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72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其中红外可视抛投器包括:上壳模组、机芯模组及下壳模组,机芯模组固设于下壳模组内,上壳模组与所述下壳模组固连;其中,机芯模组内集成散热单元、相机单元、电源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相机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电连接;镜头单元包括镜头固定支架、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固设于镜头固定支架下方,镜头固定支架的上方依次叠设电源单元、相机单元及散热单元。抛投器内部组件模块堆叠紧凑,整体空间合理利用,可见光镜头+红外镜头+电控锁,用简易的支架固定巧妙结合,使得抛物器体积小、重量轻。重量轻。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资运输的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是无人机搭载各种抛投物资,穿越各种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到达抛投地点后打开抛投箱进行低空抛投。
[0003]市面上现有抛投器大多为非可视抛投(即盲投),部分可视,但不能精准定位,且没有红外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工作,使救援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可视目标定位,兼具红外搜索,可全天作业。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包括:上壳模组、机芯模组及下壳模组,所述机芯模组固设于所述下壳模组内,所述上壳模组与所述下壳模组固连;
[0007]其中,所述机芯模组内集成散热单元、相机单元、电源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相机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电连接;
[0008]所述镜头单元包括镜头固定支架、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所述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固设于所述镜头固定支架下方,所述镜头固定支架的上方依次叠设所述电源单元、相机单元及散热单元;
[0009]所述挂锁单元包括第一挂锁组件及第二挂锁组件,所述第一挂锁组件与所述第二挂锁组件相对设置,并且置于所述镜头固定支架的两侧;
[0010]所述第一挂锁组件包括锁件及支架,所述锁件通过支架与所述电源单元固连,所述锁件用于挂设抛投物;
[0011]所述下壳模组的底端开槽,以使抛投物挂至所述锁件。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为电控锁。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为机械锁。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为按压解锁式锁件。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的上端角凹陷形成缺口,所述缺口上设置用于触发锁件解锁的凸起;
[0016]所述锁件的下端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与所述凸起联动的横杆;
[0017]锁定状态下,所述横杆横穿凹槽;当所述凸起被按下时,带动所述横杆回缩,实现锁件的解锁。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壳模组固连;
[0019]所述上壳模组的盖体向下设置盖沿,盖沿的边角上固设按键;安装状态下,所述按键与所述凸起相对,按键被按下时挤压所述凸起,使所述锁件解锁。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按键包括键体、弹簧及卡簧,所述键体的反面设置柱体用于安装弹簧,所述卡簧用于固定弹簧于所述柱体上。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锁件集电控解锁与按键解锁于一体。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镜头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左右相接;
[0023]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固连红外镜头,所述第二固定架用于固连可见光镜头;安装状态下,红外镜头的物镜与可见光镜头的物镜平齐。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形状与红外镜头的安装端匹配;
[0025]所述第二固定架为柱式双层支架,可见光镜头安装于下层支架,以弥补可见光镜头与红外镜头的高度差。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红外可视抛投器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相机单元通信连接,接收并分析所述相机单元通过镜头单元采集的数据,计算得到与目标抛投点的实时距离及抛投时间点,实现精准抛物。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红外可视抛投器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相机单元通信连接,接收相机单元传输的视频数据并显示影像。
[0028]一种无人机,装载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红外可视抛投器。
[0029]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红外可视抛投器,采用模块化装配,生产制程组装、维修便捷,出错率低,后期维护成本低,且不会破坏产品结构及内部原器件。
[0031]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红外可视抛投器,内部组件模块堆叠紧凑,整体空间合理利用,可见光镜头+红外+电控锁,用简易的支架固定巧妙结合,使得抛物器体积小、重量轻。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红外可视抛投器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红外可视抛投器的分体结构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机芯模组的爆炸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锁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上壳模组;2:机芯模组;201:红外镜头;202:可见光镜头;203:镜头固定支架;204:电子锁;205:电子锁支架;206:电源板;207:相机板支架;208:相机板;209:散热支架;210:风扇;211:按键;212:凸起;213:键体;214:弹簧;215:卡簧;3:下壳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及无人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40]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抛投器内部模块堆叠无序,线路杂乱,生产组装出错率高,后期维护成本高;且大多为非可视抛投(即盲投),部分可视,但不能精准定位,且没有红外功能
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采用模块化装配,生产制程组装、维修便捷,出错率低,后期维护成本低,不会破坏产品结构及内部原器件。内部组件模块堆叠紧凑,整体空间合理利用,可见光镜头+红外镜头+电控锁,用简易的支架固定巧妙结合,使得抛物器体积小、重量轻。具体的,抛物器的体积为87.6mm*86mm*83.72mm,重量约290克。
[0041]请参看图1、图2,该红外可视抛投器包括上壳模组1、机芯模组2及下壳模组3,机芯模组2固设于下壳模组3内,上壳模组1与下壳模组3固连。
[0042]从图2可以看出,上壳模组1为一盖体,盖体的上方安装电源接插件,盖体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一腔体。腔体的四角各安装一按键,该按键用于解锁抛投器的锁件(电子锁)。
[0043]下壳模组3为一框体,与上壳模组1匹配。其底部开设槽体,与机芯模组2中的电子锁对应,方便抛投物的挂钩挂至电子锁。
[0044]机芯模组2内集成散热单元、相机单元、电源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其中,电源单元分别与散热单元、相机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电连接。请参看图3,该电源单元为一电源板206,电源板206下方固设镜头固定支架203,红外镜头201及可见光镜头202分别固设于镜头固定支架203上。电源板206上方从下到上依次叠设相机板支架207、相机板208、散热支架209及风扇210。电源板206的两侧连接多个电子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可视抛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模组、机芯模组及下壳模组,所述机芯模组固设于所述下壳模组内,所述上壳模组与所述下壳模组固连;其中,所述机芯模组内集成散热单元、相机单元、电源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相机单元、镜头单元及挂锁单元电连接;所述镜头单元包括镜头固定支架、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所述红外镜头及可见光镜头固设于所述镜头固定支架下方,所述镜头固定支架的上方依次叠设所述电源单元、相机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挂锁单元包括第一挂锁组件及第二挂锁组件,所述第一挂锁组件与所述第二挂锁组件相对设置,并且置于所述镜头固定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挂锁组件包括锁件及支架,所述锁件通过支架与所述电源单元固连,所述锁件用于挂设抛投物;所述下壳模组的底端开槽,以使抛投物挂至所述锁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可视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为电控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可视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为机械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可视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为按压解锁式锁件。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波于伟勇陈保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合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