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小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18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保护小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及其制备和应用。一株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IHA034,于2022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301,它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的马氏副球菌,经培养发酵72小时候后能够产生虾青素,饲喂小黄鱼后可提高小黄鱼的肠道细胞外间质和屏障蛋白表达。此外,马氏副球菌含虾青素可提升小黄鱼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应激引起的肠道损伤,提高小黄鱼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提升产业价值。设计开发的淡水培养基成分简单,虾青素产量高,有效避免了2166E海水培养基需添加毒性元素的弊端,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开发的马氏副球菌复合添加剂,进一步增强马氏副球菌IHA034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增强马氏副球菌IHA034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增强马氏副球菌IHA034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小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工程
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黄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由于过渡捕捞导致小型化加剧。虽然自2014年,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得到突破,但是规模化养殖依赖配合饲料。近年来鱼粉价格逐年升高,为控制成本饲料企业不得不通过植物性蛋白替代鱼粉来降低成本,维持饲料供应。但是小黄鱼驯化代数少,对植物性原料中抗原蛋白的消化和适应能力较低,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进而降低营养摄入,限制生长,体质减弱,病原抵御能力降低,乃至病害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003]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糖胺聚糖、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胶蛋白等多种糖蛋白等组成的非细胞三维大分子网络,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此外ECM还可以作为生长因子以及其它信号分子的库,来源于ECM的信号分子结合于细胞表面受体,将信号从外基质细胞转导到细胞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CM可影响细胞分化、增殖、黏附、形态发生和表型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对维持肠道细胞间的内稳态至关重要,成为调节肠道屏障,保护肠道健康的重要靶点。
[0004]目前,水产上的饲用微生态制剂主要借鉴畜牧领域,以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为主,有效代谢产物主要以有机酸、酵母多糖、消化酶等为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原理上极少涉及细胞外基质调控。此外,由于对肠道适应性的不同,实际应用中传统菌株在海水鱼尤其是肉食性鱼类肠道的作用效果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小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IHA034,于2022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301,它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所述的马氏副球菌,经培养发酵72小时候后能够产生虾青素,饲喂小黄鱼后可提高小黄鱼的肠道细胞外间质和屏障蛋白表达。
[0008]一种马氏副球菌冻干粉,由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IHA034通过淡水培养基培养72h后,离心并冻干得到,其中虾青素在冻干粉中的质量百分比达到4.9~5.2%。
[0009]所述的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IHA034的淡水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氯化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磷酸氢钾分别按照0.4%、0.6%、1.0%、0.02%、0.072%、
Industrial Culture Collection, CICC)参照《保健食品用菌种安全性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附录A保健食品原料细菌致病性检测方法》,分别以雌性、雄性小鼠进行了腹腔、经口灌胃致病性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0024]注射剂量0.2mL,注射1次,观察时间21天,雄性小鼠体重注射后,生理盐水与培养物原液组雄鼠体重无显著差异。
[0025][0026]在注射剂量0.2mL,注射1次,观察时间21天,雄性小鼠体重注射后,生理盐水与培养物原液组雌鼠体重无显著差异。
[0027][0028]在注射剂量0.2mL,注射1次,观察时间21天,雄性小鼠体重注射后,生理盐水与培养物原液组雌鼠体未观察到毒性反应或死亡。
[0029][0030]灌胃剂量20.0mL/kg BW,灌胃3天,观察时间21天,生理盐水与培养物组雄鼠体重无显著差异。
[0031][0032]灌胃剂量20.0mL/kg BW,灌胃3天,观察时间21天,生理盐水与培养物组雌鼠体重
无显著差异。
[0033][0034]灌胃剂量20.0mL/kg BW,灌胃3天,观察时间21天,生理盐水与培养物原液组雌鼠体未观察到毒性反应或死亡。
[0035]实施例2马氏副球菌IHA034淡水培养基的应用及虾青素产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马氏副球菌的培养基采用了2166E和淡水培养基2种:对照组:采用青岛海博的2166e培养基,制备如下,在1L水中加入蛋白胨5.0 g,酵母粉1.0g, 柠檬酸铁0.1g, 氯化钠19.45g, 氯化镁5.98g, 硫酸钠3.24g, 氯化钙1.8g, 碳酸钠0.16g, 溴化钾 0.08g, 氯化锶0.034g, 硼酸0.022g, 硅酸钠0.004g, 氟化钠0.0024g, 磷酸氢二钠0.008g,120℃灭菌30min后,接种单克隆菌株,于28℃培养时间72小时,6000r/min离心25分钟,蒸馏水清洗沉淀后,于

40℃冻干,得到冻干粉1。
[0036]实验组:采用淡水培养基,在1L水中加入蛋白胨4g, 酵母粉6g,葡萄糖10g,氯化钙2g,硫酸镁0.72g、硫酸亚铁0.05g、磷酸氢钾0.1g,120℃灭菌30min后,接种单克隆菌株,于28℃培养时间72小时,6000r/min离心25分钟,蒸馏水清洗沉淀后,于

40℃冻干,得到冻干粉2。
[0037]将两种冻干粉进行称重和检测虾青素含量后得到表7表7 2166e培养基和淡水培养基对菌体产量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
[0038]结果表明,采用淡水培养不仅增加菌体浓度,还能增加虾青素含量。
[0039]实施例3饲喂马氏副球菌IHA034冻干粉对小黄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体重为30g左右的小黄鱼幼鱼为饲喂对象,分别设计对照组、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饲料虾青素含量为0.07%),实验组一按4g/kg饲喂雨生红球藻添加剂(虾青素含量为5.0%),实验组二按4g/kg饲喂马氏副球菌冻干粉(虾青素含量为4.96%),饲喂期60天。试验期结束测量小黄鱼生长性能,结果如表8表8饲喂冻干粉对小黄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0040]结果表明,饲喂虾青素冻干粉可以提升小黄鱼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
[0041]实施例4饲喂马氏副球菌IHA034冻干粉对小黄鱼肠道形态的影响以体重为30g左右的小黄鱼幼鱼为饲喂对象,分别设计对照组、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饲料虾青素含量为0.07%),实验组一按4g/kg饲喂雨生红球藻添加剂(虾青素含量为5.0%),实验组二按4g/kg饲喂马氏副球菌冻干粉(虾青素含量为4.96%),饲喂期60天。试验期结束,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0尾小黄鱼比对中肠形态。
[0042]肠道形态的结果如图1所示,杯状细胞间隙部分为紧密连接部位,可见对照组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严重,线粒体自噬严重(空泡状态)。饲喂雨生红球藻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保护小黄鱼肠道屏障的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IHA034,其特征在于:于2022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301,它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副球菌,其特征在于:经培养发酵72小时候后能够产生虾青素,饲喂小黄鱼后可提高小黄鱼的肠道细胞外间质和屏障蛋白表达。3.一种马氏副球菌冻干粉,其特征在于:由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 IHA034通过淡水培养基培养72h后,离心并冻干得到,其中虾青素在冻干粉中的质量百分比达到4.9~5.2%。4.一种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马氏副球菌冻干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 IHA034的淡水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煜楼宝黄福勇梁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