合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血管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血管连接部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血管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曲线形血管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形血管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血管转接部件和血管连接部件的配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2]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曲线形血管转接部件和血管连接部件的配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3]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形血管转接部件和血管连接部件的配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4]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形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形血管转接部件和血管连接部件的配合使
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血管转接部件和血管连接部件的配合使用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7]附图标号:
[0038]1000、血管连接部件;2000、血管转接部件;3000、卡接凸起;4000、卡接凹槽;5000、密封结构;
[0039]1000a、第一开口端;1000b、第二开口端;1000c、内部连接通道;1100、第一器件区段;1200、第二器件区段;
[0040]2000a、转接开口端;2000b、内部转接通道;2000b1、通道单元;2000b2、过渡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血管连接部件,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部连接通道,所述血管连接部件的第一开口端用于连接血管;血管转接部件,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具有至少两个转接开口端以及连通所述转接开口端的内部转接通道,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转接开口端用于与所述血管连接部件连接,使得所述内部连接通道与所述内部转接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连接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器件区段和第二器件区段,所述第一器件区段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器件区段与所述第二开口端连接,所述血管连接部件的内部连接通道用于套接在血管的外部,所述第一器件区段用于接合血管外翻的管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件区段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采用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一器件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器件区段的外径;和/或,所述第二器件区段与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接凹槽卡扣连接;和/或,所述血管转接部件的内部转接通道套接在所述第一器件区段和所述第二器件区段的外部,且所述内部转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器件区段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转接部件具有两个转接开口端,所述内部转接通道为直线通道或曲线通道;或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世征朱星宇刘凯张云生王丽文袁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