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4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属于航线计算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P1、采用航区分割算法进行航区分割;其中,采用模板匹配法进行航区分割;P2:对于全球海域,只考虑水深、岛屿、暗礁等地理条件影响,上述航区分割只需要进行一次;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由气象条件产生的报警区域成为航线的危险区,影响到航区的成立条件,当一个航区内新产生了报警区域,致使该航区不再成立时,对该航区使用上述航区分割算法作进一步分割。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线计算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在航海中最短航线的计算的问题。决在航海中最短航线的计算的问题。决在航海中最短航线的计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


[0001]本公开属于航线计算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在航海中最短航线的计算的问题。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气象导航应用中,航线计算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航线计算的研究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基于港口与港口之间的固定航路,给定中途停泊次数,以此计算从甲港到乙港途径几个港口的最短距离航线;该算法的特点是不需要计算港口到港口之间的具体航线,也就是不需要考虑港口之间的障碍区和危险区,更不需要考虑气象条件对船舶失速的影响。第二种类型是基于两点之间的大圆航线,考虑气象条件对船舶失速的影响,计算最短时间航线;该算法的特点需要计算两点间具体航线,不考虑两点之间的障碍区和危险区,但需要考虑气象条件对船舶失速的影响。第三种类型基于全球海洋的通行条件,考虑地理条件(水深、岛屿、暗礁等)和气象条件(报警区域)的影响,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航线;该算法特点是需要计算两点间具体航线,考虑两点之间的障碍区和危险区,不考虑气象条件对船舶失速的影响。
[0003]上述三种算法可以综合使用,互相补充。可以在算法一计算出大的航向基础上,由算法三负责计算直达港口之间的最短距离航线,然后在计算出的最短距离航线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数据由算法二计算最短时间航线,上述三种算法可以综合使用,互相补充。可以在算法一计算出大的航向基础上,由算法三负责计算直达港口之间的最短距离航线,然后在计算出的最短距离航线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数据由算法二计算最短时间航线。
[0004]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三种类型,也就是基于全球海洋的通行条件,考虑地理条件(水深、岛屿、暗礁等)和气象条件(报警区域)的影响,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航线
[0005]何立居等在“基于蚁群算法的航线自动生成研究”一文中,采用栅格分割和蚁群算法对第三种类型问题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栅格分割的本质是将连续海面进行离散化,从而将连续海面上的几何问题变成了离散网络中的路径问题。
[0006]将何立居等原先的算法称为栅格法,在栅格法中,将海面分割成大量的栅格区,其中有很多栅格区可以合并形成一个较大的矩形区域,我们称之为航区。航区的形成有2个条件,一是组成航区的栅格区都是可通行的,二是航区呈矩形。由于航区具备这2个条件,就可以保证航区内任意2个栅格区之间可以直线连通,从而使得我们在航线计算过程中,可以将整个航区中间部分的栅格区忽略不计,只保留周边的栅格区参与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参与计算的栅格区的数量,节约计算时间,并且有利于形成直线航路;
[0007]栅格法的基本思路是将连续的海面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栅格区,相邻栅格区的中心点相互连接形成航路网络,航路网络中的航段是否可通行取决于栅格区是否可通行;在航路网络的基础上,按照蚁群搜索法计算最短距离路径;计算得到的最短距离路径是航路网络中的最短距离路径,呈现锯齿形状,并不是实际的最短距离路径,使用几何方法对折线进行平滑得到最终的最短距离路径;栅格分割方法的缺点:栅格分割的粒度能够直接影响到
计算结果的质量,栅格区越小,就越能够逼近连续海面,从而提高计算质量,但同时会增加计算量,延长用户等待时间。
[0008]为了提高计算质量,同时又尽量减少计算量,采用航区分割的方法对该算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用于解决最短航线的计算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采样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
[0011]一种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2]包括以下步骤:P1、采用航区分割算法进行航区分割;
[0013]其中,所述航区分割算法采用模板匹配法进行航区分割;
[0014]P2:对于全球海域,只考虑水深、岛屿、暗礁等地理条件影响,上述航区分割只需要进行一次;
[0015]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由气象条件产生的报警区域成为航线的危险区,影响到航区的成立条件,当一个航区内新产生了报警区域,致使该航区不再成立时,对该航区作进一步分割;
[0016]P3:根据分割完成后的航区得到可通行的栅格区,以所述航区分割后形成的栅格区的中心点为基础形成航路网络;
[0017]P4:在所述航路网络的基础上,采用Dijkstra算法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得到航线终点的最短距离;
[0018]P5:采用几何方法对计算得到的航线进行平滑,其中,平滑时需要保证航线不经过障碍区和危险区。
[0019]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P1中所述模板匹配法的算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1:以电子海图作为输入数据,以太平洋海域作为计算目标,取经验值10000*10000对太平洋海域进行栅格划分,获取覆盖太平洋海域的10000*10000个栅格的经纬度坐标集合,并且通过与所述电子海图叠加分析之后,标记每个栅格是否可通行,其中,所述太平洋海域为模板匹配的目标区域,取经验值1000*1000个栅格作为初始匹配模板;
[0021]步骤2:将模板的左下角标记为(行号1,列号1)、目标区域的左下角标记为(行号1

