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20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包括对镁合金试件进行抛光,得到基面织构与柱面织构共存的镁合金表面;在抛光之前,对试件进行变形加工;在变形加工后,对试件进行固溶处理;抛光后,在试件的中心位置进行取样,选取包含不同晶粒取向比例分数的表面,即(0002)基面取向的晶粒数量与(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
,尤其是指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镁的标准电极电位较负(

2.37V),其在新型能源电池、医用生物材料、石油工程完井/压裂作业技术等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优异功能特性被广泛关注。在新型能源电池领域,镁的理论能量密度很高,是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而镁合金在作为镁空气电池负极时其腐蚀速率被广泛关注。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镁合金因其有着高比强度、低密度、低弹性模量、可降解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认为是生物医学材料的潜在候选者,最理想的情况是,生物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可以由人为控制,这样就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控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石油工程完井/压裂作业领域,可溶镁合金封堵工具在完成压裂作业后能在返排液作用下自行溶解,无需钻除,进而能够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可溶镁合金往往需要通过显微组织调控以达到最适用于实际工况的腐蚀速率。
[0003]如专利号CN106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镁合金试件进行抛光,得到基面织构与柱面织构共存的镁合金表面;在抛光之前,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变形加工;在变形加工后,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固溶处理;抛光后,采用线切割方法在试件的中心位置进行取样,选取包含不同晶粒取向比例分数的表面,即(0002)基面取向的晶粒数量与(10

10)和(11

20)柱面取向的晶粒数量总和之间的比例达到4或0.25以下;在取样后,对试样进行时效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合金试件为合金AZ80中的第二相Mg
17
Al
12
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变形加工的方法包括:在375℃

430℃下保温4h

10h,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多向锻造成型,将铸造棒材作为多向锻造工艺的坯料,先将铸棒沿长度方向镦粗至300mm

500mm,镦粗后坯料的侧表面将变成鼓形,再将铸件以坯料圆面轴线翻转90度沿鼓形弧面再次锻压,使得锻压的鼓形弧面变成平面,且上下平面相距300mm

4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织构和第二相取向协同调控镁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变形加工的方法包括:在400℃下保温6h,对镁合金试件进行多向锻造成型,将铸造棒材作为多向锻造工艺的坯料,先将铸棒沿长度方向镦粗至400mm,镦粗后坯料的侧表面将变成鼓形,再将铸件以坯料圆面轴线翻转90度沿鼓形弧面再次锻压,使得锻压的鼓形弧面变成平面,且上下平面相距4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珂正丁汉林陈锦秀刘为扬王森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