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904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上船体,其底面左右两侧平行安装支柱,单个支柱底端分别安装水下船体,位于两侧支柱之间的水上船体底部开设贯通的投放通道,位于投放通道前方和后方的水上船体底面分别开设容纳舱,单个容纳舱开口端靠近投放通道的边缘处转动安装遮蔽背板,位于遮蔽背板上方的容纳舱内还安装收放机构,收放机构带动遮蔽背板相对于容纳舱向外翻转呈竖直状态或是向内翻转呈水平收纳状态;遮蔽背板一端与容纳舱转动安装,遮蔽背板另一端处朝向容纳舱内部的侧面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多个消波组件;从而在遮蔽背板呈竖直状态时,能够有效消波,并在投放通道下方形成遮蔽区。蔽区。蔽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体船
,尤其是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是一种耐波性极其优异的高性能船舶,能全天候作业,特别适用于水声监听、科学考察以及声学特性、海域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监测等。
[0003]正是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有着巨大的作业甲板面积,且在两侧支柱体对波浪的阻拦下支柱体内的波浪高度会明显减低,因此这种布局非常有利于实施各种潜器的投放作业。
[0004]然而,在潜器的实际投放使用中,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前后方向上是贯通的,波浪仍能无阻挡地涌入两支柱体内,将会对各种潜器的投放产生影响,特别对作业安全影响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从而在遮蔽背板呈竖直状态时,能够有效消波,并在投放通道下方形成遮蔽区,极大地保证潜器的投放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包括水上船体,水上船体底面左右两侧平行安装有支柱,单个支柱底端分别安装有水下船体,位于两侧支柱之间的水上船体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投放通道,位于投放通道前方和后方的水上船体底面分别开设有容纳舱,单个容纳舱开口端靠近投放通道的边缘处转动安装有遮蔽背板,位于遮蔽背板上方的容纳舱内还安装有收放机构,收放机构带动遮蔽背板相对于容纳舱向外翻转呈竖直状态或是向内翻转呈水平收纳状态;所述遮蔽背板一端与容纳舱转动安装,遮蔽背板另一端处朝向容纳舱内部的侧面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消波组件。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遮蔽背板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组高度调整机构,由高度调整机构调整消波组件相对于竖向状态下遮蔽背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0010]所述遮蔽背板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底板,单个底板上安装有一个以上消波组件,单个底板经由高度调整机构带动相对于遮蔽背板移动。
[0011]单组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遮蔽背板上的基座一,底板上安装有基座二,在遮蔽背板呈竖直状态时,基座一位于基座二的正上方;还包括尾端转动安装于基座一的直线动力机构,直线动力机构输出端端部转动安装于基座二上。
[0012]所述底板左右两端边缘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遮蔽背板上嵌装有供滑块滑动配装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与高度调整机构的调整方向一致,移动轨道上开设
有截面呈倒置T型结构的滑槽,滑块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配的T型结构。
[0013]所述消波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垂直固定安装于底板侧面的导向杆,导向杆上依次活动套装有多个基板,导向杆端部安装有封头;相邻基板之间、底板与基板之间均沿着周向安装有多个螺旋弹簧;单个基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消波孔。
[0014]所述基板为圆片状结构,螺旋弹簧沿着圆片状结构边缘周向间隔布设有三个以上。
[0015]沿着导向杆轴向、背离底板的方向,基板的直径尺寸依次减小。
[0016]所述遮蔽背板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左右两侧支柱内壁面之间的距离适配一致。
[0017]一种所述的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需要经由投放通道向下投放潜器时,收放机构工作,推动遮蔽背板相对于容纳舱向下向外翻转,直至遮蔽背板呈竖直状态;此时,位于投放通道前方的遮蔽背板前侧面下边缘处消波组件朝前,位于投放通道后方的遮蔽背板后侧面下边缘处消波组件朝后;
[0019]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设置浪高仪,由浪高仪测量对应位置处的实时浪高;由与浪高仪相对应的高度调整机构调节相应消波组件的高度,使得消波组件一半以上处于水气界面之下,从而在投放通道下方形成遮蔽区;
[0020]打开投放通道开口处的投放口盖,开始下放潜体开展工作。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收放机构的工作,将遮蔽背板下方,由竖直状态下遮蔽背板外侧的消波组件进行消波,从而在两个遮蔽背板之间的投放通道下方快速形成稳定、可靠的遮蔽区,极大地保证潜器的投放使用,安全性高,实用性好;
[002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4]消波组件经由间隔、弹性设置的多个尺寸逐渐减小的基板,构成挡板斜坡,结合由消波孔形成的高速水流,和螺旋弹簧压缩或伸张的形变,实现对波浪能量的消耗;
[0025]经由高度调整机构的工作,从而能够根据波浪在遮蔽区外部前后所形成的局部高、低浪差别,对消波组件的高度进行实时调整,从而适用于双体船在不同吃水或不同波浪来流方向下消波的目的,并保证消波效果,使用灵活性高,更加方便于实际作业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体船在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9]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遮蔽背板上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的右视图(省略遮蔽背板)。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移动轨道与滑块的配装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收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收放机构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专利技术消波组件消波的原理示意图。
[003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双体船在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形成遮蔽区)。
[0038]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4为图12的侧视图。
[0040]图15为图1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其中:1、水下船体;2、支柱;3、水上船体;4、遮蔽背板;5、收放机构;6、高度调整机构;7、消波组件;8、波浪;9、水流;
[0042]30、投放口盖;31、容纳舱;
[0043]40、凸耳;
[0044]51、支座一;52、收放气缸;53、上支杆;54、支座二;55、下支杆;
[0045]60、移动轨道;61、基座一;62、直线动力机构;63、基座二;64、底板;65、滑块;
[0046]71、导向杆;72、基板;73、螺旋弹簧;74、封头;721、中心孔;722、消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包括水上船体3,水上船体3底面左右两侧平行安装有支柱2,单个支柱2底端分别安装有水下船体1,位于两侧支柱2之间的水上船体3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投放通道,位于投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包括水上船体(3),水上船体(3)底面左右两侧平行安装有支柱(2),单个支柱(2)底端分别安装有水下船体(1),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侧支柱(2)之间的水上船体(3)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投放通道,位于投放通道前方和后方的水上船体(3)底面分别开设有容纳舱(31),单个容纳舱(31)开口端靠近投放通道的边缘处转动安装有遮蔽背板(4),位于遮蔽背板(4)上方的容纳舱(31)内还安装有收放机构(5),收放机构(5)带动遮蔽背板(4)相对于容纳舱(31)向外翻转呈竖直状态或是向内翻转呈水平收纳状态;所述遮蔽背板(4)一端与容纳舱(31)转动安装,遮蔽背板(4)另一端处朝向容纳舱(31)内部的侧面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消波组件(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背板(4)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组高度调整机构(6),由高度调整机构(6)调整消波组件(7)相对于竖向状态下遮蔽背板(4)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背板(4)上沿着双体船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底板(64),单个底板(64)上安装有一个以上消波组件(7),单个底板(64)经由高度调整机构(6)带动相对于遮蔽背板(4)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组高度调整机构(6)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遮蔽背板(4)上的基座一(61),底板(64)上安装有基座二(63),在遮蔽背板(4)呈竖直状态时,基座一(61)位于基座二(63)的正上方;还包括尾端转动安装于基座一(61)的直线动力机构(62),直线动力机构(62)输出端端部转动安装于基座二(63)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体船潜器投放遮蔽区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4)左右两端边缘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65),遮蔽背板(4)上嵌装有供滑块(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小军周爱国承涵倪其军凌伟周谦
申请(专利权)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