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19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属于铜电解生产技术领域。该进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侧壁的内置导流板,所述内置导流板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内置导流板与电解槽内壁形成梯形导流槽,所述电解槽顶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有鸭嘴状进液口,所述鸭嘴状进液口伸入梯形导流槽顶部。该装置对电解液的进液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使电解液的进液过程更趋于平稳,有利于阳极泥的沉降,降低了阳极泥粘附阴极铜的机率,有利于阴极铜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铜电解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中,电解液可采用不同的循环方式,而对于处理砷、锑、铋等杂质元素含量较高的阳极板来说,电解液一般采取下进上出的循环方式,以便于漂浮阳极泥等细小悬浮物从电解槽尾部溢出。目前电解槽进液管采用底部三通形式进液,该种进液方式出口端溶液流速快,对槽内溶液冲击较大,不利于阳极泥的沉降,且易搅动槽底阳极泥使其粘附于阴极表面,不利于阴极铜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因此,为了改善现有进液方式存在的缺陷,优化电解液进液方式,提出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铜电解电解液进液方式存在的缺陷,优化电解液进液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使电解液的进液过程更趋于平稳,有利于阳极泥的沉降,降低了阳极泥粘附阴极铜的机率,有利于阴极铜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侧壁的内置导流板,所述内置导流板采用玻璃钢材质粘贴于电解槽内壁,所述内置导流板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内置导流板与电解槽内壁形成梯形导流槽,所述内置导流板上沿与电解槽上沿齐平,下沿与电解槽底部保持一定的高度。所述电解槽顶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有鸭嘴状进液口,所述鸭嘴状进液口为扁平状矩形进液口,所述鸭嘴状进液口伸入梯形导流槽顶部。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该结构设置的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使电解液的进液过程更趋于平稳,有利于阳极泥的沉降,降低了阳极泥粘附阴极铜的机率,有利于阴极铜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鸭嘴状进液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

电解槽,2

内置导流板,3

鸭嘴状进液口,4

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解槽1侧壁的内置导流板2,内置导流板2采用玻璃钢材质粘贴于电解槽1内壁,内置导流板2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内置导流板2与电解槽1内壁形成梯形导流槽,内置导流板2上沿与电解槽1上沿齐平,下沿与电解槽1底部保持一定的高度。电解槽1顶部设有进液管4,进液管4连接有鸭嘴状进液口3,鸭嘴状进液口3为扁平状矩形进液口,鸭嘴状进液口3伸入梯形导流槽顶部。
[0013]该结构设置的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结构简单适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电解液由进液管4进入鸭嘴状进液口3,鸭嘴状进液口3为内置导流板2的安装提供空间,且鸭嘴状进液口3对电解液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电解液进液更加均衡平稳;鸭嘴状进液口3流出的电解液通过内置导流板2导流进入电解槽1,内置导流板2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为平缓电解液流速提供空间,且内置导流板2上沿与电解槽1上沿齐平,防止电解液从导流板上沿进入电解槽1内,内置导流板下沿与电解槽1底部保持一定的高度,避免电解液冲击槽底阳极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电解内置导流板式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侧壁的内置导流板,所述内置导流板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内置导流板与电解槽内壁形成梯形导流槽,所述电解槽顶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有鸭嘴状进液口,所述鸭嘴状进液口伸入梯形导流槽顶部。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尚礼杨国红丁学锁景玉红陈志俊李富强杨斌锋屈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