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自动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70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提供了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自动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提供了能够自动进行内径测量的内径测量单元和用于自动内径测量的控制方法。内径测量部经由浮动接合部被支撑框架部支撑。浮动接合部包括允许内径测量部相对于支撑框架部旋转的旋转允许机构部以及允许内径测量部相对于支撑框架部平移位移的平移允许机构部。内径测量部的测量头部通过机器臂部插入孔中。内径测量部通过接触点推抵孔的内壁的反作用力自主地调整内径测量部的位置和姿态,以使内径测量部的轴线与孔的轴线对准。电动内径测量单元(电动内径测量装置和机器臂部)能够自动地测量孔的内径。部)能够自动地测量孔的内径。部)能够自动地测量孔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自动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
[0001]通过引用合并
[0002]本申请基于2022年3月24日提交的日本特愿2022

049144号,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的背景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内径测量单元、浮动接合机构部和测量单元。

技术介绍

[0005]用于测量孔的内径的测量装置是诸如孔测试件、筒规和Borematic(注册商标)(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9783)等的内径测量装置。然而,在使用这种内径测量装置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手动测量,因为在内径测量装置插入孔中的过程中其接触点必须一定程度地前后移动或执行定心。因此,用这样的内径测量装置来检查孔的加工精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0006]作为手动测量的替代方法,空气测微计是一种内径测量装置,其可在生产现场自动进行内径测量(参见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14871)。简单地插入孔中并吹出空气的空气测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自动内径测量设备包括:内径测量部,其包括被构造为沿垂直于筒壳体部的筒轴线的方向前后移动的接触点、被构造为前后移动所述接触点的电动驱动单元以及被构造为检测所述接触点的位移的位移检测部;移动部件,其用于使所述内径测量部相对于待测对象相对地移动,以使所述内径测量部相对于待测孔插入和退避;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控制所述内径测量部和所述移动部件的操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孔插入步骤,其中,通过所述移动部件将所述内径测量部插入所述待测孔中;测量步骤,其中,使所述接触点与所述待测孔的内壁接触以测量所述待测孔的内径;以及孔退避步骤,其中,通过所述移动部件使所述内径测量部从所述待测孔退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内径测量设备还包括:支撑框架部,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内径测量部并且将所述内径测量部联接到所述移动部件;以及浮动接合部,其处于所述支撑框架部与所述内径测量部之间,以允许所述内径测量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部相对平移和旋转,所述孔插入步骤包括在通过所述移动部件将所述内径测量部插入所述待测孔之后暂时停止所述移动部件的驱动,并且所述测量步骤包括自主调整步骤,在所述自主调整步骤中:当所述电动驱动单元使所述接触点前进并且使所述接触点与所述待测孔的内壁接触时,通过从所述待测孔的内壁施加到所述内径测量部的反作用力,在所述内径测量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部相对地位移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内径测量部自主地调整所述内径测量部自身的位置和姿势来使所述筒壳体部的筒轴线与所述待测孔的轴线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内径测量设备还包括用于从与所述筒轴线相交的方向夹持所述内径测量部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被构造为,通过执行夹持和限制所述内径测量部的保持步骤和释放所述内径测量部的限制的释放步骤,在所述内径测量部的保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孔插入步骤和所述孔退避步骤期间维持所述内径测量部的保持状态,并且所述测量步骤包括:在所述自主调整步骤之前,通过所述限制部件执行所述释放步骤,以释放对所述内径测量部的限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内径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被构造为控制所述电动驱动单元的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测量步骤包括:第一前进步骤,其中,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使所述接触点前进直到所述接触点与所述待测孔的内壁首次接触;
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启太山地政吏高津佑平山本千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