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5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外筒体、内筒体、出液管道,外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叶片;内筒体的下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下部;内筒体的上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顶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第一螺旋导流叶片使含油污水沿外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上至下流动;第二螺旋导流叶片使含油污水沿内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下至上流动;出液管道用于将分离之后的污水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流速梯级变化的旋流方式,实现不同相的高效分离、和药剂混合,改善水质、为后续处理降低负荷;从而可以解决传统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领域,传统的分离加药撬块,多采用搅拌机在药剂桶内搅拌均匀后,药剂溶液经由计量泵加入管道,出口多需安装单向阀,而且药剂加入管道后难以混合均匀。另外传统多相流体分离和加药是两种不同设备,使用极度不方便,且占地面积大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严重影响了油田采出水处理的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分离加药撬块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外筒体、内筒体、出液管道;进液管道用于输入含油污水;外筒体的上部具有进液口,进液口与进液管道相互连通;外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叶片;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内部;内筒体的下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下部;内筒体的上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顶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叶片;出液管道与内筒体的上端口相互连通;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小于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外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上至下流动;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内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下至上流动;出液管道用于将分离之后的污水排出。
[0005]进一步地,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加药装置设置在进液管道上;其中,加药装置用于将药液加入进液管道。
[0006]进一步地,加药装置包括三个喇叭状加药口,三个喇叭状加药口沿进液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地,进液管道穿过进液口并沿外筒体内侧壁切线方式螺旋延伸至外筒体内部。
[0008]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为25
°
至35
°
;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为40
°
至55
°

[0009]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为30
°
;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为45
°

[0010]进一步地,内筒体沿外筒体的中轴线方向延伸。
[0011]进一步地,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还包括:排污管,排污管与外筒体的下端口相互连通;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其中,排污管用于将分离的固态污泥排出;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管打开或关闭。
[0012]进一步地,外筒体底部下端口为锥形结构。
[0013]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外筒体、内筒
体、出液管道,进液管道用于输入含油污水;外筒体的上部具有进液口,进液口与进液管道相互连通;外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叶片;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内部;内筒体的下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下部;内筒体的上端口延伸至外筒体的顶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叶片;出液管道与内筒体的上端口相互连通;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小于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第一螺旋导流叶片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外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上至下流动;第二螺旋导流叶片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内筒体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下至上流动;出液管道用于将分离之后的污水排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将来液体通过流速梯级变化的旋流方式,实现不同相的高效分离、和药剂混合,改善水质、为后续处理降低负荷;从而可以解决传统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的加药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的排污装置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进液管道;20、外筒体;21、进液口;22、第一螺旋导流叶片;30、内筒体;31、第二螺旋导流叶片;40、出液管道;50、加药装置;51、加药口;511、第一喇叭状加药口;512、第二喇叭状加药口;513、第三喇叭状加药口;60、排污管;61、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10、外筒体20、内筒体30、出液管道40,进液管道10用于输入含油污水;外筒体20的上部具有进液口21,进液口21与进液管道10相互连通;外筒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内筒体30设置在外筒体20的内部;内筒体30的下端口延伸至外筒体20的下部;内筒体30的上端口延伸至外筒体20的顶部;内筒体3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出液管道40与内筒体30的上端口相互连通;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的螺旋角度小于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的螺旋角度;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外筒体20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上至下流动;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用于使含油污水沿内筒体30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下至上流动;出液管道40用于将分离之后的污水排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将来液体通过流速梯级变化的旋流方式,实现不同相的高效分离、和药剂混合,改善水质、为后续
处理降低负荷;从而可以解决传统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水质处理效果保证率不高的问题。
[0022]具体实施时,进液管道10沿水平方向由外筒体20的上端引入外筒体20内,进液管道10穿过进液口21沿外筒体20内壁的切线方向呈螺旋形延伸至外筒体20内部,从而使含油污水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外筒体20。
[0023]为了实现更好的出油分离效果,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50,加药装置50设置在进液管道10上;加药装置50用于将药液加入进液管道10。进一步地,加药装置50包括三个喇叭状加药口51,三个喇叭状加药口51沿进液管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三个喇叭状加药口51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含油污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负压,将药剂吸入进液管道10,充分混合后通过进液管道10进入外筒体20。本实施例中三个加药口51分别为第一喇叭状加药口511、第二喇叭状加药口512和第三喇叭状加药口513,三个加药口51可以加入三种不同的药剂;加药口5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加药类别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其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24]为了便于药剂与含油污水混合,外筒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道(10)、外筒体(20)、内筒体(30)、出液管道(40);所述进液管道(10)用于输入含油污水;所述外筒体(20)的上部具有进液口(21),所述进液口(21)与进液管道(10)相互连通;所述外筒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所述内筒体(30)设置在所述外筒体(20)的内部;所述内筒体(30)的下端口延伸至所述外筒体(20)的下部;所述内筒体(30)的上端口延伸至所述外筒体(20)的顶部;所述内筒体(3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所述出液管道(40)与所述内筒体(30)的上端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的螺旋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的螺旋角度;所述第一螺旋导流叶片(22)用于使所述含油污水沿所述外筒体(20)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上至下流动;所述第二螺旋导流叶片(31)用于使含油污水沿所述内筒体(30)的高度方向呈螺旋形式由下至上流动;所述出液管道(40)用于将分离之后的污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50),所述加药装置(50)设置在所述进液管道(10)上;其中,所述加药装置(50)用于将药液加入进液管道(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分离加药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50)包括三个喇叭状加药口(51),三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辉冯康勤吕耕韬周季衡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国仪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