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6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的检验设备领域,其具体公开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包括验布台、放卷辊、收卷辊以及投光组件,所述验布台上设置有转向辊组,从所述放卷辊输出的面料被转向辊组包绕后反向输送至收卷辊上从而能够在纵向形成上、下层面料;所述验布台上具有双头螺柱以及适配该双头螺柱的左移动座、右移动座,所述左移动座上具有支撑悬臂,所述放卷辊设置在支撑悬臂上,所述收卷辊接合在右移动座上,通过转动所述双头螺柱能够带动左、右移动座相向或相离移动,该验布装置具有能够在一次装布的条件下能够对复合面料的上下两面进行投光观察,并且可以灵活调节投光模组角度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的检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面料在加工后需要经由验布工序检验其质量,验布工序一般是在验布机上进行,现有的验布机一般是由验布台、验光模组以及布料卷辊等组成,其中验光模组设置在验布台上,面料卷绕在布料放卷辊和收卷辊之间,验光模组将检验光投射在面料上,质检员借由透过面料的检验光观察面料内部是否出现粗纱、断纱、扣痕或均匀性等问题,从而达到检验面料质量的目的。如图6所示,例如有申请人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6284930U,公开日为2022

04

12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涤纶面料验布机,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该验光机具体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设有收放辊,两个收放辊之间设有涤纶面料,底板的上表面后侧固接有竖板,涤纶面料的下方设有投光组件。操作人员启动灯体,灯体通电后可以向上发出光束,光束透过透光板和第一通槽对上方涤纶面料进行照明作业,这时操作人员观看涤纶面料的上表面即可对面料进行检验作业。
[0003]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者,从放卷辊输出的面料是直接收卷至收卷辊上,投光组件只能对放卷辊和收卷辊之间布料的一面进行投光,因此在一次装布的条件下只能对面料的单一层面进行观察,因此验布的效率较低。二者,投光组件相对于面料的投射角度无法调节,因此对于部分面料内部的缺陷如支数缺陷、颜色缺陷等的观察较为困难,从而容易造成验布结果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该验布装置具有能够在一次装布的条件下能够对复合面料的上下两面进行投光观察,并且可以灵活调节投光模组角度的优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包括验布台、放卷辊、收卷辊以及投光组件,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在纵向上相隔开,所述验布台上设置有转向辊组,从所述放卷辊输出的面料被转向辊组包绕后反向输送至收卷辊上从而能够在纵向形成上、下层面料,所述投光组件位于面料的下方;所述验布台上具有双头螺柱以及适配该双头螺柱的左移动座、右移动座,所述左移动座上具有支撑悬臂,所述放卷辊设置在支撑悬臂上,所述收卷辊接合在右移动座上,通过转动所述双头螺柱能够带动左、右移动座相向或相离移动,当相向移动时所述支撑悬臂能够带动放卷辊沿移动方向上越过收卷辊,进而使上层面料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当相离移动时所述放卷辊远离收卷辊,且下层面料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巧妙地设置转向辊组,使得从放卷辊输出的面料经由转向辊组后再反向输送至收卷辊上,形成了上、下层面料,其中上层面料的上表面即下层面料的下表面,通过双头螺柱和移动座的设置和配合,能够使得左、右移动座相向或相离移动,
当相向移动时支撑悬臂能够带动放卷辊沿移动方向上越过收卷辊,进而使上层面料的下表面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这样投光组件将检验光投射在上层面料的下表面上,上层面料的上表面即为检验面,记作第一检验面。当相离移动时放卷辊远离收卷辊,且下层面料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这样投光组件将检验光投射在下层面料的下表面上,下层面料的上表面即为检验面,记作第二检验面。因此,该方案可在一次装载面料的条件下,方便地对面料的两个面即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均进行投光检验,提高了验布的效率。
[0008]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采取技术措施如下: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双头螺柱上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左移动座接合在第一螺纹段上,所述右移动座接合在第二螺纹段上,当转动所述双头螺柱时所述左移动座的移动距离与右移动座移动的距离相等。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悬臂包括支撑部和悬伸部,其中所述支撑部沿纵向延伸地设置在左移动座上,所述悬伸部沿水平方向上向右延伸地设置在支撑部上,所述放卷辊接合在悬伸部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投光组件包括安装框、投光模组以及调节缸,所述安装框铰接在验布台上,所述投光模组接合在安装框上,所述调节缸铰接在安装框和验布台之间,且所述调节缸能够带动安装框绕设定轴线向上转动,从而带动投光模组向上移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上具有一对相对的摆角缸,所述投光模组接合在一对摆角缸之间,并且所述摆角缸能够带动投光模组相对面料转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双头螺柱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验布台上的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放卷辊设置在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上的支撑悬臂之间,所述收卷辊设置在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上的右移动座之间。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双头螺柱转动的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同步轴和驱动电机,所述同步轴转动连接在验布台上,且该同步轴通过锥齿轮对传动连接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轴承连接在同步轴上。
[0015]作为优选,所述右移动座上具有L形安装板,所述收卷辊通过收卷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具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轴承连接收卷转轴。
[0016]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辊组包括沿纵向并列对齐的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所述面料包绕在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的同一侧,且上层面料从所述放卷辊输送至第一转向辊,下层面料从所述第二转向辊输送至收卷辊。
[0017]作为优选,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相对平行布置。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图1是实施例一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

A部的剖面结构图;
[0022]图4是实施例一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一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验布台1;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转向辊组13;第一转向辊131;第二转向辊132;双头螺柱2;第一螺纹段21;左移动座211;第二螺纹段22;右移动座221;挡位块23;支撑悬臂3;放卷辊31;过渡辊32;连接凹部33;收卷辊4;安装板41;支撑凸部411;伺服电机42;投光组件5;安装框51;调节缸52;摆角缸53;投光模组54;光源板541;遮光带542;同步驱动机构6;同步轴61;锥齿轮对62;驱动电机63;侧立板6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包括验布台、放卷辊、收卷辊以及投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在纵向上相隔开,所述验布台上设置有转向辊组,从所述放卷辊输出的面料被转向辊组包绕后反向输送至收卷辊上从而能够在纵向形成上、下层面料,所述投光组件位于面料的下方;所述验布台上具有双头螺柱以及适配该双头螺柱的左移动座、右移动座,所述左移动座上具有支撑悬臂,所述放卷辊设置在支撑悬臂上,所述收卷辊接合在右移动座上,通过转动所述双头螺柱能够带动左、右移动座相向或相离移动,当相向移动时所述支撑悬臂能够带动放卷辊沿移动方向上越过收卷辊,进而使上层面料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当相离移动时所述放卷辊远离收卷辊,且下层面料曝露在投光组件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柱上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左移动座接合在第一螺纹段上,所述右移动座接合在第二螺纹段上,当转动所述双头螺柱时所述左移动座的移动距离与右移动座移动的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悬臂包括支撑部和悬伸部,其中所述支撑部沿纵向延伸地设置在左移动座上,所述悬伸部沿水平方向上向右延伸地设置在支撑部上,所述放卷辊接合在悬伸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面料的验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组件包括安装框、投光模组以及调节缸,所述安装框铰接在验布台上,所述投光模组接合在安装框上,所述调节缸铰接在安装框和验布台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於杰宋大文叶本良钱惠雅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恒越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