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71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涉及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筒,处理筒内中上部依次设有密封盘、固定盘,固定盘的中部插设有固定轴,固定盘上插设有若干空心管,固定轴上固设有若干搅拌桨;空心管的底端部固设有渗透筒,渗透筒之间设有空心环,空心环的外环面固设有若干刮壁环,刮壁环均滑动套设在渗透筒上,且空心环通过往复升降机构与固定盘连接;处理筒的右上方设有L型板,L型板上固设有密封罩,L型板、密封罩的相对空间内设有初级过滤筒、活性炭过滤筒、杀菌过滤筒、纳滤膜过滤筒。本发明专利技术既简化了水循环处理工艺流程,又提高过滤效果和处理效率,符合闭式循环水系统对水质的要求。符合闭式循环水系统对水质的要求。符合闭式循环水系统对水质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处理
,尤其涉及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闭式循环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水来传递热能。在供暖系统中,水从锅炉中加热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散热器,在散热器中释放热量,然后再回流到锅炉进行加热。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循环水系统内循环用除盐水制备装置(公开号:CN214781075U),包括原水加压泵、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三级过滤机构、除盐水箱和除盐水泵;原水加压泵、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三级过滤机构、除盐水箱和除盐水泵从原水罐来水至除盐水出水依顺序连接。
[0003]当前闭式循环水处理时,存在以下缺点:1、循环水处理工艺复杂,采用不同沉淀池或过滤池进行过滤,占地面积大、处理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絮凝沉淀物会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不方便进行清理;2、常规采用两级石英砂加两级反渗透的处理方法,两级石英砂过滤器对悬浮物过滤精度控制较差,对水质要求比较高,过滤效果不够理想,无法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闭式循环水处理时絮凝沉淀清理不便及过滤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闭式循环水处理时絮凝沉淀清理不便及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筒,所述处理筒内中上部依次设有同心固接的密封盘、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中部插设有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固定轴,所述固定盘的外边沿插设有若干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空心管,若干所述空心管围绕着固定轴呈圆形排列,所述固定轴的中段及下段部分固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搅拌桨;每根所述空心管的顶端部均转动贯穿密封盘并延伸至处理筒内顶部,每根所述空心管的底端部均固设有贯通连接的渗透筒,若干所述渗透筒之间设有悬空放置的空心环,所述空心环的外环面固设有若干圆形排列的刮壁环,每个所述刮壁环均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渗透筒的外环面上,且所述空心环通过往复升降机构与固定盘连接;所述处理筒的右上方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上固设有密封连接的密封罩,所述L型板、密封罩的相对空间内设有呈套娃状由外到内依次分布的初级过滤筒、活性炭过滤筒、杀菌过滤筒、纳滤膜过滤筒,所述初级过滤筒、活性炭过滤筒、杀菌过滤筒、纳滤膜过滤筒均为左端部敞口状的筒状,且初级过滤筒、活性炭过滤筒、杀菌过滤筒、纳滤膜过滤筒的左端部均依次与L型板的右侧壁转动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密封盘的底面中部固设有输出端朝下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
电机轴端部与固定轴的顶端部同轴联接,所述固定轴的顶部依次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限位齿轮盘、固定齿轮盘,每根所述空心管的中段部分均套设有同心固接的从动齿轮,所述固定齿轮盘与若干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往复升降机构包括辊筒、铰接凸块,所述固定盘的两侧插设有一对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辊轴,每根所述辊轴的下半段部分均套设有同心固接的辊筒,每个所述辊筒的外环面均开设有螺旋往复凹槽;所述空心环的两侧壁固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滑动环,每个所述滑动环的里侧壁均设有活动铰接的铰接凸块,每个所述辊筒均滑动贯穿插设在对应一侧的滑动环内,且每个所述铰接凸块均滑动卡合在对应一侧的螺旋往复凹槽内。
[0008]优选地,一对所述辊轴的顶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缺口齿轮,一对所述缺口齿轮呈对称分布在限位齿轮盘的两侧,所述限位齿轮盘的外侧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弧形缺口,所述限位齿轮盘的齿牙部分与若干弧形缺口呈交替均匀分布,所述缺口齿轮的齿牙部分与限位齿轮盘的齿牙部分啮合连接,所述缺口齿轮的其余部分交替与对应的弧形缺口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初级过滤筒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右端部转动贯穿密封罩的右侧壁中部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活性炭过滤筒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一套筒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杀菌过滤筒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二套筒并延伸至外侧,所述纳滤膜过滤筒的右侧中部固设有同心固接的同心轴,所述同心轴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三套筒并延伸至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罩的右侧壁中下部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右侧固设有输出端朝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面外侧设有同心固接的大直径齿轮环,所述转盘的顶面里侧设有同心固接的小直径齿轮环。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右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套筒的右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套筒的右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第三齿轮,所述同心轴的右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第四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齿轮、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小直径齿轮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处理筒的左侧面中下部固设有贯通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正上方设有药剂罐,所述药剂罐通过电磁阀控制的连接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处理筒的底端部固设有贯通连接且电磁阀控制的排污管,所述处理筒的右侧面顶部固设有贯通连接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右端部与L型板的左侧壁底部贯通固接,所述L型板的左侧壁中部固设有贯通连接的排水管。
