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87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此设备在封闭式釜体中增设了筒形的内容器,并在搅拌机构上设置绞龙,绞龙位于内容器中,当搅拌机构运行时,可推动物料沿内容器径向运动,从而在内容器的内外形成循环路径,促进酶液与麻纤维的充分混合和物质交换。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再将酶液一次性加入设备,而是采用内嵌管进料,由于内嵌管内嵌于内容器的壁板上,并在其内侧设置输入口,因此可将酶液分布至容器的各个位点,当执行规模化处理时能充分保证各处酶浓度均一。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设备外部设置了外套体,可利用循环管接入换热介质,便于调节酶解温度;在底部设置了带有管堵的卸料机构,方便卸料进程的控制。制。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麻纤维由于具有优良的天然特性:透气,有独特凉爽感,出汗不粘身;色泽鲜艳,有较好的天然光泽,不易褪色,耐洗、耐晒;导热、吸湿比棉织物大,对酸碱反应不敏感,抗霉菌,不易受潮发霉;抗蛀,抗霉菌较好;由于其具有其他纤维不具有的特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各种纯麻纺织制品应运而生。
[0003]但是麻纤维与棉纤维有较大差异,前处理加工与棉纤维也有差别,如果工艺及设备选型不当,会造成麻织物强力下降、缩水率大、布面光泽差、头中尾白度及毛效不均匀或不达标、穿着有刺痒感等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麻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包括退煮、氧漂和酶解,其中酶解过程位于末端,其耗时较长且对麻织物的最终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酶解工艺有助于提升麻织物的柔软性、吸水性和悬垂性,目前常规酶解工艺是采用浸泡方式实现的,常规浸泡方式下麻纤维与酶液的物质交换率较低,传质效率不高,导致酶解速度相对较慢,不利于提高工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以解决常规的浸泡酶解方式传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包括釜体,外套体,循环管,支撑腿,内容器,内嵌管,支撑杆,输入口,电动机,主轴,绞龙,连通口,L型输出管,螺纹套,丝杆,管堵,转盘;外套体位于釜体外部,在外套体上具有循环管,在外套体下部设置有支撑腿,内容器内置于釜体中,在釜体与内容器之间具有多个支撑杆,内嵌管位于内容器的壁板上,在内嵌管上具有朝向内容器内部的输入口,电动机安装于釜体上,电动机与主轴通过联轴器相连,绞龙位于主轴上,在内容器底端具有连通口,在釜体底端具有L型输出管,在L型输出管的折角位置设置有螺纹套,丝杆贯穿螺纹套并与其螺纹连接,在丝杆的内侧具有管堵,在丝杆的外侧具有转盘。
[0008]优选的,在支撑腿底端设置有脚轮,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在所述脚轮上设置有脚轮锁。
[0009]优选的,在釜体顶端内侧设置有照明装置,在釜体的顶端外侧设置有观察窗。
[0010]优选的,在釜体的侧壁中内置有电热器。
[0011]优选的,L型输出管的横管段与水平面夹5~7
°
角。
[0012]优选的,在L型输出管的横管段上连接有旁路的反吹管。
[0013]优选的,以电机替代转盘。
[00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此设备在封闭式釜体中增设了筒形的内容器,并在搅拌机构上设置绞龙,绞龙位于内容器中,当搅拌机构运行时,可推动物料沿内容器径向运动,从而在内容器的内外形成循环路径,促进酶液与麻纤维的充分混合和物质交换。另外,本技术不再将酶液一次性加入设备,而是采用内嵌管进料,由于内嵌管内嵌于内容器的壁板上,并在其内侧设置输入口,因此可将酶液分布至容器的各个位点,当执行规模化处理时能充分保证各处酶浓度均一。同时,本技术在设备外部设置了外套体,可利用循环管接入换热介质,便于调节酶解温度;在底部设置了带有管堵的卸料机构,方便卸料进程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图;
