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694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将消毒媒质注入到设置在封闭车厢外部的储备系统中,通过进气口运送到气体发生系统中,在气体发生系统中将所述消毒媒质进行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后的所述消毒媒质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通过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的自动力或驱动力进行扩散消毒;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离式消毒装置,将产生消毒氛围的系统形成独立设备,并且与直接安装在封闭空间内部的扩散系统相联结,可以使得密闭空间内外压力保持稳定,避免消毒氛围外泄,即无环境污染,对于操作方而言,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效率也可以大幅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安全性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安全性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消毒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0003]随着近年各种传染性疫情的不断增多,社会对密闭空间中的卫生安全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越来越多场景中,都需要各类消毒器械,尤其是在很多密闭空间场合下对于消毒方面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可移动的密闭空间的消毒,如各种车辆,尤其是客车、救护车、急救车、检验车、负压转运车、校车等与人民卫生安全密切相关的移动空间的消毒安全。
[0004]目前,在此类消毒方式包括内置式消毒,如:1.使用过氧化氢消毒器,将消毒器放在车内,设置参数后,启动消毒程序;消毒结束后需等待消毒气体浓度降低到法规规定的浓度后,将设备取出,再进行下一辆车的消毒;2.通常紫外消毒方法由于死角多,不适合自动化终末消毒的要求;由于车载电源的功率有限,使用自动化消毒时,通常需要外接电源,同时也需要人员在车内放置消毒器,加载消毒液,设置参数及启动,而使用消毒方式进行外接电源则也容易导致消毒氛围的泄露;消毒机工作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消毒气体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才能取出设备。这一方面带来操作人员吸入过量消毒气体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消毒的不便捷;消毒设备的利用率也降低。
[0005]同时,对于此类密闭空间还可以采用外置式消毒,就是将消毒设备放在封闭车厢外部,消毒媒质随气流进入密闭空间,空间内的压力会迅速增加,导致消毒氛围外泄及消毒设备工作异常,其中消毒氛围外泄违背安全法规,是决不能允许发生的。如果设置循环方式,则需要进气口和排气口距离较远为好,但此类密闭空间一般相对狭小,容易引起消毒氛围的环流,导致车厢内消毒的不均匀;同时增加排气口,提高了污染外泄的可能。因此需要寻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方式和方法。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将消毒媒质注入到设置在封闭车厢外部的储备系统中,通过控制系统将所述消毒媒质经设置在所述封闭车厢上的进气口运送到设置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的气体发生系统中,在所述气体发生系统中将所述消毒媒质进行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后的所述消毒媒质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通过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的自动力或驱动力进行扩散消毒,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储备系统和所述供液系统安装在同一机架上。
[0008]消毒媒质经与封闭车厢进气口联结的输入管路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并进入与输入
口直接或间接联结的消毒媒质扩散系统在所述密闭空间中进行扩散消毒或仅通过封闭车厢内部的自由扩散消毒,其中,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入口通过可拆卸联结部件进行联结,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中的所述消毒媒质扩散系统通过安装在所述密闭空间上且与外部联通的通路取得驱动能,所述消毒媒质为消毒液或消毒雾化介质或消毒气化介质,其中,所述消毒媒质扩散系统的动力通过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外壁上的可拆卸接口与所述密闭空间外部动力源联结,不使用所述密闭空间自身携带的电源,可以保证外部动力供应充分,也可以避免所述密闭空间自身动力的损耗;由于不采取由外部向内部灌输压力的方式,可以保证内部压力稳定,不出现消毒氛围外泄、避免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等问题,所述消毒媒介扩散系统采用在所述封闭车厢中进行内循环扩散方式。
[0009]消毒媒质通过动力系统驱动,在进入封闭车厢后形成微液滴或气体或汽体或气汽液混合等氛围,并采用封闭车厢内部动力驱动扩散或自动扩散等方式,在封闭车厢进行内循环式消毒,同时,内部相关系统,如消毒媒质扩散系统等,动力均来自与封闭车厢相互独立的动力源,避免了对密闭空间自身动力源的损耗,这样可以快速的在不同的车厢之间进行切换,即通过进气口的联结向车厢内部进行预定量的消毒媒介的注入后,即可将外部消毒设备拆卸下,安装在下一个车厢的进气口,进行下一辆箱体的消毒操作,如此不仅可以仅用一台消毒设备进行处理,由此大大降低了整体消毒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消毒的快速切换,无需特殊的等待时间,大大提升的消毒时间效率。
[0010]根据本专利
技术介绍
