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包括安装壳、定位模块、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总成,所述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总成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定位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或外侧壁上,且所述安装壳对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处设有的孔眼或透明的拍摄窗,所述定位模块、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总成电连接,所述控制总成接入电源,所述安装壳用于安装在移动载体上,如此可将各电子元件尽可能的设置在安装壳内,这样可避免电子元件外置,其整洁美观,且不影响各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常运行。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
[0001]本技术属于数据采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源数据融合包含摄像头、雷达、定位模块和IMU惯导模块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集成并进行数据融合,传统方式是将各个传感器单独分离的安装在载板上,载板再安装于车顶或是机器人底盘上,或者多个传感器集成为一套设备,采集控制主机盒数据处理模块集成为另一套设备,分离成两套通过线缆连接的设备,其虽然使得各传感器布置明朗,但其也存在线缆裸漏、不便携、不美观和不简洁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且结构紧凑,同时元件尽可能内置的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包括安装壳、定位模块、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总成,所述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总成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定位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或外侧壁上,且所述安装壳对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处设有的孔眼或透明的拍摄窗,所述定位模块、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总成电连接,所述控制总成接入电源,所述安装壳用于安装在移动载体上。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将各电子元件尽可能的设置在安装壳内,这样可避免电子元件外置,其整洁美观,且不影响各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总成包括相互电连接的边缘计算板卡和同步控制板卡,所述边缘计算板卡和同步控制板卡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且所述摄像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电连接,所述定位模块、摄像模块和IMU惯导模块均与所述同步控制板卡电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同步控制板卡给所述定位模块、摄像模块和IMU惯导模块供电,并控制定位模块、摄像模块和IMU惯导模块其运行,而边缘计算板卡用以对摄像模块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定位模块和IMU惯导模块获取的数据进行耦合,且将耦合后的数据存储的存储模块中。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电连接且嵌装在所述安装壳侧壁上的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包括HDMI端口、LAN端口和USB端口中的至少一种。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通过连接端口进行数据输出或输入。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摄像模块为工业相机,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前方安装有UV镜。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UV镜对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进行滤光,并保护摄像模块的镜头。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两根安装条,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槽体形,且二者槽口相互靠近并连接围合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上壳体的槽口朝下,两个所述安装条均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其两端分别设有用以与无人机下端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同步控制板卡、定位模块、存储模块和摄像模块均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朝下并伸入至所述下壳体内,且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对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处设有孔眼,所述UV镜嵌装在所述孔眼处,所述边缘计算板卡和IMU惯导模块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连接端口嵌装在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小巧,适合安装在无人机的下端作电子吊舱用。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UWB电子标签,所述UWB电子标签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上,且所述UWB电子标签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电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UWB电子标签获取的定位信息可传送至边缘计算板卡进行处理并耦合。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激光雷达和DC
‑
DC电源转化模块,所述激光雷达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且所述激光雷达和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均与所述同步控制板卡电连接,且所述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和边缘计算板卡均与所述激光雷达电连接,所述DC
‑
DC电源转化模块用以将电源调压后分别向所述同步控制板卡和激光雷达供电。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利用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对输入电源的压强进行调压至符合需求的压强,且激光雷达由于功耗高,故其由同步控制板卡进行控制,并由DC
‑
DC电源转化模块直接供电,同时其采集的数据传输至边缘计算板卡进行数据处理和耦合。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同步控制板卡和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均与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安装壳内的电子元件较多,其运行时控制壳内热量较高,故可由散热风扇来加速散热,而散热风扇的功耗较高,且由同步控制板卡来控制器运行,而由DC
‑
DC电源转化模块来对其直接供电。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电连接的通讯模块,且所述通讯模块包括G模块、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中的一种。
[00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通讯模块来与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壳包括底板和槽壳,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槽壳的槽口朝下并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端,二者围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摄像模块、IMU惯导模块、存储模块、边缘计算板卡、同步控制板卡、DC
‑
DC电源转化模块和散热风扇均安装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朝向侧方,并靠近所述槽壳的侧壁,所述槽壳侧壁上靠近所述摄像模块的镜头处设有孔眼,所述UV镜嵌装在所述孔眼处,所述连接端口和通讯模块均安装在所述槽壳的外侧壁上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模块、UWB电子标签和激光雷达均安装在所述槽壳的上端。
[00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紧凑,且其能内置的电子元件尽可
能的内置,同时对于外置的电子元件而言(如定位模块、UWB电子标签和激光雷达),在确保其采集精度的前提条件,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机载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机载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的仰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机载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的电连接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机载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内部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车载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电子元件在底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1)、定位模块(21)、摄像模块(22)、IMU惯导模块(23)、存储模块(24)和控制总成(3),所述摄像模块(22)、IMU惯导模块(23)、存储模块(24)和控制总成(3)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1)内,所述定位模块(21)安装在所述安装壳(1)内或外侧壁上,且所述安装壳(1)对应所述摄像模块(22)的镜头处设有的孔眼或透明的拍摄窗,所述定位模块(21)、摄像模块(22)、IMU惯导模块(23)和存储模块(24)均与所述控制总成(3)电连接,所述控制总成(3)接入电源,所述安装壳(1)用于安装在移动载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总成(3)包括相互电连接的边缘计算板卡(31)和同步控制板卡(32),所述边缘计算板卡(31)和同步控制板卡(32)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1)内,且所述摄像模块(22)和存储模块(24)均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31)电连接,所述定位模块(21)、摄像模块(22)和IMU惯导模块(23)均与所述同步控制板卡(3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边缘计算板卡(31)电连接且嵌装在所述安装壳(1)侧壁上的连接端口(4),所述连接端口(4)包括HDMI端口、LAN端口和USB端口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块(22)为工业相机,且所述摄像模块(22)的镜头前方安装有UV镜(2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源数据融合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两根安装条(13),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槽体形,且二者槽口相互靠近并连接围合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上壳体(11)的槽口朝下,两个所述安装条(13)均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的上端,其两端分别设有用以与无人机下端连接的连接孔(131),所述同步控制板卡(32)、存储模块(24)、定位模块(21)和摄像模块(22)均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内,且所述摄像模块(22)的镜头朝下并伸入至所述下壳体(12)内,且所述下壳体(12)的下端对应所述摄像模块(22)的镜头处设有孔眼,所述UV镜(221)嵌装在所述孔眼处,所述IMU惯导模块(23)和边缘计算板卡(31)安装在所述下壳体(12)内,所述连接端口(4)嵌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熊常松,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精视遥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