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988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及轨道车辆,其中,该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系统,所述车体系统包括底架,所述车体系统具有车体外轮廓面;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包括:功能设备,包括设备壳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内,所述设备壳用于和所述底架相连,所述设备壳具有第一外轮廓面,且所述设备壳包括第一检修门;桥接罩,位于所述功能设备的纵向一侧或者纵向两侧,且所述桥接罩和所述设备壳相接,所述桥接罩具有第二外轮廓面,所述第一外轮廓面、所述第二外轮廓面和所述车体外轮廓面组合形成所述轨道车辆的外轮廓。上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的冗余度较低,重量较轻,空间利用率较高,且可以方便检修。以方便检修。以方便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包括车体系统和车下设备系统。其中,车体系统包括底架、车厢等,用于构成轨道车辆的上部结构。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04]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车下设备系统01包括功能设备011和设备舱012。功能设备011是指安装于底架02下方的各附属设备,如变流器、空调机组等,这些功能设备011均配置有设备壳011a,设备壳011a固定安装于底架02,用于实现各功能设备011在车体系统的安装固定。设备舱012也固定安装于底架02,并能够对各功能设备011进行覆盖,从而可以对各功能设备011进行防护。设备舱012的外壁面具有适形设计,能够提升轨道车辆车下轮廓的平顺性,进而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0005]设备舱012配置有舱门012a,设备壳011a也配置有箱门011b,在需要对功能设备011进行检修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后打开舱门012a和箱门011b,然后对相应功能设备011进行检修作业,如此,车下设备系统01的检修作业效率实际上是比较低的。
[0006]并且,基于箱门011b的可开合性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设备舱012和功能设备011之间必然要存在一部分的空间浪费,这就导致车下空间的利用率比较低。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或者缓解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及轨道车辆,其中,该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的冗余度较低,重量较轻,空间利用率较高,可以方便检修。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系统,所述车体系统包括底架,所述车体系统具有车体外轮廓面;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包括:功能设备,包括设备壳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内,所述设备壳用于和所述底架相连,所述设备壳具有第一外轮廓面,且所述设备壳包括第一检修门;桥接罩,位于所述功能设备的纵向一侧或者纵向两侧,且所述桥接罩和所述设备壳相接,所述桥接罩具有第二外轮廓面,所述第一外轮廓面、所述第二外轮廓面和所述车体外轮廓面组合形成所述轨道车辆的外轮廓。
[001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可以将相关技术中的功能设备和设备舱进行融合,通过对功能设备的设备壳进行适形设计,使得功能设备的设备壳可以具有第一外轮廓面,功能设备的纵向一侧或者两侧可以布置桥接罩,用于对车下未设置功能设备的区域进行覆盖,该桥接罩的外壁面也可以进行适形设计,使得桥接罩具有第二外轮廓面,第一外
轮廓面和第二外轮廓面能够和车体外轮廓面共同组合形成轨道车辆的外轮廓。
[0011]如此设置,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的设备舱,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以降低车下设备系统的冗余度,使得车下的可用空间得到扩充,能够方便功能器件的安装布置;同时,还有利于对轨道车辆的重量进行减轻,以满足整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0012]在需要进行检修作业时,工作人员只打开设备壳这一层壳体,即可以对相关功能器件进行检修,检修的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并且,由于仅存在设备壳这一层壳体,工作人员无需过分地深入车下设备系统内部,即可以接触到相关的功能器件,检修作业的空间得到扩大,检修的便捷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为上翻式结构或者下翻式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位于所述设备壳的横向侧部,且所述第一检修门转动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设备壳包括骨架和第一底板,所述骨架包括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横侧框架,所述第一底板和两所述横侧框架相连,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横侧框架围合形成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门能够对所述检修口进行封堵。
[0016]可选地,还包括环绕所述检修口设置的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检修门。
[0017]可选地,所述骨架还包括顶部框架和在纵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纵侧框架,两所述横侧框架以及两所述纵侧框架均和所述顶部框架相连,且两所述横侧框架以及两所述纵侧框架均和所述第一底板相连。
[0018]可选地,所述设备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检修门配置于所述第一底板。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第一底板配置有滑动导向部和沉槽,所述第一检修门配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沿所述滑动导向部进行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检修门和所述第一底板的相对位置;在所述滑动件滑入所述沉槽时,所述第一检修门封堵所述检修口。
[0020]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连接部件和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架边梁,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两所述底架边梁;所述功能设备配置有多个连接座,各所述连接座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相连。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配置有第一锁定部件,所述设备壳还配置有第一锁合部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件相配合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检修门的锁定或者解锁。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件为设置于所述设备壳的锁合孔。
[0023]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连接部件和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架边梁,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两所述底架边梁;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检修门能够和所述底架边梁相接触。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一检修门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和所述底架边梁相接触。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配置有第一通风口,且所述第一通风口还配置有第一过滤部件。
[0026]可选地,所述设备壳和所述底架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设备壳具有内腔和过渡腔,所述功能器件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设备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
用于连通所述过渡腔和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内腔和所述过渡腔之间通过隔板相分隔,所述隔板设置有第二通风口,且所述第二通风口还配置有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过渡腔相连通。
[0027]可选地,所述桥接罩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设备壳的纵向侧部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连通所述过渡腔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0028]可选地,所述功能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功能设备沿纵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所述功能设备之间设置有所述桥接罩。
[0029]可选地,所述桥接罩包括底部构件和两个侧部构件,两所述侧部构件在横向上间隔设置;所述侧部构件和所述底部构件中,至少一者和所述设备壳相连。
[0030]可选地,所述设备壳的纵向侧部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接口,所述底部构件通过所述安装接口装配于所述设备壳。
[0031]可选地,所述底部构件包括滑轨和第二底板,所述滑轨固定安装于所述设备壳的纵向侧部,所述第二底板滑动装配于所述滑轨。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系统(1),所述车体系统(1)包括底架(11),所述车体系统(1)具有车体外轮廓面(1a),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包括:功能设备(21),包括设备壳(211)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壳(211)内,所述设备壳(211)用于和所述底架(11)相连,所述设备壳(211)具有第一外轮廓面(2a

