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技术领域,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后盖本体内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边沿设有回油孔。高压排气腔的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孔进入装置后,绕着导流管做螺旋向下的高速旋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将运动至分离室的内表面,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分离室的底部,最终通过回油孔回流至后盖排气腔中的储油槽,从而在机型内部循环,达到润滑运动副的目的。制冷剂则通过导流管中间的气道进入排气通道,从而通过排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一体化加工成型,回油效率高。回油效率高。回油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运动副需要足够的润滑油,才能保证运动副正常工作,但是制冷回路中又不希望有润滑油存在。因此如何确保润滑油一直在压缩机内部循环,而不随着制冷剂进入制冷回路中,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具有较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0003]目前有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包括有通过各自的涡旋部啮合旋接的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两个涡旋部的旋接中心为高压腔;动涡旋盘的一端通过动涡旋盘轴承装在偏心轴的一端,偏心轴通过轴承座轴承装在轴承座上;于静涡旋盘外侧设有静盘座,静盘座的内壁与静涡旋盘的外壁围合成一个油气离腔;静涡旋盘于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高压腔与油气离腔的排气口,在静涡旋盘设有连通轴承座的储油腔的回油孔;静盘座于侧壁设有出气管部。这种电动涡旋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兼顾涡旋压缩机运动副正常工作所需的回油要求,和保证制冷回路所需的少油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运动副正常工作所需的回油要求,和保证制冷回路所需的少油要求的矛盾无法调解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内设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边沿设有回油孔。
[0006]优选地,所述后盖本体内设置排气口及排气通道,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另一端与排气通道连通,排气通道与排气口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的轴线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轴线共面。
[0008]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排气通道同轴,或二者轴线呈30度以内夹角。
[0009]优选地,所述后盖本体内位于所述分离室的侧边设有用于排泄油气混合物的后盖排气腔。
[0010]优选地,所述分离室的侧边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后盖排气腔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后盖排气腔内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与所述回油孔连通。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内设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边沿设有回油孔。高压排气腔的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孔进入装置后,绕着导流管做螺旋向下的高速旋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将运动至分离室的内表面,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分离室的底部,最终通过回油孔回流至后
盖排气腔中的储油槽,从而在机型内部循环,达到润滑运动副的目的。制冷剂则通过导流管中间的气道进入排气通道,从而通过排气孔排出。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一体化加工成型,回油效率高。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排气口;2.排气通道;3.导流管;4.分离室;5.后盖排气腔;6.进气孔;7.回油孔;8.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后盖本体内的分离室4,后盖本体内还设有压缩机的排气口1、排气通道2,分离室4,分离室4中间布置有导流管3,并且导流管3与排气通道2相通。分离室3的侧边与后盖排气腔间布置有进气孔6、回油孔7。
[0022]具体地,后盖本体内设有分离室4,分离室4的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导流管3,导流管3一端与分离室连通,另一端与排气通道2连通,排气通道2与排气口1连通。分离室4的底部边沿设有回油孔7。回油孔7位于导流管的旁边,且靠近内壁,这样可以便于油气分离,具体工作原理见下面详细说明。
[0023]其中,导流管3凸出的布置在分离室4内,二者形成两个环形的圆柱体,构成了油气分离的腔体。回油孔7位于两个环形圆柱体之间,且位于分离室4的底部。
[0024]如图1
‑
2所示,后盖排气腔5的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孔6进入装置后,绕着导流管3做螺旋向下的高速旋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将运动至分离室4的内表面,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分离室4的底部,最终通过回油孔7回流至后盖排气腔中的储油槽8,从而在涡旋压缩机内部循环,达到润滑动静盘的目的。制冷剂则通过导流管3中间的气道进入排气通道2,从而通过排气孔1排出。排气主要是制冷剂。
[0025]优选的方案,导流管3的轴线与所述排气通道2的轴线共面。导流管3与排气通道2还可以是同轴,或二者轴线呈30度以内夹角,即可根据排气孔布置要求与排气通道2的轴线形成一定的角度。便于排气。
[0026]优选的方案,后盖本体内位于所述分离室4的侧边设有用于排泄油气混合物的后盖排气腔5,油气分离腔体上布置有进气孔6,进气孔6与后盖排气腔5连通。具体地,进气孔6位于分离室4的侧边。
[0027]优选的方案,后盖排气腔5内设有储油槽8,储油槽8与回油孔7连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后盖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盖本体内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边沿设有回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内设置排气口及排气通道,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分离室连通,另一端与排气通道连通,排气通道与排气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后盖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轴线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轴线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荣升,李勇,唐德显,何志洋,江青山,白莲,胡元银,王新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