[0016]图2是内容器的外部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图;
[0018]其中:
[0019]1、釜体
ꢀꢀꢀꢀꢀꢀꢀꢀꢀꢀ
2、外套体
ꢀꢀꢀꢀꢀꢀꢀꢀ
3、循环管
ꢀꢀꢀꢀꢀꢀꢀꢀ
4、支撑腿
[0020]5、内容器
ꢀꢀꢀꢀꢀꢀꢀꢀ
6、内嵌管
ꢀꢀꢀꢀꢀꢀꢀꢀ
7、支撑杆
ꢀꢀꢀꢀꢀꢀꢀꢀ
8、输入口
[0021]9、电动机
ꢀꢀꢀꢀꢀꢀꢀꢀ
10、主轴
ꢀꢀꢀꢀꢀꢀꢀꢀꢀ
11、绞龙
ꢀꢀꢀꢀꢀꢀꢀꢀꢀ
12、连通口
[0022]13、L型输出管14、螺纹套
ꢀꢀꢀꢀꢀꢀꢀ
15、丝杆
ꢀꢀꢀꢀꢀꢀꢀꢀꢀ
16、管堵
[0023]17、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5]实施例1
[0026]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见图1~图3,包括釜体1,外套体2,循环管3,支撑腿4,内容器5,内嵌管6,支撑杆7,输入口8,电动机9,主轴10,绞龙11,连通口12,L型输出管13,螺纹套14,丝杆15,管堵16,转盘17;外套体2位于釜体1外部,在外套体2上具有循环管3,在外套体2下部设置有支撑腿4,内容器5内置于釜体1中,在釜体1与内容器5之间具有多个支撑杆7,内嵌管6位于内容器5的壁板上,在内嵌管6上具有朝向内容器5内部的输入口8,电动机9安装于釜体1上,电动机9与主轴10通过联轴器相连,绞龙11位于主轴10上,在内容器5底端具有连通口12,在釜体1底端具有L型输出管13,在L型输出管13的折角位置设置有螺纹套14,丝杆15贯穿螺纹套14并与其螺纹连接,在丝杆15的内侧具有管堵16,在丝杆15的外侧具有转盘17。
[0027]实施例2
[0028]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见图1~图3,包括釜体1,外套体2,循环管3,支撑腿4,内容器5,内嵌管6,支撑杆7,输入口8,电动机9,主轴10,绞龙11,连通口12,
L型输出管13,螺纹套14,丝杆15,管堵16,转盘17;外套体2位于釜体1外部,在外套体2上具有循环管3,在外套体2下部设置有支撑腿4,内容器5内置于釜体1中,在釜体1与内容器5之间具有多个支撑杆7,内嵌管6位于内容器5的壁板上,在内嵌管6上具有朝向内容器5内部的输入口8,电动机9安装于釜体1上,电动机9与主轴10通过联轴器相连,绞龙11位于主轴10上,在内容器5底端具有连通口12,在釜体1底端具有L型输出管13,在L型输出管13的折角位置设置有螺纹套14,丝杆15贯穿螺纹套14并与其螺纹连接,在丝杆15的内侧具有管堵16,在丝杆15的外侧具有转盘17。其中,在支撑腿4底端设置有脚轮,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在所述脚轮上设置有脚轮锁。在釜体1顶端内侧设置有照明装置,在釜体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观察窗。在釜体1的侧壁中内置有电热器。L型输出管13的横管段与水平面夹5~7
°
角。在L型输出管13的横管段上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酶制剂应用于麻织物前处理的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外套体(2),循环管(3),支撑腿(4),内容器(5),内嵌管(6),支撑杆(7),输入口(8),电动机(9),主轴(10),绞龙(11),连通口(12),L型输出管(13),螺纹套(14),丝杆(15),管堵(16),转盘(17);外套体(2)位于釜体(1)外部,在外套体(2)上具有循环管(3),在外套体(2)下部设置有支撑腿(4),内容器(5)内置于釜体(1)中,在釜体(1)与内容器(5)之间具有多个支撑杆(7),内嵌管(6)位于内容器(5)的壁板上,在内嵌管(6)上具有朝向内容器(5)内部的输入口(8),电动机(9)安装于釜体(1)上,电动机(9)与主轴(10)通过联轴器相连,绞龙(11)位于主轴(10)上,在内容器(5)底端具有连通口(12),在釜体(1)底端具有L型输出管(13),在L型输出管(13)的折角位置设置有螺纹套(14),丝杆(15)贯穿螺纹套(14)并与其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爱国周兵宋靖宇孙永红郗远芳王鑫薛瑞婷董树慧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联特生物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