1),且所述设备壳(211)包括第一检修门(211a);桥接罩(22),位于所述功能设备(21)的纵向一侧或者纵向两侧,且所述桥接罩(22)和所述设备壳(211)相接,所述桥接罩(22)具有第二外轮廓面(2a

2),所述第一外轮廓面(2a

1)、所述第二外轮廓面(2a

2)和所述车体外轮廓面(1a)组合形成所述轨道车辆的外轮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位于所述设备壳(211)的横向侧部,且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转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为上翻式结构或者下翻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211)包括骨架(211b)和第一底板(211c),所述骨架(211b)包括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横侧框架(211b

1),所述第一底板(211c)和两所述横侧框架(211b

1)相连,且所述第一底板(211c)和所述横侧框架(211b

1)围合形成检修口(211d),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能够对所述检修口(211d)进行封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绕所述检修口(211d)设置的第一密封部件(211a

1),所述第一密封部件(211a

1)安装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11b)还包括顶部框架(211b

2)和在纵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纵侧框架(211b

3),两所述横侧框架(211b

1)以及两所述纵侧框架(211b

3)均和所述顶部框架(211b

2)相连,且两所述横侧框架(211b

1)以及两所述纵侧框架(211b

3)均和所述第一底板(211c)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211)包括第一底板(211c),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配置于所述第一底板(211c)。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211c)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第一底板(211c)配置有滑动导向部(211c

1a)和沉槽(211c

1c),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配置有滑动件(211a

6),所述滑动件(211a

6)能够沿所述滑动导向部(211c

1a)进行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和所述第一底板(211c)的相对位置;在所述滑动件(211a

6)滑入所述沉槽(211c

1c)时,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封堵所述检修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1)包括连接部件(111)和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架边梁(112),所述连接部件(111)连接两所述底架边梁(112);所述功能设备(21)配置有多个连接座(211b

4),各所述连接座(211b

4)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211b

4)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111)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配
置有第一锁定部件(211a

2),所述设备壳(211)还配置有第一锁合部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211a

2)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件相配合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的锁定或者解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件为设置于所述设备壳(211)的锁合孔(211b

1c)。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1)包括连接部件(111)和在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架边梁(112),所述连接部件(111)连接两所述底架边梁(112);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能够和所述底架边梁(112)相接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211a

3),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11a

3)和所述底架边梁(112)相接触。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211a)配置有第一通风口(211a

4),且所述第一通风口(211a

4)还配置有第一过滤部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融合式车下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211)和所述底架(11)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腔室(I),所述设备壳(211)具有内腔和过渡腔(211

1),所述功能器件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设备壳(2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连通所述过渡腔(211

1)和所述第一腔室(I),所述内腔和所述过渡腔(211

1)之间通过隔板(211e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超崔志国徐春艳李春国孙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