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乃明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059 阅读:5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及方法,涉及轴承加工领域。拆除装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底部与主体连接;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在拆除装置轴切面上,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凸起部高度比轴承防尘盖高度高出预设高度。所述方法:将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放置于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使得轴承防尘盖的卷边向中心收缩;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入口外径时提起拆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安全性,使轴承的生产制造更有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轴承是目前机械设备中非常常用的元件, 一般包括内圏、外圏、滚动 体和保持架,参见图1,为三种比较通用的轴承结构。进一步的,为了防止 外部的灰尘、垃圾等侵入轴承, 一般会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安装防尘盖, 参见图2,为安装了防尘盖的轴承的横截面图,其中202为轴承,201为防尘 盖,安装在外圈2021和内圈2022之间,呈圆环状,包括巻边和腹部两部分, 防尘盖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巻边和腹部之间通过弹性挤 压紧紧的安置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以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垃圾等 侵入。参见图3,为轴承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01所示部分为防尘盖 的巻边部分,302所示部分为防尘盖的腹部部分,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上转折 点为303所示位置,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下转折点304为所示位置,305所示 为轴承防尘盖的高度。目前,微型轴承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场合,比如用于手表、电动机、 高性能玩具中等,而在微型轴承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防尘盖压入 不良的情况,如防尘盖压入过深、变形、松动等异常情况,这时需要将压入 不良的防尘盖拆除后,重新压入新的防尘盖。由于微型轴承的尺寸一般都比 较小,且压入其内圏和外圏之间的防尘盖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所以拆 除防尘盖是一件很复杂麻烦的事情,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由作业人员借助尖锐的小刀将防尘盖逐个撬落,不仅费力、易将手划破,而且小刀钝化也会影 响撬盖的效率,故需经常修磨小刀,严重影响生产有序性。可见,现有的防 尘盖拆除技术效率低下,导致微型轴承制造过程的效率无法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解决微型轴承制造 过程中,拆除防尘盖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包括主体,和设置 在所述主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 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 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比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高出预 设高度。所述主体的形状具体为圆柱形。所述凸起部在所述主体上所呈的形状为圓环形,包括连续的圓环形,或 由断续圆弧组成的断续圓环形。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所呈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主体的横切面上两端点间的最大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 承防尘盖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小预置距离。所述预置距离为1毫米。在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底部的内端点和所述顶部端点形成的倾 斜线,与所述主体径向之间的角度为50° 。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 所述预设高度为0.5毫米。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拆除装置,拆除轴承防尘盖的 方法,所述轴承防尘盖放置于所述轴承的内圏和外圈之间,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拆除装置凸起部的顶部,放置于所述轴承防尘盖巻边向腹部过渡 的上转折点外预设长度处;向下挤压所述拆除装置,使得所述轴承防尘盖的巻边向中心收缩;收缩后的轴承防尘盖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圏入口外径尺寸时, 提起所述拆除装置。所述预设长度为0.5毫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 一种省时省力的轴承防尘盖拆除方案,大大提高了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率, 且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使得轴承的生产制造更加有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支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轴承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安装了防尘盖的轴承横切面示意图3为现有技术中轴承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的轴切面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拆除装置的参数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参数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方法流程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挤压轴承防尘盖前结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挤压轴承防尘盖后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的轴切面 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400,用于挤压拆除装置 400,包括主体40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401上的凸起部402,作用在放置于 轴承500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轴承防尘盖600上,使轴承防尘盖产生弹性形变, 利用轴承防尘盖弹性形变的前后尺寸变化来达到拆除轴承防尘盖的目的,从 而解决现有的微型轴承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至少如下问题,由于微型轴承 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小,且压入其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防尘盖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所以拆除防尘盖是一件很复杂麻烦的事情,需要由作业人员借助尖 锐的小刀将防尘盖逐个撬落,不仅费力、易将手划破,而且小刀钝化也会影 响撬盖的效率,需经常修磨小刀,严重影响生产有序性。一并参见图4、图5和图6,上述凸起部402的底部403与上述主体401 的一端相连4妄;上述凸起部402自底部403向顶部404逐渐变窄;在拆除装置400的轴切面上,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D, 比轴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 间的距离G大出预设长度;优选的,凸起部402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 D,比轴承防尘盖600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G大出约 0.5毫米,即D-G + 0.5mm,也就是说预i殳长度为0.5mm时,拆除装置400 的凸起部402挤压轴承防尘盖时,刚好接触到轴承中的阶梯结构部位,不会 对轴承造成损坏,且此时对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成功率也 相对来说较高;并且,为了让轴承防尘盖变形彻底,凸起部402的高度F比轴承防尘盖 600的高度I高出预设高度,优选的,凸起部402的高度F比所述轴承防尘 盖的高度I高出约0.5毫米,即F-I + 0.5mm,也就是说,预设高度最优选 的是设置为0.5毫米。这里,凸起部402在主体401上所呈的形状优选的为圓环形,包括连续 的圆环形,或由断续圆弧组成的断续圆环形,为了能够充分挤压轴承防尘盖, 使得轴承防尘盖的拆除成功率更高,此处优选的,断续圓弧之间的间距小于 2毫米。另外,为了避免挤压轴承防尘盖巻边收缩时,接触到拆除装置的主体部分,致使轴承防尘盖向中心的收缩量减小,不能成功将轴承防尘盖从轴承中拆除,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主体401的横切面上两端点间的最大距离,比轴 承500的轴切面上,轴承防尘盖600巻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下转折点之间的 距离小预置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拆除装置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防尘盖的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凸起部自所述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 在所述拆除装置的轴切面上,所述凸起部两个顶部端点之间的距离,比轴承的轴切面上,所述轴承防尘盖卷边向腹部过渡的两个上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大出预设长度,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比所述轴承防尘盖的高度高出预设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乃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