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87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纤端子插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该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壳体上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伸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二板体。二板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技术介绍

[0002]尾纤又叫猪尾线,一端是尾纤端子,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尾纤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故尾纤端子经常要进行插拔操作。
[0003]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是通过双指捏住U形夹对尾纤端子进行插拔,虽然能起到插接和拔出尾纤端子的作用,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手需时刻用力捏住U形夹,且在插拔过程中需控制力道合适,手用力过大时易损坏尾纤端子,用力过小时又易使尾纤端子插接不稳,用力不均匀时还易影响尾纤端子的插拔效果,这样一来,用户使用该U形夹时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纤端子插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该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该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该连接孔伸入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该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该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
[0006]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该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该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该连接孔伸入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该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该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从而通过移动活动杆可以带动夹紧装置移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
[0007]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移动活动杆,使活动杆伸入容纳腔,活动杆带动夹紧装置在容纳腔中移动,直至伸出开口,第一板体在第一弹性件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二板体方向转动,且第二板体在第一弹性件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一板体方向转动,最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呈一定夹角,用户将该尾纤夹移动至尾纤端子处,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位于尾纤端子相对的两端,接着用户移动活动杆,使活动杆伸出容纳腔,活动杆带动夹紧装置反向移动,由于壳体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限位作用,第一板体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二板体方向转动,第二板体也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一板体方向转动,这样一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逐渐靠近并夹住尾纤端子,最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容纳腔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抵接,此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已夹紧尾纤端子,从
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来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
[0008]如此一来,该尾纤夹夹持尾纤端子的力道固定,可以避免用户用力过大损坏尾纤端子、用力过小使尾纤端子插接不稳和用力不均匀影响尾纤端子的插拔效果,且用户仅需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即可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操作较为方便。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口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该第一方向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任一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为壳体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的内壁面;第二方向为活动杆伸入容纳腔时,夹紧装置在容纳腔的移动方向。
[0010]本申请通过在开口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且任一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相较于不设置倾斜面的情况,可以方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装入壳体内。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倾斜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凸向开口。本申请通过将倾斜面设置为圆弧面,且圆弧面凸向开口,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壁面抵接该圆弧面,且时刻与该圆弧面相切,从而可以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平稳转动,此外,本申请将倾斜面设置为圆弧面,则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壁面始终与圆弧面接触,相较于倾斜面为平面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棱边(第一内壁面与倾斜面相交形成的棱边)和第二棱边(第二内壁面与倾斜面相交形成的棱边)接触,减少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磨损。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有外螺纹,连接孔的壁面开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本申请通过在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外螺纹,且在连接孔的壁面开设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活动杆以使活动杆伸入或伸出容纳腔,且当用户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来进行插拔操作时,夹紧装置会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由于螺纹具有自锁作用,故会固定夹紧装置,使其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避免夹紧装置与壳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影响尾纤端子插拔效果。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与活动杆转动连接。本申请通过将连接件与活动杆转动连接,使活动杆能够相对连接件绕其周向旋转,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活动杆来带动夹紧装置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本申请通过设置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从而,活动杆对夹紧装置的力沿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作用,以带动其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相较于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不重合需设置其他传动件的情况,该尾纤夹结构较简单,可以方便安装。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尾纤夹还包括:静电手环和防静电夹,该静电手环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电连接;该防静电夹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电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静电手环和防静电夹,当用户使用该尾纤夹进行尾纤端子插拔操作时,将静电手环带到手腕上,并将防静电夹夹在设备上,由于设备有接地装置,从而人体的静电可以通过静电手环、防静电夹和设备排放至大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体的静电损害设备,提高该尾纤夹的使用安全性。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件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弹性件的外表面设置耐磨层,从而可以增强该第一弹性件的耐磨性,以延长该第一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板体靠近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靠近第一板体的壁面均设置有第一凹槽;该尾纤夹还包括:抵接结构,该抵接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凹槽内;该抵接结构包括:滑动件、第二弹性件、抵接件和连杆;该滑动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能够在第一凹槽内沿第三方向滑动,该第三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滑动件在第三方向上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弹性连接;滑动件远离第一凹槽底面的壁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任一所述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为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活动杆伸入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夹紧装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移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壁面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朱社林郑阳钊姚磊于成曾德鹏郭晓荔边瑞单俊丽林宽朱穆峰林向东韩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