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92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属于夹具技术领域,以解决不便于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需求对加工对象进行多方位位置变换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滑动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且升降装置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且第二调节机构外侧固定设置有夹持装置;利用蜗杆A和蜗轮A,实现了使调节轴带动夹持装置横向转动的目的;通过蜗杆B和横轴顶端蜗轮,实现了使横轴带动夹持装置竖向转动的效果;从而相比现有的夹具能够更简便的实现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需求对加工对象进行多方位位置变换的效果;增大了夹具带动加工对象移动的范围。增大了夹具带动加工对象移动的范围。增大了夹具带动加工对象移动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


[0001]本技术属于夹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
[0003]现有的夹具在使用时通常设置为单一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从而不便于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需求对加工对象进行多方位位置变换,从而使得夹具缺乏使用的灵活性,减小了夹具带动加工对象移动的范围;降低了夹具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需求对加工对象进行多方位位置变换,从而使得夹具缺乏使用的灵活性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齿条,且两组齿条之间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顶侧内部开设有两组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顶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且升降装置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且第二调节机构外侧固定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滑动座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部配合安装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轴外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驱动轴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滑动座两侧底部转动设置有滚珠,且滚珠呈直线排列设置,并且滚珠底部与底座顶部相贴合。r/>[0007]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部配合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一端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A,且锥形齿轮A与驱动轴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转动轴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滑动座外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螺纹杆、衔接座A、升降杆A、升降板、衔接座B与升降杆B;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滑动座顶部;螺纹杆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定板顶部,并且螺纹杆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衔接座A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杆外侧,且衔接座A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固定板顶部;升降杆A转动设置于衔接座A两侧;升降板转动设置于升降杆A顶部;衔接座B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升降板底部;升降杆B转动设置于衔接座B两侧,且升降杆B底端转动设置于固定板顶部;升降杆B与升降杆A之间设置为转动连接,且升降杆B与升降杆A数量均设置为两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调节轴、蜗轮A与蜗杆A;调节架固定设置于升降板顶部;调节轴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调节架内部;蜗轮A固定
设置于调节轴外侧;蜗杆A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调节架内部;蜗杆A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且蜗杆A与蜗轮A相啮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横轴、U形架与蜗杆B;横轴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调节轴顶部,并且横轴顶端固定设置有蜗轮;U形架固定设置于横轴外侧;蜗杆B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调节轴外侧;蜗杆B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且蜗杆B与横轴顶端蜗轮相啮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架、筋板、双头螺杆、夹持块、夹板与防滑条;夹持架固定设置于U形架外侧;筋板固定设置于夹持架与U形架外侧;双头螺杆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夹持架内部,并且双头螺杆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夹持块滑动设置于夹持架内部,且夹持块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外侧;夹板固定设置于夹持块外侧,且夹板与夹持块数量均设置为两组,并且夹板与夹持块均呈对称设置;防滑条固定设置于夹板内侧,且防滑条设置为V形结构,并且防滑条呈直线排列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驱动齿轮和两组齿条,实现了在转动轴通过锥形齿轮A和驱动轴外侧锥形齿轮带动驱动轴转动时,使滑动座带动夹持装置水平滑动的效果;利用蜗杆A和蜗轮A,实现了使调节轴带动夹持装置横向转动的目的;通过蜗杆B和横轴顶端蜗轮,实现了使横轴带动夹持装置竖向转动的效果;从而相比现有的夹具能够更简便的实现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需求对加工对象进行多方位位置变换的效果;增大了夹具带动加工对象移动的范围。
[0014]2、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滚珠,实现了增强滑动座水平滑动效果的目的,起到了有利于使滑动座带动夹持装置进行水平移动的作用;利用直线排列式V形防滑条,实现了增强夹板对加工对象的夹持效果的目的,有利于防止加工对象在移动时出现掉落的现象;通过升降杆A与升降杆B之间设置为转动连接,从而在螺纹杆带动衔接座A移动时,使升降杆A和升降杆B同时反方向转动,从而使得升降板带动夹持装置上下移动;相比现有的夹具能够更简便的实现根据加工对象的实际加工高度对加工对象进行高度位置变换的效果,增强了夹具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滑动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底座;101、齿条;
[0022]2、滑动座;201、驱动轴;202、驱动齿轮;203、滚珠;204、转动轴;205、锥形齿轮A;
[0023]3、升降装置;301、固定板;302、螺纹杆;303、衔接座A;304、升降杆A;305、升降板;306、衔接座B;307、升降杆B;
[0024]4、第一调节机构;401、调节架;402、调节轴;403、蜗轮A;404、蜗杆A;
[0025]5、第二调节机构;501、横轴;502、U形架;503、蜗杆B;
[0026]6、夹持装置;601、夹持架;6011、筋板;602、双头螺杆;603、夹持块;604、夹板;605、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
[0029]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齿条101,且两组齿条101之间呈对称设置;底座1顶侧内部开设有两组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顶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座2;滑动座2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3,且升降装置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4;升降装置3包括:固定板301、螺纹杆302、衔接座A303、升降杆A304、升降板305、衔接座B306与升降杆B307;固定板301固定设置于滑动座2顶部;螺纹杆302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齿条(101),且两组齿条(101)之间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1)顶侧内部开设有两组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顶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座(2);所述滑动座(2)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3),且升降装置(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5),且第二调节机构(5)外侧固定设置有夹持装置(6);所述滑动座(2)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部配合安装有驱动轴(201),并且驱动轴(201)外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驱动轴(201)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202),且驱动齿轮(202)与齿条(101)相啮合;滑动座(2)两侧底部转动设置有滚珠(203),且滚珠(203)呈直线排列设置,并且滚珠(203)底部与底座(1)顶部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2)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部配合安装有转动轴(204);转动轴(204)一端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A(205),且锥形齿轮A(205)与驱动轴(201)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转动轴(204)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滑动座(2)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灵活可调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固定板(301)、螺纹杆(302)、衔接座A(303)、升降杆A(304)、升降板(305)、衔接座B(306)与升降杆B(307);固定板(301)固定设置于滑动座(2)顶部;螺纹杆(302)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定板(301)顶部,并且螺纹杆(302)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衔接座A(303)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杆(302)外侧,且衔接座A(303)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固定板(301)顶部;升降杆A(304)转动设置于衔接座A(303)两侧;升降板(305)转动设置于升降杆A(304)顶部;衔接座B(306)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升降板(305)底部;升降杆B(307)转动设置于衔接座B(306)两侧,且升降杆B(307)底端转动设置于固定板(301)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立张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