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90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包括:固定防护结构、四组活动防护结构和多个锁紧结构,每个所述锁紧结构均套在固定防护结构上,所述活动防护结构卡插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上,当所述活动防护结构的底面和所述固定防护结构的顶面相抵时,所述锁紧结构套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和所述活动防护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防护结构和四组活动防护结构,不仅实现符合验收标准的效果,还能够保障检修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国标法规要求,电梯轿顶上的最高部件距井道顶层最低部分不得小于0.3+0.035V2 (m),公式中V代表电梯的运行速度,由于电梯井道顶层高度不一,有些高度较低,这样电梯的轿顶护栏会降低高度来满足国标法规验收要求,轿顶护栏是安装人员在轿厢顶上进行安装和维修时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止人员不小心从轿厢顶坠落的装置,如果轿顶护栏过低时,存在安全隐患,若是增加高度来满足安全防护的需求,不仅难以达到验收标准,还使得维修人员难以进入。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包括:固定防护结构、四组活动防护结构和多个锁紧结构,每个所述锁紧结构均套在固定防护结构上,所述活动防护结构卡插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上,当所述活动防护结构的底面和所述固定防护结构的顶面相抵时,所述锁紧结构套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和所述活动防护结构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防护结构包括底部支撑框,所述底部支撑框顶部的拐角位置均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支撑框。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支撑框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防护结构对应的限位孔。
[0008]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活动防护结构均包括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圆柱杆,所述圆柱杆插在所述限位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杆的底部固定有加固台,所述加固台的底部开设有隐藏槽。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隐藏槽内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斜撑杆。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底部支撑框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斜撑杆匹配的限位槽,当所述加固台的顶面与所述顶部支撑框的底面相抵时,所述斜撑杆的一端适于卡嵌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矩形框,当所述加固台的顶面与所述顶部支撑框的底面相抵时,推动所述矩形框以使所述矩形框套在所述加固台和所述顶部支撑框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内壁的底面固定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朝向所述加固台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面。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设置固定防护结构和四组活动防护结构,不仅实现符合验收标准的效果,还能够保障检修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程度;
[0016]通过设置斜撑杆,让展开的轿顶护栏底部具有加强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维修人员
操作过程中的防护强度;
[0017]通过设置支撑框,简便了展开轿顶护栏后锁紧的操作步骤的同时,增强固定防护结构和四组活动防护结构相对固定的稳定程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活动防护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锁紧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其中,100、固定防护结构;101、底部支撑框;102、连接柱;103、顶部支撑框;104、限位槽;105、斜撑杆;106、限位孔;200、活动防护结构;201、连接台;202、圆柱杆;203、加固台;204、隐藏槽;300、锁紧结构;301、矩形框;302、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包括:固定防护结构100、四组活动防护结构200和多个锁紧结构30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固定防护结构100是和电梯的轿顶固定连接的,活动防护结构200可抽拉的折叠隐藏在固定防护结构100上,锁紧结构300用来相对固定张开后的固定防护结构100和四组活动防护结构200,下面具体说明固定防护结构100的组成结构,固定防护结构100包括底部支撑框101,底部支撑框101用来和电梯的轿顶固定连接,底部支撑框101顶部的拐角位置均安装有连接柱102,四个连接柱102是分别固定在底部支撑框101的拐角位置的,底部支撑框101的内围是一个方形,连接柱102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支撑框103,底部支撑框101、连接柱102和顶部支撑框103组成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防护框。为了让活动防护结构200能够抽拉设置在固定防护结构100上,在顶部支撑框103上开设有与活动防护结构200对应的限位孔106。同时为了增加展开状态下轿顶护栏的整体防护效果,在每个隐藏槽204内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斜撑杆105。在底部支撑框101的顶面开设有与斜撑杆105匹配的限位槽104,需要具体说明的是,轿顶护栏的折叠状态下,斜撑杆105是卡嵌在隐藏槽204内的,当展开状态下,斜撑杆105在重力作用下转动,维修人员可将斜撑杆105的底部卡在限位槽104内,让斜撑杆105在固定防护结构100、四组活动防护结构200之间形成加固防护的效果,当加固台203的顶面与顶部支撑框103的底面相抵时,斜撑杆105的一端适于卡嵌在限位槽104内。
[0026]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每个锁紧结构300均套在固定防护结构100上,活动防护结构200卡插在固定防护结构100上,当活动防护结构200的底面和固定防护结构100的顶面相抵时,锁紧结构300套在固定防护结构100和活动防护结构200上,此设计的主要作用是让轿顶护栏的高度可以改变,在不使用状态下,呈折叠状,维修人员能够轻松跨入到电梯顶
上,同时在进入到电梯顶后,又能够简便的将轿顶护栏展开,起到较高的防护效果。
[0027]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3,图3为本技术活动防护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2至3所示,下面具体说明防护结构200的组成结构,每组活动防护结构200均包括连接台201,连接台201的底部固定有与限位孔106对应的圆柱杆202,圆柱杆202能够抽拉的设置在限位孔106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连接台201是设置在顶部支撑框103的上方的,加固台203是设置在顶部支撑框103的下方的,圆柱杆202插在限位孔106内。圆柱杆202的底部固定有加固台203,加固台203的底部开设有隐藏槽204,隐藏槽204是用来折叠状态下放置斜撑杆105的。
[0028]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4,图4为本技术锁紧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2和4所示,锁紧结构300时让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防护结构(100)、四组活动防护结构(200)和多个锁紧结构(300),每个所述锁紧结构(300)均套在固定防护结构(100)上,所述活动防护结构(200)卡插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100)上,当所述活动防护结构(200)的底面和所述固定防护结构(100)的顶面相抵时,所述锁紧结构(300)套在所述固定防护结构(100)和所述活动防护结构(20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防护结构(100)包括底部支撑框(101),所述底部支撑框(101)顶部的拐角位置均安装有连接柱(102),所述连接柱(102)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支撑框(10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框(103)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防护结构(200)对应的限位孔(10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活动防护结构(200)均包括连接台(201),所述连接台(201)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限位孔(106)对应的圆柱杆(202),所述圆柱杆(202)插在所述限位孔(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琳周健施雪梅陶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鑫辰电梯装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