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栈桥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715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栈桥及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的领域,钢栈桥包括:桩基;贝雷片骨架,固定于所述桩基的上侧;桥面板,固定于所述贝雷片骨架的上侧;护栏,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护栏分别铰接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以及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桥面板的下侧,以驱使所述护栏竖直立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或者展平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本申请具有方便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栈桥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栈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中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搭设钢栈桥的方式拉通两岸,形成水上作业通道,用于物资运输及施工设备通行。钢栈桥通常由桩基、贝雷片组成的骨架、铺设在顶部的桥面板以及桥面板两侧的护栏组成。
[0003]相关技术中,钢栈桥通常为单车道,在钢栈桥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会车点,用于供相向行驶的两辆车辆交汇时错身通过。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相向行驶的两辆车辆必须要到会车点才能够错身通过,操作繁琐,通行效率低,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方便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提高通行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栈桥及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栈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栈桥,包括:桩基;贝雷片骨架,固定于所述桩基的上侧;桥面板,固定于所述贝雷片骨架的上侧;护栏,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护栏分别铰接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以及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桥面板的下侧,以驱使所述护栏竖直立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或者展平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时,驱动机构驱使两个护栏从竖直立于桥面板的两侧转换为展平于桥面板的两侧,以加宽桥面板的宽度,方便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并错身通过,而无需行驶到会车点进行会车,操作方便,提高了车辆于单车道钢栈桥上的通行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柱,一端与一所述护栏背离所述桥面板的一侧铰接;第一螺柱,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贝雷片骨架滑移连接,所述第一螺柱的轴线与所述桥面板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柱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柱,一端与另一所述护栏背离所述桥面板的一侧铰接;第二螺柱,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贝雷片骨架滑移连接,所述第二螺柱的轴线与所述桥面板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柱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螺柱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一螺柱的螺纹旋向呈相反设置;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与所述第一螺柱、所述第二螺柱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筒沿轴
向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静止,所述调节筒沿周向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螺柱与所述第二螺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及动力源,设于所述贝雷片骨架上,以驱使所述调节筒转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时,动力源驱使调节筒转动,调节筒驱使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相互靠近,以驱使两个护栏从竖直立于桥面板的两侧转换为展平于桥面板的两侧,以加宽桥面板的宽度,方便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并错身通过,操作方便,提高了车辆于单车道钢栈桥上的通行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贝雷片骨架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板对应于一所述调节筒,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抵接于所述调节筒的两端,所述调节筒与两个所述限位板转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板对调节筒进行限位,使得调节筒沿轴向相对贝雷片骨架静止,使得调节筒沿周向与限位板转动连接,以驱使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12]可选的,所述贝雷片骨架上设有第一支撑筒与第二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筒与所述第二支撑筒均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筒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柱上且与所述第一螺柱沿轴向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筒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柱上且与所述第二螺柱沿轴向滑移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筒引导第一螺柱于水平方向滑动,第二支撑筒引导第二螺柱于水平方向滑动,同时第一支撑筒分担第一铰接柱施加给第一螺柱的压力,第二支撑筒分担第二铰接柱施加给第二螺柱的压力,使得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不易损坏。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筒背离所述调节筒的一侧设有第一延伸筒,所述第一延伸筒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筒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筒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延伸筒与所述第一螺柱背离所述调节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筒具有一供所述第一铰接柱插入的第一插入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筒为第一延伸筒提供支撑,第一延伸筒随第一螺柱滑动的同时为第一螺柱提供支撑,分担了第一铰接柱施加给第一螺柱的支撑压力,使得第一螺柱不易损坏。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铰接柱朝向所述第一螺柱的端部固定有第一支撑块,所述护栏竖直立于所述桥面板的两侧时,所述第一支撑块压紧于所述第一支撑筒的上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竖直立于桥面板的两侧时,第一支撑筒通过第一支撑块为第一铰接柱提供支撑,分担了第一铰接柱施加给第一螺柱的支撑压力,使得第一螺柱不易损坏。
[0018]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筒背离所述调节筒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筒,所述第二延伸筒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筒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筒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延伸筒与所述第二螺柱背离所述调节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筒具有一供所述第二铰接柱插入的第二插入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筒为第二延伸筒提供支撑,第二延伸筒随第二螺柱滑动的同时为第二螺柱提供支撑,分担了第二铰接柱施加给第二螺柱的支撑压力,使得第二螺柱不易损坏。
[0020]可选的,所述调节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筒分别一一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柱与所述第二螺柱上,两个所述调节筒并排设置,两个所述调节筒同步转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一个调节筒驱使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相同长度的调节筒,通过两个调节筒驱使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调节行程更加大。相同调节行程的情况下,通过两个调节筒相对于通过一个调节筒,调节筒的长度更短,减少了调节筒占用的长度空间。
[0022]可选的,所述桥面板的两侧均固定有铰接管,所述护栏的下侧固定有铰接套,所述铰接套套设于所述铰接管上,所述铰接套可绕所述铰接管的轴线转动。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护栏分别铰接于桥面板的两侧,使得护栏可以绕铰接管转动,以从竖直立于桥面板的两侧转换为展平于桥面板的两侧。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栈桥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钢栈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桩基插打固定于河床上;S2、将贝雷片骨架固定于桩基的上侧;S3、将桥面板固定于贝雷片骨架的上侧;S4、将护栏铰接安装于桥面板的两侧;S5、将驱动机构安装于桥面板的下侧,控制驱动机构调节护栏沿竖直方向立于桥面板的两侧。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时,驱动机构驱使两个护栏从竖直立于桥面板的两侧转换为展平于桥面板的两侧,以加宽桥面板的宽度,方便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会车并错身通过,而无需行驶到会车点进行会车,操作方便,提高了车辆于单车道钢栈桥上的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10);贝雷片骨架(20),固定于所述桩基(10)的上侧;桥面板(30),固定于所述贝雷片骨架(20)的上侧;护栏(40),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护栏(40)分别铰接于所述桥面板(30)的两侧;以及驱动机构(50),设于所述桥面板(30)的下侧,以驱使所述护栏(40)竖直立于所述桥面板(30)的两侧,或者展平于所述桥面板(30)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第一铰接柱(51),一端与一所述护栏(40)背离所述桥面板(30)的一侧铰接;第一螺柱(52),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贝雷片骨架(20)滑移连接,所述第一螺柱(52)的轴线与所述桥面板(30)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螺柱(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柱(51)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柱(53),一端与另一所述护栏(40)背离所述桥面板(30)的一侧铰接;第二螺柱(54),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贝雷片骨架(20)滑移连接,所述第二螺柱(54)的轴线与所述桥面板(30)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螺柱(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柱(5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螺柱(54)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一螺柱(52)的螺纹旋向呈相反设置;调节筒(55),所述调节筒(55)与所述第一螺柱(52)、所述第二螺柱(54)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筒(55)沿轴向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20)静止,所述调节筒(55)沿周向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20)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螺柱(52)与所述第二螺柱(5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及动力源(56),设于所述贝雷片骨架(20)上,以驱使所述调节筒(55)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贝雷片骨架(20)上设有限位板(21),所述限位板(21)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20)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板(21)对应于一所述调节筒(55),两个所述限位板(21)分别抵接于所述调节筒(55)的两端,所述调节筒(55)与两个所述限位板(2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贝雷片骨架(20)上设有第一支撑筒(22)与第二支撑筒(23),所述第一支撑筒(22)与所述第二支撑筒(23)均相对所述贝雷片骨架(20)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筒(22)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柱(52)上且与所述第一螺柱(52)沿轴向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兴学于恩义潘李洋赵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