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76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网状结构和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主体尾端连接有网状结构,所述引流管主体尾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网状结构外侧连接有末端,所述引流管主体前端连接有第一引流口,所述充气管外侧连接有充气口,所述引流管主体前端连接有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外侧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活动环外侧连接有连接线。该胸腔引流管,设置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通过气管交错串通而成,在对气管进行充气时,将会鼓起成球状,从而能够增大与胸腔积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只有单个引流管主体,导致其引流孔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影响其工作效果,而且该引流管还可进行注射药物,使其使用更加方便。使其使用更加方便。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为一种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等,将胸内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的重要医疗手段,是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膈移及肺受压的技术,而心胸外科手术中需要使用胸腔引流管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
[0003]但是胸腔引流管在使用中其引流管的末端与胸腔积液进行接触,从而容易导致其末端的引流孔发生堵塞,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而且不能够对引流口进行防护,导致在对其进行引流时,其外界容易掉落杂物进入引流管内部,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中国技术CN215135656U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该胸腔引流管通过不易脱落,使其方便进行使用,但是该胸腔引流管在使用中,其末端容易发生堵塞,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胸腔引流管,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但是胸腔引流管在使用中其引流管的末端与胸腔积液进行接触,从而容易导致其末端的引流孔发生堵塞,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而且不能够对引流口进行防护,导致在对其进行引流时,其外界容易掉落杂物进入引流管内部,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网状结构和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主体尾端连接有网状结构,所述引流管主体尾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网状结构外侧连接有末端,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连接有活动环,且引流管主体外侧固定有充气管,所述引流管主体前端连接有第一引流口,所述充气管外侧连接有充气口,所述引流管主体前端连接有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外侧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活动环外侧连接有连接线。
[0007]优选的,所述网状结构由气管交错串通连接在一起,且网状结构与充气管连接在一起,并且引流管主体的尾端处于网状结构的中心处,同时网状结构的形状设置为球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口与连接环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活动环与第一引流口的连接方式为接触连接,并且活动环处于两个连接环的中间。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环与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连接线与活动环的个数相同,并且活动环在第一引流口与第二引流口上各设置一个。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口外侧连接有防护盖。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盖与第一引流口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防护盖与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并且防护盖在第一引流口与第二引流口上各设置一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胸腔引流管;
[0013]设置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通过气管交错串通而成,在对气管进行充气时,将会鼓
起成球状,从而能够增大与胸腔积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只有单个引流管主体,导致其引流孔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影响其工作效果,而且该引流管还可进行注射药物,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0014]设置有防护盖,通过引流口在进行引流时,可通过防护盖对不使用的引流口进行遮挡,避免其外界杂物落入引流口内部,从而不方便进行使用,而且通过连接线与防护盖进行连接,从而防止在对防护盖进行拆卸时,防护盖发生丢失,影响其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网状结构充气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引流口俯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网状结构未充气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引流管主体;2、网状结构;3、引流孔;4、末端;5、活动环;6、充气管;7、第一引流口;8、充气口;9、第二引流口;10、连接环;11、连接线;12、防护盖。
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网状结构2、引流孔3、末端4、活动环5、充气管6、第一引流口7、充气口8、第二引流口9、连接环10、连接线11和防护盖12,引流管主体1尾端连接有网状结构2,引流管主体1尾端开设有引流孔3,网状结构2外侧连接有末端4,引流管主体1外侧连接有活动环5,且引流管主体1外侧固定有充气管6,引流管主体1前端连接有第一引流口7,充气管6外侧连接有充气口8,引流管主体1前端连接有第二引流口9,第一引流口7外侧连接有连接环10,所述活动环5外侧连接有连接线11。
[0023]网状结构2由气管交错串通连接在一起,网状结构2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通过充气管6进行充气,从而使气管鼓起,使其形成球状结构,从而能够增大与胸腔积液的接触面积,延长可能堵塞的时长,且网状结构2与充气管6连接在一起,并且引流管主体1的尾端处于网状结构2的中心处,同时网状结构2的形状设置为球形,从而使网状结构2接触面积大,使其方便进行使用,而且通过充气管6进行充气漏气更加方便,而且末端4为实心的,从而方便刺入皮肤,而且充气之后的网状结构2的方形小孔小于引流孔3,避免絮状物通过方形小孔进入到引流孔3中发生堵塞,影响其进行使用。
[0024]第一引流口7与连接环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一引流口7与连接环10的连接方式使第一引流口7与连接环10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防止其发生脱落,影响其进行使用,且活动环5与第一引流口7的连接方式为接触连接,并且活动环5处于两个连接环10的中间,活动环5与第一引流口7的连接方式使活动环5能够在第一引流口7上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适
应防护盖12的转动,避免难以拆卸。
[0025]活动环5与连接线11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活动环5与连接线11的连接方式使活动环5与连接线11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防止其发生脱落,影响其进行使用,且连接线11与活动环5的个数相同,并且活动环5在第一引流口7与第二引流口9上各设置一个,连接线11与活动环5的个数设计,使其能够通过防护盖12的转动,使连接线11与活动环5随之进行转动,使其方便进行使用。
[0026]第一引流口7外侧连接有防护盖12。
[0027]防护盖12与第一引流口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防护盖12与连接线11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并且防护盖12在第一引流口7与第二引流口9上各设置一个,防护盖12与第一引流口7的连接方式使防护盖12能够在第一引流口7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对防护盖12进行拆卸安装,避免两个引流口的开头处同时裸露,导致其不方便进行使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网状结构(2)和引流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尾端连接有网状结构(2),所述引流管主体(1)尾端开设有引流孔(3),所述网状结构(2)外侧连接有末端(4),所述引流管主体(1)外侧连接有活动环(5),且引流管主体(1)外侧固定有充气管(6),所述引流管主体(1)前端连接有第一引流口(7),所述充气管(6)外侧连接有充气口(8),所述引流管主体(1)前端连接有第二引流口(9),所述第一引流口(7)外侧连接有连接环(10),所述活动环(5)外侧连接有连接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2)由气管交错串通连接在一起,且网状结构(2)与充气管(6)连接在一起,并且引流管主体(1)的尾端处于网状结构(2)的中心处,同时网状结构(2)的形状设置为球形。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达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