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9962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异质性复合材料特异性富集外泌体和检测外泌体代谢物的方法及其在疾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优异的紫外吸收能力和电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异质性复合材料特异性富集外泌体和检测外泌体代谢物的方法及其在疾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具体涉及新型磁性氧化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合成方法,使用磁性氧化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连续对外泌体进行捕获和代谢物质谱分析的方法,以及筛选潜在的膀胱癌外泌体代谢标志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

150nm,具有磷脂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它们可以被各种细胞分泌并释放到各种体液中,如尿液、血液、泪液等。外泌体中含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它们可以打破正常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介导癌细胞与周围正常细胞之间的通讯。因此,外泌体是液体活检的理想对象,近年来,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在癌症早期诊断、监测和预后方面的优异表现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者们认为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微小核糖核酸是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迄今为止,开发利用外泌体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为在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被氧化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表面负载修饰有氨基的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经氧化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包括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经氧化的Ti3C2、Ti2C和Ti4C3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经氧化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为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二氧化钛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经氧化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氢氟酸(HF)将钛碳化铝(Ti3AlC2)中的Al剥离形成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钛碳化物,然后经高温氧化得到。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捕获外泌体的异质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经氧化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制备:用氢氟酸(HF)将钛碳化铝(Ti3AlC2)中的Al剥离形成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钛碳化物,然后经高温氧化,得到所述的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二氧化钛材料;步骤(2),采用溶剂热法合成获得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异质性复合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将钛碳化铝(Ti3AlC2)缓慢加入到50%氢氟酸(HF)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16

24小时,用去离子水通过离心反复洗涤所得固体,直至上清液pH值大于6,将产物于50℃下真空干燥;步骤(1.2)、将步骤(1.1)所得产物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的悬浮液于120

200℃下反应16

24h,然后用去离子水通过离心洗涤,所得固体置于50℃下真空干燥;步骤(1.3)、将步骤(1.2)所得产物在空气氛围中于200

500℃下煅烧2

3h,升温速率为2

5℃/min,将所得固体置于4℃下保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碳化铝(Ti3AlC2)和50%氢氟酸(HF)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40)g/mL,优选地为1:25g/mL。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1)得到的产物放入乙二醇中形成悬浮液,将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和亲水性胺类化合物加入到上述悬浮液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然后在200

300℃下反应6

12h,最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用去离子水洗涤所得固体,于50℃下真空干燥后,置于4℃下保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胺类化合物选自1,2

丙二胺、1,3

丁二胺、1,2

丁二胺、1,3

戊二胺、1,4

戊二胺、4

甲基

1,3

戊二胺、2

甲基

1,3

戊二胺、2

甲基

1,4

戊二胺、3

甲基

1,4

戊二胺,2,4

戊二胺、2,5

戊二胺、2,4

己二胺、1,3

己二胺、1,4

己二胺、1,5

己二胺、5

甲基

1,3

己二胺、4

甲基

1,3

己二胺、3

甲基

1,3

己二胺、2

甲基

1,3

己二胺、2

甲基

1,4

己二胺、3

甲基

1,4

己二胺、5

甲基

1,4

己二胺、2

甲基

1,5

己二胺、3

甲基

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念荣邓春晖姜帅陈皓霖杨宸宇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