中对现有技术所述,由于现有针对密闭空间消毒的方式,尤其是自身带有动力源的移动密闭空间消毒方式,都是采用整体或一体化设备放置在密闭空间内部或外部进行消毒,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消毒氛围外泄以及消毒不均匀等问题;而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采用分离式消毒装置,将产生消毒氛围的系统形成独立设备,并且与直接安装在封闭车厢内部的扩散系统相联结,同时扩散系统等相关设备的动力通过安装在封闭车厢外壁上的可拆卸接口与外部动力源联结,并且扩散系统在封闭车厢内部形成气流的内循环,如此,可以只需购买一台外部设备即可对多台密闭空间进行消毒,无需等待时间,同时,不损耗密闭空间,如各种车辆的自身能源,即可以在其完全熄火情况下进行消毒,并且内循环可以使得密闭空间内外压力保持稳定,避免消毒氛围外泄,即无环境污染,也不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操作方而言,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效率也可以大幅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001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媒质为消毒液时,所述储备系统为储液系统,所述消毒液注入所述储液系统中,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经过所述气体发生系统进行雾化或弥散化或两者方式的组合至预期颗粒度后,进行扩散消毒。
[0012]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媒质为所述消毒雾化介质或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或所述消毒雾化介质和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混合物时,所述储备系统为储气系统,所述消毒雾化介质或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或所述消毒雾化介质和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混合物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体发生系统进行进一步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后,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部进行扩散消毒。
[0013]进一步地,所述储备系统和所述气体发生系统中还联结有供液系统,所述控制系
统联结所述供液系统。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车厢内部还包括将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的消毒雾化介质或消毒气化介质或上述两者混合物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进行输送扩散的气体输送扩散系统,所述气体输送扩散系统包括消毒媒质扩散装置。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输送扩散系统包括所述消毒媒质扩散装置,以及和所述消毒媒质扩散装置联结的扩散管路,所述扩散管路上设置有n个扩散喷嘴,所述扩散喷嘴通过预先设计安置在扩散效果最佳位置。
[0016]所述扩散喷嘴设置位置可以通过试验或是计算预测出合适的扩散位置。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输送扩散系统包括所述消毒媒质扩散装置,以及和所述消毒媒质扩散装置联结的扩散管路,所述扩散管路上设置有n个扩散风机,所述扩散风机通过动力将所述消毒雾化介质或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或上述两者混合物鼓吹出去并在所述封闭车厢内进行扩散消毒。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消毒媒质注入到设置在封闭车厢外部的储备系统中,通过控制系统将所述消毒媒质经设置在所述封闭车厢上的进气口运送到设置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的气体发生系统中,在所述气体发生系统中将所述消毒媒质进行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后的所述消毒媒质在所述封闭车厢内部通过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的自动力或驱动力进行扩散消毒,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储备系统和所述供液系统安装在同一机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媒质为消毒液时,所述储备系统为储液系统,所述消毒液注入所述储液系统中,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部,经过所述气体发生系统进行雾化或弥散化或两者方式的组合至预期颗粒度后,进行扩散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媒质为所述消毒雾化介质或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或所述消毒雾化介质和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混合物时,所述储备系统为储气系统,所述消毒雾化介质或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或所述消毒雾化介质和所述消毒气化介质混合物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体发生系统进行进一步弥散化或雾化或两者结合处理后,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部进行扩散消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系统和所述气体发生系统中还联结有供液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联结所述供液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外部消毒设备对封闭车厢内部自扩散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车厢内部还包括将进入所述封闭车厢内的消毒雾化介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强刘杉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倍爱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