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889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各类废水的特性,对废水进行分类,划分为含蒸发凝水、清洗废水在内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含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循环水排水在内的低浓度有机废水。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低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分开收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气浮曝气、混凝沉淀除油、除杂后与低浓度有机废水进行综合生化处理,出水满足排放要求后纳管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特点是精确的对废水进行分类,针对性的处理,利用高效工艺及装置着重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能在此基础上保证污泥产量少、工艺运行维护简单、废水其他指标均稳定达标排放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酯废水在水处理当中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而且它的污水处理工程当中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实际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源于它本身的生产原料以及工艺,导致排放的丙烯酸酯废水不仅浓度超高,而且具有成分复杂以及可生化性差的特点。
[0003]丙烯酸酯废水的浓度超高,有机浓度高的废水一般来说都是属于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而有机浓度高更是丙烯酸酯废水难逃的特征之一,其中有机浓度超过100000mg/L更是常有的事,甚至部分装置废水有机浓度超过了几十万mg/L。
[0004]丙烯酸酯废水的成分复杂,成分复杂造成了丙烯酸酯废水的水质相当差。其中丙烯酸酯废水会含有乙酸、甲醛、丙烯酸等等污染物,而丙烯酸酯废水含有的乙酸和甲醛是非常之多,以至于成分复杂的情况下,丙烯酸酯废水难以处理。
[0005]目前大多数生产产家采用的是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该方法成本过高,投资成本也大,也逐渐在寻找一种处理方法。
[0006]预处理+生化处理可以实现对丙烯酸酯废水的处理,预处理出水COD降低至6000mg/L以下,而好氧出水COD浓度能在200mg/L以下。
[0007]预处理是以芬顿氧化法为主要处理工艺,原理是在芬顿氧化装置中加入双氧水、硫酸铁进行芬顿氧化,原理是利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将大分子断链为小分子,同时降解对化工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0008]生化处理是以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的联合,其中就有水解酸化池、UASB以及多级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丙烯酸酯废水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而厌氧不单只是可以实现有机物的降解,而且可以做到提高可生化性,并且它们的处理效率和耐冲击负荷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确的对废水(主要为多元醇酯和丙烯酸钠的工艺反应)进行分类,针对性的处理,利用高效工艺及装置着重去除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
[0010]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浓度废水收集池、一级物化处理系统、二级生物处理系统、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和清水池;
[0012]所述一级物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浮系统和混凝沉淀池;
[0013]所述二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调节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塔、缺氧池、A/O池和二沉池;所述缺氧池中设有潜水搅拌器;
[0014]所述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和物化沉淀池。
[0015]所述高浓度废水收集池和气浮系统之间设有提升泵。
[0016]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设有巴歇尔槽。经巴歇尔槽计量后汇入废水提升井,井内达标废水由泵提升至厂内相应管道进行排放。
[0017]所述厌氧调节池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塔之间设有提升泵。
[0018]优选的,所述二级生物处理系统还包括生化污泥池,所述生化污泥池的进泥口连接二沉池的出泥口;所述生化污泥池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塔和A/O池的进水口。
[0019]优选的,所述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还包括物化污泥池,所述物化污泥池的进泥口分别连接气浮系统、混凝沉淀池和物化沉淀池的出泥口。
[0020]优选的,所述生化污泥池和物化污泥池内均设有板框压滤机。
[0021]优选的,所述混凝沉淀池为竖流式混凝沉淀池。
[0022]优选的,所述高浓度废水收集池和低浓度废水收集池都配套曝气搅拌系统,曝气强度为2

4m3/(m2·
h)。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的方法,采用上述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入气浮系统中与NaOH、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通入空气,形成三相混合体;
[0025]高浓度废水收集池内废水泵入组合气浮设备,废水进入该设备的同时向废水中投加NAOH、PAC、PAM等混凝、助凝药剂,并经管道混合器实现快速混合,废水中悬浮颗粒在药剂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絮体(絮状颗粒)。
[0026]在气浮系统内,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
[0027]气浮系统中携带絮状颗粒物的出水进入竖流式混凝沉淀池,絮状颗粒在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达到杂质分离、净化水质的目的。
[0028]S2:将所述三相混合体通入混凝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分离后出水,与低浓度有机废水共同进入厌氧调节池进行水质综合调节;
[0029]S3:将步骤S2中水质综合调节的废水通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塔去除有机物;所述去除有机物的方法为无氧状态下进行微生物反应;
[0030]厌氧调节池内综合有机废水出水泵入UASB厌氧塔,借助微生物在无氧状态下,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H4、CO2和H2O,设备可实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延长污泥龄,最大限度的保证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并通过自身的内循环作用使污泥处于流化状态,强化传质效果,最终使污泥、废水、气体三相充分接触,大幅度去除有机物。
[0031]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废水通入缺氧池和A/O池中进行生物除磷脱氮后于二沉池(8)中进行泥水分离;
[0032]A/O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的结合,采用缺氧

好氧方式运行,BOD5、SS和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将一一被去除;缺氧区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混合液中的硝态氮,保证出水水质。缺氧区内设置潜水搅拌器,便于维持缺氧区内污水、污泥、混合液呈完全混合状态而不发生沉淀,并能有效防止短流现象。
[0033]A/O池以生物除磷脱氮为主要目标,要达到硝化以及反硝化,满足出水NH3‑
N、TN、
TP的指标要求。回流污泥首先进入生化池的缺氧区,利用进水中的碳源有机物,进行生物反硝化,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反硝化后进入好氧区,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及含氮物质的硝化,同时进行磷的吸收。
[0034]S5:将步骤S4泥水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和混凝剂、絮凝剂通入反应池中反应后于物化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入清水池中,完成所述生产工艺废水处理。
[003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添加NaOH,调节PH至7~8,以确保上述PAC、PAM等混凝药剂正常发挥作用。
[0036]优选的,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收集池都配套曝气搅拌系统,曝气强度为2

4m3/(m2·
h)。
[0037]优选的,所述混凝沉淀池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浓度废水收集池(1)、一级物化处理系统、二级生物处理系统、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和清水池(11);所述一级物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浮系统(2)和混凝沉淀池(3);所述二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调节池(4)、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塔(5)、缺氧池(6)、A/O池(7)和二沉池(8);所述缺氧池(6)中设有潜水搅拌器;所述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9)和物化沉淀池(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生物处理系统还包括生化污泥池(12),所述生化污泥池(12)的进泥口连接二沉池(8)的出泥口;所述生化污泥池(12)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塔(5)和A/O池(7)的进水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物化反应沉淀系统还包括物化污泥池(13),所述物化污泥池(13)的进泥口分别连接气浮系统(2)、混凝沉淀池(3)和物化沉淀池(10)的出泥口。4.一种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S1: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入气浮系统(2)中与NaOH、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通入空气,形成三相混合体;S2:将所述三相混合体通入混凝沉淀池(3)中进行沉淀分离后出水,与低浓度有机废水共同进入厌氧调节池(4)进行水质综合调节;S3:将步骤S2中水质综合调节的废水通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塔(5)去除有机物;所述去除有机物的方法为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吉周志俊周稳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