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道路模块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87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道路模块,包括:上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一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一道路主体下表面的卡部;下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二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上表面的槽部、分别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对应侧面的插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卡部和所述槽部适配,所述插接部和容纳部适配;其中,两个第二道路主体通过插接部和容纳部连接时,两个第一道路主体触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道路模块铺设的道路结构表面无连接点,克服了装配式道路路面颠簸的缺陷。陷。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道路模块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道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领域,为保证车辆、人员、物料进出现场通畅,必须在施工位置的附近铺设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要求造价低、铺设周期短、无需养护时间,普通的沥青或者水泥道路不能满足其要求,各种各样快速装配的道路模块层出不穷,均存在以一个明显的缺陷:路面具有明显的装配连接点,车辆行驶过程中极其颠簸。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419633A、名称为一种预装式混凝土道路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混凝土道路模块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又如公告号为CN213267366U、名称为一种模块化的拼接道路的技术专利中道路模块通过横向连接轴和纵向连接轴连接;以及申请公布号为CN107503260A、名称为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混凝土道路模块也是通过横向连接轴和纵向连接轴连接,以上道路模块铺设的道路结构表面均具有明显的连接点,造成路面颠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道路模块,其铺设的道路结构表面无连接点,克服了装配式道路路面颠簸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道路模块,包括:
[0006]上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一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一道路主体下表面的卡部;
[0007]下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二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上表面的槽部、分别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对应侧面的插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卡部和所述槽部适配,所述插接部和容纳部适配;
[0008]其中,两个第二道路主体通过插接部和容纳部连接时,两个第一道路主体触接。
[0009]优选的是,所述卡部和槽部分别为适配的榫头和榫槽。
[0010]优选的是,所述榫头和榫槽的截面为燕尾型。
[0011]优选的是,所述榫头和榫槽的截面分别为圆形和缺口圆形。
[0012]优选的是,所述榫头为沿第一道路主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圆榫,所述榫槽为沿第二道路主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缺口圆形榫槽。
[0013]优选的是,所述榫头和榫槽底部均设有底座,所述第一道路主体端部设有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远离榫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道路主体通过合页结构铰接,所述第二道路主体端部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二预制板远离榫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道路主体通过合页结构铰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厚度不高于所述底座的厚度。
[0014]优选的是,所述插接部为高碳钢板块,所述容纳部为与所述高碳钢板块适配的U型
高碳钢槽体。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要求保护一种装配式道路,所述装配式道路由所述的转配式道路模块铺设而成。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要求保护所述装配式道路模块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7]步骤一、依次铺设第一排下装配子模块,相邻的下装配子模块的第二道路主体侧边连接;
[0018]步骤二、在第一排的每个下装配子模块铺设对应的上装配子模块;
[0019]步骤三、依次铺设第二排下装配子模块,第一排下装配子模块的第二道路主体与第二排下装配子模块的第二道路主体的端部连接;
[0020]步骤四、在第二排的每个下装配子模块铺设对应的上装配子模块,同理铺设好每一排的装配式道路模块。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道路模块采用上、下装配子模块拼接的结构,将相邻道路模块的连接点隐藏至下装配子模块上,使得道路结构表面无明显连接点,解决了装配式道路路面颠簸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可根据用途的不同,对上装配子模块的第一道路主体、下装配子模块的第二道路主体进行个性化预制,兼顾实用性和耐用性。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装配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装配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燕尾型榫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7]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8]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道路模块,包括:
[0029]上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一道路主体1、设置在第一道路主体1下表面的卡部;
[0030]下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二道路主体9、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9上表面的槽部、分别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9对应侧面的插接部4和容纳部,所述卡部和所述槽部适配,所述插接部4和容纳部适配;
[0031]其中,两个第二道路主体9通过插接部和容纳部连接时,两个第一道路主体1触接。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配式道路模块的上装配子模块和下装配至模块通过卡部和槽部快速连接,下装配至模块之间的相互连接采用插接部和容纳部快速连接;所述下装配子模块的第二道路主体9上设有两对适配的插接部和容纳部,两对适配的插接部和容纳部分别对应第二道路主体的前后侧面和左右侧面设置。
[00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道路主体的优选结构之一如下:所述第一道路主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路面层、承重层和连接层;所述路面层的优选结构为精细沥青层、所述承重层的优选结构为混凝土层、所述连接层的优选结构为通过钢筋网与承重层连接的钢板,在上述连接层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路面用途的不同,将第一道路主体设置成不同的复合结构是容易想到的;所述第二道路主体的优选结构之一如下:所述第二道路主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连接层、承重层和找平层,所述连接层的优选结构为通过钢筋网与承重层连接的钢板、所述承重层的优选结构为钢筋填充的混凝土层、所述找平层的优选结构为树脂层,树脂层表面平滑,更有利于道路铺设的效率;同理,在上述连接层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路面用途的不同,将第二道路主体设置成不同的复合结构是容易想到的。
[0034]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卡部和槽部分别为适配的榫头和榫槽,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比较牢固,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满足道路通行的要求,榫卯结构为高强度金属或者连接接触面为金属外的混合结构。
[0035]如图3,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榫头12和榫槽11的截面为燕尾型,燕尾榫是最牢固的一种榫接结构,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性。
[0036]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榫头和榫槽的截面分别为圆形和缺口圆形,圆形和缺口圆形的连接快速,更有利于施工效率。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一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一道路主体下表面的卡部;下装配子模块,其包括第二道路主体、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上表面的槽部、分别设置在第二道路主体对应侧面的插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卡部和所述槽部适配,所述插接部和容纳部适配;其中,两个第二道路主体通过插接部和容纳部连接时,两个第一道路主体触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和槽部分别为适配的榫头和榫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和榫槽的截面为燕尾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和榫槽的截面分别为圆形和缺口圆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为沿第一道路主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圆榫,所述榫槽为沿第二道路主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缺口圆形榫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道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和榫槽底部均设有底座,所述第一道路主体端部设有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么学春宋攀袁宝唐永张子阔冀国奎郑泽昊周渤涵李家祥车立明齐耀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