[0013]优选地,所述渗透筒的外环面固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吸附毛刷,所述渗透筒的外环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锥形渗透孔,所述锥形渗透孔的孔径由外向内呈喇叭状缩小,若干所述锥形渗透孔呈交错分布在若干吸附毛刷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固定轴、限位齿轮盘、固定齿轮盘
及若干搅拌桨同步转动,固定齿轮盘啮合带动从动齿轮、空心管、渗透筒进行反向转动;步骤二,限位齿轮盘啮合带动一对缺口齿轮进行间歇性反向转动,缺口齿轮带动辊轴、辊筒同步间歇性反向转动,铰接凸块与螺旋往复凹槽形成限位作用,带动滑动环、空心环、刮壁环进行间歇性的往复升降,并带动刮壁环沿着渗透筒进行间歇性升降滑动;步骤三,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盘、大直径齿轮环、小直径齿轮环同步转动,大直径齿轮环啮合带动第一齿轮、第四齿轮进行一正一反低速转动,小直径齿轮环啮合带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进行一正一反高速转动;步骤四,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套筒、初级过滤筒进行正向低速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套筒、活性炭过滤筒进行正向高速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三套筒、杀菌过滤筒进行反向高速转动,第四齿轮带动同心轴、纳滤膜过滤筒进行反向低速转动;步骤五,药剂罐内的絮凝药剂顺着连接管进入进水管内,循环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处理筒内,循环水、絮凝药剂在处理筒内通过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进行均匀混合,并形成絮凝沉淀吸附在渗透筒外表面的吸附毛刷上,通过空心环带动刮壁环对絮凝沉淀进行刮壁使其掉落至处理筒内底部,最终通过排污管排出;步骤六,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1)内中上部依次设有同心固接的密封盘(11)、固定盘(12),所述固定盘(12)的中部插设有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固定轴(14),所述固定盘(12)的外边沿插设有若干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空心管(18),若干所述空心管(18)围绕着固定轴(14)呈圆形排列,所述固定轴(14)的中段及下段部分固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搅拌桨(17);每根所述空心管(18)的顶端部均转动贯穿密封盘(11)并延伸至处理筒(1)内顶部,每根所述空心管(18)的底端部均固设有贯通连接的渗透筒(19),若干所述渗透筒(19)之间设有悬空放置的空心环(114),所述空心环(114)的外环面固设有若干圆形排列的刮壁环(115),每个所述刮壁环(115)均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渗透筒(19)的外环面上,且所述空心环(114)通过往复升降机构与固定盘(12)连接;所述处理筒(1)的右上方设有L型板(2),所述L型板(2)上固设有密封连接的密封罩(219),所述L型板(2)、密封罩(219)的相对空间内设有呈套娃状由外到内依次分布的初级过滤筒(21)、活性炭过滤筒(22)、杀菌过滤筒(23)、纳滤膜过滤筒(24),所述初级过滤筒(21)、活性炭过滤筒(22)、杀菌过滤筒(23)、纳滤膜过滤筒(24)均为左端部敞口状的筒状,且初级过滤筒(21)、活性炭过滤筒(22)、杀菌过滤筒(23)、纳滤膜过滤筒(24)的左端部均依次与L型板(2)的右侧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盘(11)的底面中部固设有输出端朝下的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的电机轴端部与固定轴(14)的顶端部同轴联接,所述固定轴(14)的顶部依次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限位齿轮盘(15)、固定齿轮盘(16),每根所述空心管(18)的中段部分均套设有同心固接的从动齿轮(110),所述固定齿轮盘(16)与若干从动齿轮(110)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升降机构包括辊筒(112)、铰接凸块(117),所述固定盘(12)的两侧插设有一对竖向贯穿且转动连接的辊轴(111),每根所述辊轴(111)的下半段部分均套设有同心固接的辊筒(112),每个所述辊筒(112)的外环面均开设有螺旋往复凹槽;所述空心环(114)的两侧壁固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滑动环(116),每个所述滑动环(116)的里侧壁均设有活动铰接的铰接凸块(117),每个所述辊筒(112)均滑动贯穿插设在对应一侧的滑动环(116)内,且每个所述铰接凸块(117)均滑动卡合在对应一侧的螺旋往复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辊轴(111)的顶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缺口齿轮(113),一对所述缺口齿轮(113)呈对称分布在限位齿轮盘(15)的两侧,所述限位齿轮盘(15)的外侧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弧形缺口,所述限位齿轮盘(15)的齿牙部分与若干弧形缺口呈交替均匀分布,所述缺口齿轮(113)的齿牙部分与限位齿轮盘(15)的齿牙部分啮合连接,所述缺口齿轮(113)的其余部分交替与对应的弧形缺口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筒(21)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一套筒(25),所述第一套筒(25)的右端部转动贯穿密封罩(219)的右侧壁中部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活性炭过滤筒(22)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二套筒(26),所述第二套筒(26)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一套筒(25)并延伸至外侧;
所述杀菌过滤筒(23)的右侧壁中部设有贯通固接的第三套筒(27),所述第三套筒(27)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二套筒(26)并延伸至外侧,所述纳滤膜过滤筒(24)的右侧中部固设有同心固接的同心轴(28),所述同心轴(28)的右端部转动贯穿第三套筒(27)并延伸至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式供热管路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219)的右侧壁中下部固设有支撑板(213),所述支撑板(213)的底面右侧固设有输出端朝上的第二电机(2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湧魏娟娟李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世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