,列号1

),从目标区域的左下角开始匹配模板,将模板的左下角(行号1,列号1)与目标区域的左下角(行号1

,列号1

)对齐,检查模板区域内是否满足航区条件,模板区域内满足航区条件时,模板覆盖区域内所有的栅格都是可通行的,记录该轮横向匹配的行号为1;
[0022]步骤3:如果步骤2中的匹配满足航区条件,记录该航区,该航区内的所有栅格不再参与后续的匹配,然后将模板向右移动1000个栅格单位,继续步骤2的匹配;
[0023]步骤4:如果步骤2中的匹配不满足航区条件,将模板向右移动一个栅格单位,继续步骤2的匹配;
[0024]步骤5:当模板的右边界与目标区域的右边界重叠时,该轮行号为1的横向移动匹配结束;
[0025]步骤6:启动模板的左下角(行号1,列号1),与目标区域(行号2

,列号1

)的栅格对齐,重复步骤2、3、4、5,匹配过程中如果匹配区域内有标记为航区的任何一个栅格,则结束该次匹配,继续下一次匹配,记录该轮横向匹配的行号为2;
[0026]步骤7:重复步骤2、3、4、5、6,完成模板1000*1000的航区匹配;
[0027]步骤8:根据经验值,将模板大小减小50%,设定为500*500,重复步骤2、3、4、5、6、7、8,直到目标区域所有栅格都被标记为航区。
[0028]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模板匹配算法从最大面积的矩形区域开始,将该矩形区域作为模板,从左下角开始与电子海图进行叠加,如果与模板叠加的海域满足航区条件,则记录该航区,该航区不再参与以后的匹配,如果与模板叠加的海域不满足航区条件,则将模板向右或向上移动一个单位,直到将整个海图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P1、采用航区分割算法进行航区分割;其中,所述航区分割算法采用模板匹配法进行航区分割;P2:对于全球海域,只考虑水深、岛屿、暗礁地理条件影响,上述航区分割只需要进行一次;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由气象条件产生的报警区域成为航线的危险区,影响到航区的成立条件,当一个航区内新产生了报警区域,致使该航区不再成立时,对该航区作进一步分割;P3:根据分割完成后的航区得到可通行的栅格区,以所述航区分割后形成的栅格区的中心点为基础形成航路网络;P4:在所述航路网络的基础上,采用最短路径算法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得到航线终点的最短距离;P5:采用几何方法对计算得到的航线进行平滑,其中,平滑时需要保证航线不经过障碍区和危险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P1中所述模板匹配法的算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电子海图作为输入数据,以太平洋海域作为计算目标,取经验值10000*10000对太平洋海域进行栅格划分,获取覆盖太平洋海域的10000*10000个栅格的经纬度坐标集合,并且通过与所述电子海图叠加分析之后,标记每个栅格是否可通行,其中,所述太平洋海域为模板匹配的目标区域,取经验值1000*1000个栅格作为初始匹配模板;步骤2:将模板的左下角标记为(行号1,列号1)、目标区域的左下角标记为(行号1

,列号1

),从目标区域的左下角开始匹配模板,将模板的左下角(行号1,列号1)与目标区域的左下角(行号1

,列号1

)对齐,检查模板区域内是否满足航区条件,模板区域内满足航区条件时,模板覆盖区域内所有的栅格都是可通行的,记录该轮横向匹配的行号为1;步骤3:如果步骤2中的匹配满足航区条件,记录该航区,该航区内的所有栅格不再参与后续的匹配,然后将模板向右移动1000个栅格单位,继续步骤2的匹配;步骤4:如果步骤2中的匹配不满足航区条件,将模板向右移动一个栅格单位,继续步骤2的匹配;步骤5:当模板的右边界与目标区域的右边界重叠时,该轮行号为1的横向移动匹配结束;步骤6:启动模板的左下角(行号1,列号1),与目标区域(行号2

,列号1

)的栅格对齐,重复步骤2、3、4、5,匹配过程中如果匹配区域内有标记为航区的任何一个栅格,则结束该次匹配,继续下一次匹配,记录该轮横向匹配的行号为2;步骤7:重复步骤2、3、4、5、6,完成模板1000*1000的航区匹配;步骤8:根据经验值,将模板大小减小50%,设定为500*500,重复步骤2、3、4、5、6、7、8,直到目标区域所有栅格都被标记为航区。3.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最短距离航海航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雷易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特斯联启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