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路PDU及具有该双支路PDU的重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42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支路PDU及具有该双支路PDU的重卡。上述的双支路PDU包括:箱体、接插组件以及电气系统,箱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腔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均连接在所述底壁上;接插组件分别与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连接;电气系统包括正极电气模块以及负极电气模块,正极电气模块以及负极电气模块均安装在底壁上,且正极电气模块的两端以及负极电气模块的两端均与接插组件电性连接,负极电气模块与正极电气模块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本申请的双支路PDU能够提高PDU在电池包高频充放电时的安全性能。全性能。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支路PDU及具有该双支路PDU的重卡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双支路PDU及具有该双支路PDU的重卡。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环保新能源,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中,以重卡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用于周转物资,与普通燃油重卡汽车相比,电动重卡使用费用低、维护简单,深受使用者喜爱。对于重卡而言,重卡的供电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充放电时的安全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重卡的供电系统通常具有多个电池包,此时,则需要通过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即电源分配单元)来将多个电池包与重卡电动机进行连接。在电动重卡的电池包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包必然会面临高频充放电,目前的PDU通常内部电气线路结构复杂,在电池包高频充放电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支路PDU,能够提高PDU在电池包高频充放电时的安全性能。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双支路PDU的重卡。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支路PDU,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均连接在所述底壁上;接插组件,所述接插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包括正极电气模块以及负极电气模块,所述正极电气模块以及所述负极电气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底壁上,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两端以及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两端均与所述接插组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与所述正极电气模块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在上述的双支路PDU中,容纳腔用于容纳放置电气系统,以起到对电气系统的保护作用;接插组件安装在容纳腔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上,使得接插组件能够与容纳腔内的电气系统电性连接;电气系统中的负极电气模块与正极电气模块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则能够减少电气系统中的正极电路与负极电路之间所产生的交叉,以此来提供一种内部电气线路结构简单的PDU,能够保证电气系统具有较大的电气安全间隙,从而提高PDU在电池包高频充放电时的安全性能。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接插组件包括加热接插件,所述加热接插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正极电气模块与所述负极电气模块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接插组件还包括正极接插件以及负极接插件,所述正极接插件以及所述负极接插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正极接插件与所述负极接插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接插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接插件电性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接插组件还包括第一簇接插件以及第二簇接插件,所述第一簇接插件以及所述第二簇接插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簇接插件与所述第二簇接插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簇接插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簇接插件电性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正极电气模块包括第一回路充电继电器、正极继电器以及正极异形铜排组件,所述第一回路充电继电器的两端通过所述正极异形铜排组件分别与所述正极接插件以及所述正极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正极继电器远离所述第一回路充电继电器的一端通过所述正极异形铜排组件与所述第一簇接插件电性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负极电气模块包括第二回路充电继电器、负极继电器以及负极异形铜排组件,所述第二回路充电继电器的两端通过所述负极异形铜排组件分别与所述负极接插件以及所述负极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继电器远离所述第二回路充电继电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负极异形铜排组件与所述第二簇接插件电性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还包括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均与所述底壁密封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箱体通过钣金折弯而成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支路PDU,所述箱体还包括弹簧把手,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弹簧把手;
[0017]其中,在所述弹簧把手的弹簧处于非形变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把手位于第一位置,在所述弹簧把手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把手位于第二位置。
[00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重卡,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支路PDU。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重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在上述的重卡中,双支路PDU能够提高PDU在重卡电池包高频充放电时的安全性能,从而上述的重卡在充电以及行驶过程中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双支路PDU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正极异形铜排组件以及负极异形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弹簧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100

箱体;110

容纳腔;111

第一侧壁;112

第二侧壁;113

底壁;114

第三侧壁;115

第四侧壁;120

弹簧把手;121

弹簧;122

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路PDU,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均连接在所述底壁上;接插组件,所述接插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包括正极电气模块以及负极电气模块,所述正极电气模块以及所述负极电气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底壁上,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两端以及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两端均与所述接插组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与所述正极电气模块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路PDU,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组件包括加热接插件,所述加热接插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正极电气模块与所述负极电气模块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支路PDU,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组件还包括正极接插件以及负极接插件,所述正极接插件以及所述负极接插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正极接插件与所述负极接插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接插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接插件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支路PDU,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组件还包括第一簇接插件以及第二簇接插件,所述第一簇接插件以及所述第二簇接插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簇接插件与所述第二簇接插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接插件的两侧,且所述正极电气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簇接插件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气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簇接插件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陆云漆绍军刘晨南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